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教育方式暴露出的弊端越來越多。為了彌補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不足,教師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通過對閱讀的學習,低年級小學生能夠積累大量的詞匯,為學習其他科目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小學生們還可以通過閱讀了解萬千世界,增長見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低年級 閱讀教學 改革路徑
閱讀作為低年級小學語文的學習內容之一,具有重要性與獨特性,是不可以被忽視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都會重視閱讀,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里,小學語文的教學更加注重對拼音、字詞的認識,以及對一些簡單語法的學習。學的知識再多,不如親身實踐,閱讀的過程就是實踐的過程。因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閱讀,教師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性進行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
一、對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開展閱讀教學的意義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受教育的時間不長,語文基礎也都比較薄弱,因此,閱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對小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適合的課外書籍,通過閱讀,小學生們可以了解到自己之前從未了解過的事情,讓他們對大千世界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積累的字詞是有限的。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們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詞匯,增加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語文素養(yǎng)。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的其他內容也可以進一步得到鞏固。在課本上學習到的拼音、字詞和一些簡單的語法,都會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進行再一次的記憶。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因為其他學科的語言基本上都是漢字組成的,所以,學好語文,進行閱讀教學,對于其他科目的學習也大有幫助。
二、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性進行閱讀教學
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需要老師密切關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針對他們的特性進行閱讀教學。
人在做感興趣的事情時,才會事半功倍,小學生的閱讀也是如此。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進行教學,可以降低學生們的抵觸心理,提高課堂效率,由此進一步鞏固學生們的語文基礎。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動力來安排閱讀教學。例如,閱讀教學無非是讓學生們閱讀更多的書籍,對于小學生來說,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更喜歡閱讀具有故事性的書籍,對其他類型的書籍興趣不大,這是因為小學生們比較喜歡有意思的東西。同時,他們的字詞積累程度和理解程度也決定了他們閱讀的書籍種類。所以,針對小學生們的這一特性,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可以多安排具有故事性的書籍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提高小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和專注性,可以讓他們在課上吸收更多的知識。因此,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性進行教學是閱讀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增強師生互動
課堂并不只是老師的主場,也并不只是學生們的主場,進行教學活動,最重要的就是師生雙方之間的互動。閱讀教學更是需要師生之間多進行互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們由于自身語文知識有限,很容易遇到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或者不理解的地方,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為學生進行講解。并不是所有的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學習,有的學生可能會放松懈怠,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閱讀后的抽查,保障學生們的課堂效率。
除了講解與抽查以外,還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在全班同學統(tǒng)一閱讀過同一篇故事性書籍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有聲朗誦或者根據(jù)故事內容進行表演,這些都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小學生們上課的注意力得到提高,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同時還可以積累更多的詞匯。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增強師生互動是閱讀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在閱讀教學中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在安靜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們可以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在喧鬧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們的心很容易浮躁,無法正常學習。所以,為了能夠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們更好地接受閱讀教育,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的營造,光靠學生們的自覺是遠遠不夠的,老師需要采取適當?shù)牟呗?,給學生們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們進行閱讀學習。例如,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自主閱讀書籍的時候,老師需要坐在教室里或者在教室里來回走動,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在良好的學習氛圍里,學生們會自主地進行學習,從而產生一個群體效應,使所有的學生們都安靜地閱讀。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必不可少的。
五、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具體辦法
在對小學低年級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時刻注意學生這一時期的思維特點、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結合這些特點,制定詳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為學生設定這一階段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根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實施教學。
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精細的閱讀,即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閱讀。如果是記敘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了解文章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經過和最終的結果是什么,只有了解這些內容,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如果是散文或者議論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找到文章描述的中心和重點,抓住作者想要描述的內容,文章的脈絡才會清晰。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之后,用自己的話把這件事表述出來,或者加以概括,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更加熱愛閱讀。同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閱讀的方法應用在平時的閱讀之中,只有真正學會閱讀的方法,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才會在之后的閱讀中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而不會覺得閱讀是一件吃力的事情。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才能夠真正愛上閱讀,真正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上文已經提到,應該在閱讀教學中注重課外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材料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這樣能夠使學生在閱讀課外材料的時候是帶著興趣去學習的,教師應該尋找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材料,并向學生推薦這些文本,在教學任務不是特別繁重的時候,可以將這些推薦過的閱讀材料在課堂上進行賞析,這樣可以使學生重視教師推薦過的文本材料,同時可以通過課外文本材料對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鞏固和練習。
綜上所述,為了彌補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不足,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們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可以針對小學生們的特性來進行閱讀教學,并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對于語文積累少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更需要加大閱讀學習的力度。
參考文獻:
[1] 楊蘇鳳《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之改革路徑研究》,《學周刊》2019年第13期。
[2] 江淑芬《思維導圖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新課程(上)》2019年第1期。
[3] 周郁溪《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探究》,《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
[4] 高理新《淺析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新課程(上)》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