陳連香
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應當立足于學科素養(yǎng),從學情的深入出發(fā),圍繞小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實施生活化教學。從現(xiàn)實來看,新時代課堂教學改良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求學生從生活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提高審美能力。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雖有足夠的興趣,但系統(tǒng)化程度不夠,不能把握學習的關鍵,為此如何將生活化教學與課堂深入融合,成為時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一、 激發(fā)學習興趣,為生活化教學奠定基礎
對于小學音樂學科而言,實施生活化教學要立足于學情,以提高教學效率為出發(fā)點,充分激發(fā)出小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引起內心深度的共鳴,把握心理特點,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悟生活,增強審美。為此,需要做到:其一,針對小學生的生活興趣,開展能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課堂活動,在教學任務和目標的設計過程中,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使學習過程由被動化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生活化情境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其二,要善于發(fā)掘學生的興趣點,例如,在教學《生肖樂園》一課時,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對卡通人物的普遍熱衷情況,開展分角色表演活動,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此過程中,融入聽、唱、演奏等因素,以此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生活化教學的質量。
二、 完善學習指導,從生活中感悟音樂之美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要從學生自身出發(f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少走彎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藝術的因素,感悟音樂之美。一是要強化音樂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指令明確,言簡意賅,使學生能夠迅速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所在,通過不同形式的樂器演奏,使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增強學習的適應性。二是要引導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發(fā)掘音樂元素,循序漸進地突破教學重難點。例如,在教學《嘀哩嘀哩》時, 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自由的想象,穿越春天的小河流,進而通過多媒體手段播放音樂,增強學生對不同旋律對應場景的感受,收獲美好的音樂體驗,用心聆聽,入腦入心,搭建音樂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從而達到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提高教學效率。
三、 優(yōu)化課堂評價, 建立生活化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對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某一學科的興趣走向。要針對音樂教學中的具體的生活化情境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具體來說,生活化的評價體系可以以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為切入點,鼓勵學生在音樂學習之后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歷暢談感悟。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生活化教學評價中, 需要將主要內容放在評估課堂教學過程方面,進行考察與記錄, 把握學情,實現(xiàn)評價與教學的綜合結合, 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相關需要,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反饋。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學策略是小學音樂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xiàn), 與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要求相符, 立足于音樂學科的發(fā)展素養(yǎng),也能夠彰顯小學音樂課程的本質規(guī)律, 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驗音樂情感,提升審美能力, 把握音樂內涵與價值,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為了確保生活化教育目標的達成, 教師要做好課前分析, 深入學情,圍繞提升音樂素養(yǎng),加強學習指導和優(yōu)化課堂評價,建立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 讓生活化方法在課堂教學當中得到充分的滲透以及融入, 促進學生音樂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