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學生人生之路上的引導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的話語溝通方式往往能促使學生對所見、所聞、所感進行思考,使學生形成對事物的個性化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和成長的經驗,讓其在互動溝通的環(huán)境中探索未知的世界。本文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進行話語溝通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語文 師生互動 話語溝通 策略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言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的主要方式。教學實踐表明,教師通過有效的互動與溝通技巧能將所要傳授的知識簡潔明了地傳授給學生,令學生從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表達交流習慣,終身受益。教學實踐證明,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并不是簡單地教師講、學生說,它是一門教學藝術,不僅要通過互動將知識傳遞出來,還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時能收獲快樂,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從當前語文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雖然自身專業(yè)能力很強,可學生并不愿意聽他們講課,也不喜歡語文課程。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溝通。面對這種情況,便應在教學中促進師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融洽的溝通,所以打造高效語文課堂就成為當前語文教學面臨的當務之急。
一、巧設提問,互相溝通
提問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溝通方式,通過提問,使學生的注意力能盡可能集中,讓學生在提問中感受到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從而能讓學生在溝通之中明確目標,最終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一課時,可以采用設置懸念般的提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片段一: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中的他們是誰呢?(教師一邊提問,一邊播放關于“雷鋒”的視頻)以視頻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和溝通,讓學生在心中產生疑惑:“他們是誰?”
生:思考。
師:剛才我聽見有的同學在說,這是老爺爺、老奶奶還有警察叔叔……答案可真多呀!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些有沒有共同的特點?
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和思考,然后分派代表來進行回答。
……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進行提問,師生進行互動、溝通,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陷入到沉思之中,并主動和教師一起進入到解決疑問的過程中。
語文課堂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互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關注學生這一主體性,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來進行有效的溝通,以便于學生能在提問互動中進一步去深思所要學習的內容。實踐證明,通過提問、設置懸念,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來圍繞問題進行互動和溝通,能讓學生在濃濃的興趣下學習,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二、語言多樣,參與溝通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語言來進行課堂的溝通與互動。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溫柔的提示性語言,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中,溝通時語言的語調發(fā)生變化也能起到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和討論中來的作用。
比如,在學習《古詩二首》時,可以圍繞如何在春天里進行游玩的日常問題進行思考,促使學生能主動地、有效地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想象與老師、同學進行互動和溝通,談論在春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片段二: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閱讀了《村居》,接下來讓一起看一段視頻,然后說一說你的感受吧。
師:播放關于春天來了的視頻。
生:學生仔細觀看視頻,對于部分還未進入狀態(tài)的學生,教師走到身邊,溫柔地提示,要注意力集中,認真觀看。
師:剛才我們一起來觀看了春天的事物和各種變化,那么你們在讀了《村居》,看了視頻以后,有什么想法嗎?請大家相互討論,然后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生:討論,然后進行闡述,通過視頻和《村居》這首古詩,我看見了美麗的春天中充滿生機的小草、有正在飛躍唱歌的黃鶯,有在春風中搖曳的柳樹枝條,還有放學回家著急放風箏的兒童。
師:看來大家都感受得非常仔細,那么再讓我們根據(jù)這些提示來談一談我們身邊的春天吧。
教師采用溫柔的語言激發(fā)學生進行互動和溝通,讓學生逐漸感受語文學習中互動與溝通的意義。
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以比較風趣的語言來進行引導,讓學生能主動進入到問題的溝通與互動之中,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比如,有些老師習慣性地采用這樣的充滿趣味的語句來與學生進行溝通。
教學片段三:
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蘭老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開滿鮮花的路上》有什么?
生:笑。將注意力逐漸集中在課堂中,并在老師的提問下開始展開和教師之間的互動。
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離不開師生互動和話語溝通,因此,在師生互動的話語溝通時,教師需要充分運用有趣的語言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小學語文課堂中。
三、欲言又止,激發(fā)溝通
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有這樣一種傾向,每當聽到“我有一個秘密要告訴你”時就會注意力十分集中,期待著這個秘密,如果他沒有告訴你,你會想方設法和他進行交流,看看秘密到底是什么。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采用這種欲言又止的交流策略,激發(fā)學生溝通的欲望,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比如在學習《開滿鮮花的小路》時可以這樣進行:
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粋€小秘密,有要聽的嗎?然后以一種欲言又止的態(tài)勢來告訴學生,鑒于這種情況,學生一定會激動地大喊:要聽,要聽。
師:我的這個秘密就藏在這條《開滿鮮花的小路》上,讓我們一起去尋找一下吧。
生:好奇,并參與到閱讀的過程中,一邊閱讀,一邊和同學、老師進行話語溝通,希望能快速找到秘密。
欲言又止是一種有效的話語溝通藝術,但是這種藝術離不開趣味性,純粹的欲言又止時間太長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聊,所以,在欲言又止時,教師也可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借用魔術的語言:“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奇跡的時刻……”這一類的語言來激發(fā)學生進行溝通,成功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溝通,并以此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tài)度。
四、賞識鼓勵,自信溝通
學生正處在人生的轉折時期,此時他們的內心有許多困惑和迷茫,尤其是在遇到困難的時更覺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利用有效的互動。實踐證明,師生只有在良好的話語溝通之中才能讓學生的學習信心得到增強,才能對成長充滿信心。
在學習《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時,教師可以設置關于“如何辨別方向”的討論。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不同的學生會根據(jù)自身的不同經歷給出不一樣的解決方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對每一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賞識鼓勵,找出他們的亮點進行互動和溝通,讓其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價值,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以此提升自信。在進行鼓勵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風趣幽默的語言進行鼓勵,比如可以說:“我掐指一算,你就是未來的語言學家……”這樣一來,學生能時刻感受到與師進行互動和溝通的樂趣,從而對語文課程感興趣。
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鼓勵,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采用良好而有效的賞識性語言,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必定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互動和溝通是當前課堂的主要活動,教師應該充分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對自身的語言藝術進行打磨,然后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與教師以主動的姿態(tài)來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溝通產生興趣,也才能在溝通的過程中主動去探索語文學習中的奧秘。語文學習離不開互動,也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溝通。所以要在語文教學中積極互動、積極溝通,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金雪燕,江蘇省連云港市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