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撓 李文圳
【摘要】 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MSCT)診斷食管癌患者術前分期和預后評估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0月-2017年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30例食管癌患者,均給予MSCT診斷,術后隨訪2年。以手術病理為金標準,分析MSCT術前診斷T、N分期的準確率及對食管癌患者術后第1、2年生存期的預測價值。結果:以手術病理為金標準,MSCT檢查結果顯示,T1~T4診斷準確率分別為100%、62.50%、75.00%、91.67%,T分期診斷準確率為80.00%(24/30);N0~N1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4.62%、82.35%,N分期診斷準確率為83.33%(25/30);術后隨訪第1、2年,T1~T2期患者生存率均顯著高于T3~T4期(P<0.05)。結論:MSCT診斷食管癌患者術前分期的準確率較高,有利于臨床及時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和評估患者預后,可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關鍵詞】 多層螺旋CT 食管癌 病理分期 預后 臨床價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20.24.03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20)24-0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in the diagnosis of preoperative staging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August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MSCT, and followed up for 2 years after surgery. With surgical pathology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accuracy of MSCT in the diagnosis of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T and N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ostoperative 1 and 2 yea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Result: With surgical pathology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MSCT exa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1 to T4 were 100%, 62.50%, 75.00% and 91.67%, respectively,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 staging was 80.00% (24/30).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N0 to N1 were 84.62% and 82.35%, respectively,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N staging was 83.33% (25/30). Followed up for 1 and 2 years after surgery, the survival rate of T1 to T2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3 to T4 (P<0.05). Conclusion: MSCT has a high accuracy rate in the diagnosis of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timely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reatment programs and the assessment of patients prognosis, and can be used as a relia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Key words] Multi-slice spiral CT Esophageal cancer Pathological stage Prognosis Clinical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wei, Shanwei 516600, China
食管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起病較隱匿,患者在發(fā)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僅表現為輕微癥狀,如吞咽食物哽噎感、胸骨后不適或悶脹等,故臨床診斷時通常已發(fā)展成中晚期,治愈難度大且預后較差[1]。若不及時診治,可對病灶周圍的重要臟器造成一定損傷,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在術前對腫瘤分期進行準確判斷有利于臨床及時制定有效治療方案,對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診斷食管癌多以影像學技術為主,常見有X線、MRI、多層螺旋CT(MSCT)等,前兩種方式診斷效果雖良好,但在判斷腫瘤組織浸潤程度和淋巴結轉移情況時準確性不高,也無法評估病灶對鄰近組織的累及情況。而MSCT是臨床檢測惡性腫瘤的常用手段,具有較高的圖像分辨率,可將腫瘤組織病變情況清晰顯示,為臨床后期診治提供可靠參考依據[2]。但目前臨床上更多的是關于術前分期診斷的研究報道,對患者預后生存率評估方面的報道甚少。本文對MSCT術前分期診斷和預后評估情況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7年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30例食管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經術后病理活檢確診為食管癌;(2)臨床表現為胸背疼痛、消瘦、吞咽困難、四肢無力等;(3)均具備手術治療指征;(4)術前未經放療、化療等輔助治療。排除標準:(1)術前評估手術難度較大,放棄手術治療;(2)合并嚴重心肺功能不全;(3)腫瘤有其他部位遠處轉移;(4)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明顯。男26例,女4例;年齡48~78歲,平均(60.22±4.32)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1.27±0.44)年;術后病理:鱗癌23例,腺癌3例,腺鱗癌2例,小細胞癌2例;發(fā)病部位:食管上段5例,中段20例,下段5例。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MSCT診斷,方法如下:選用荷蘭生產的飛利浦64排螺旋CT掃描儀對患者進行掃描,但需在鋇餐造影檢查1周后再行檢測。掃描電壓設為120 kV,電流164 mA,層厚2 mm。掃描時囑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從頸部胸廓入口至肋膈角、上腹部,再從膈頂至肝下緣。先行CT平掃,增強掃描時于患者肘部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碘帕醇(上海博萊科信誼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3385,300 mg I/ml),以4.0 ml/s流速注入70 ml對比劑,見圖1、圖2。對比劑注射完畢后以同流速注射30 ml生理鹽水,掃描結束后將圖像上傳至專業(yè)工作站,經由多平面重建技術(MPR)進行處理,見圖3、圖4。應選取腫瘤病灶和周圍組織清晰度最高的圖像進行分析。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以病理為金標準,分析MSCT術前診斷T、N分期的準確率及對食管癌患者術后第1、2年生存率的預測價值。T、N分期標準:參照國際抗癌聯(lián)盟-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UICC-AJCC)制定的《UICC-AJCC食管癌分期(第7版)》進行評價。T1期:食管壁厚度相較正常值增厚3~5 mm;T2期:食管壁厚度相較正常值增厚>5 mm,但不超過1.5 cm,且腫瘤明顯可見強化,管腔出現輕微狹窄;T3期:食管壁厚度相較正常值增厚>1.5 cm,局部明顯可見結節(jié)狀凸起,管腔狹窄明顯,但腫瘤未侵犯鄰近臟器;T4期:食管內腫瘤病灶已完全向食管壁外生長,且管腔狹窄嚴重,已嚴重侵犯鄰近臟器。N0期:區(qū)域內無淋巴結轉移,或淋巴結不足10 mm,強化征象不明顯;N1期:區(qū)域內明顯可見淋巴結轉移,增強掃描強化明顯[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0例MSCT術前T分期診斷情況
以手術病理為金標準,MSCT診斷結果顯示,T1期2例,占100%(2/2);T2期5例,占62.50%(5/8);T3期6例,占75.00%(6/8);T4期11例,占91.67%(11/12);T分期診斷準確率為80.00%(24/30),見表1。
2.2 30例MSCT術前N分期診斷情況
以手術病理為金標準,MSCT診斷結果顯示,N0期11例,占84.62%(11/13);N1期14例,占82.35%(14/17);N分期診斷準確率為83.33%(25/30),見表2。
2.3 不同腫瘤分期患者術后第1、2年生存情況比較
T1~T2期患者第1、2年生存率均顯著高于T3~T4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食管癌屬于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極高,不易根治且預后較差。據相關統(tǒng)計,我國是食管癌最高發(fā)的國家,每年發(fā)病率約占全球食管癌患者的50%或以上,其誘因多與飲食習慣、真菌感染及亞硝胺飲食等有關[4]。食管癌早期癥狀較隱匿,僅表現為輕微癥狀,如吞咽食物哽噎感、胸骨后不適或悶脹等,因此臨床診斷時通常已發(fā)展成中晚期,治愈難度大且預后較差。目前,臨床對于此類患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目的是徹底切除腫瘤,改善預后。但臨床多數研究認為,手術雖能切除腫瘤,但病灶周圍器官的浸潤程度和淋巴結轉移程度仍會對手術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術前準確判斷病灶周圍鄰近組織浸潤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及腫瘤分期對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5]。
目前,X射線鋇餐造影、內鏡檢查、MSCT等是臨床診斷食管癌的常用手段。其中,X射線鋇餐是最為基礎的影像學檢查手段,能較好地反映食管黏膜破壞、中斷、龕影及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同時可顯示食管壁功能變化等情況,但也僅限于觀察以上食管腔局部病變情況,無法觀察到周圍組織的浸潤程度[6]。內鏡檢查可以清晰觀察腫瘤的具體形態(tài)和病變部位消化道層次的具體特征,但不能判斷腫瘤侵犯程度,效果相對局限。而MSCT是臨床診斷食管癌的重要補充手段,可以有效彌補上述兩種檢查方式的不足,顯著提高術前分期診斷準確率,為食管癌后續(xù)的診治提供可靠依據[7]。本文通過對食管癌患者采用MSCT進行診斷,并以手術病理為金標準,結果顯示,T1~T4分期診斷準確率分別為100%、62.50%、75.00%、91.67%,T分期診斷準確率為80.00%(24/30);N0~N1分期診斷準確率分別為84.62%、82.35%,N分期診斷準確率為83.33%(25/30),診斷準確率均較高。與何曉清等[8]研究結果基本相似。由此可見,MSCT對食管癌患者術前分期診斷準確率較高,有利于臨床醫(yī)師選擇更合適的治療方案。
MSCT是從普通CT基礎上發(fā)展而成的一種新型檢測手段,在判斷腫瘤侵襲周圍組織情況方面相較于其他檢查方式更具優(yōu)勢。MSCT主要在軸位、冠位、矢狀位等方面進行圖像多技術重建,實質是一定厚度的MPR圖像。MSCT掃描速度較快,時間短,空間分辨率極高,通過三維重建技術處理后能將腫瘤形態(tài)、大小、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系等清晰顯示,即使是體積微小的淋巴結也能準確檢出。此外,MSCT還能清晰顯示食管縱隔內不同組織間器官的形態(tài)和解剖關系,準確地反映食管癌腫瘤的侵襲程度及范圍,最終精準判斷腫瘤T分期情況。而N分期主要是判斷淋巴結大小情況,若淋巴結直徑超過1 cm就表明淋巴結存在遠處轉移。MSCT檢查能有效觀察到淋巴結的大小、形態(tài)、密度等情況,繼而精準判斷淋巴結是否轉移[9]。N分期與患者預后也具有密切關系。淋巴結是否轉移和轉移數量均是評估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對患者N分期進行診斷十分必要。由于不同組織部位的淋巴結大小可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區(qū)分正常淋巴結與轉移性淋巴結的難度較大。但MSCT卻能從多角度觀察淋巴結,并能精確測量淋巴結短徑,從而排除能力較強的陰性淋巴結,有利于減少術中不必要的清掃工作,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本結果顯示,術后隨訪第1、2年,T1~T2期患者生存率均顯著高于T3~T4期(P<0.05),與李東峰等[10]研究結果相似,提示MSCT在食管癌患者生存率預測方面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能較準確的評估患者預后情況。主要原因為MSCT能準確判斷術前分期,有助于臨床醫(yī)師及時采取適宜的治療方案,進而有效確?;颊哳A后。食管位于后縱隔,正常人的食管和周圍組織間均有低密度脂肪層覆蓋,采用MSCT檢查能清晰顯示食管壁厚度。由于周圍組織密度通常比食管壁密度高,且在氣管壁位置進行掃描可發(fā)現軟骨密度,均可讓醫(yī)師更好地對比食管及周圍組織的情況[11]。當食管發(fā)生病變后,腫瘤處的食管壁就會明顯增厚,且食管腔可出現不同程度狹窄,此時采用MSCT檢測可發(fā)現以上異常情況。MSCT中的增強掃描與常規(guī)平掃不同,增強掃描能更好地觀察脂肪層的變化程度,從而準確區(qū)分腫瘤病灶及縱隔,對了解患者術前腫瘤分期具有積極作用[12]。值得注意的是,本文雖對食管癌患者預后生存率進行了預測和探討,但不足之處在于本研究選取的患者較少,因此希望有更多的學者能擴大樣本量,對患者遠期生存率進一步補充及研究。
綜上所述,MSCT診斷食管癌患者術前分期的準確率較高,有利于臨床及時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和準確評估患者生存率,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陳墾,楊世平,王聰,等.多層螺旋CT對食管癌患者術前分期診斷及預后的評估價值研究[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9,16(5):157-160.
[2]胡院飛.多層螺旋CT在胃癌診斷及術前分期中的價值[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3(28):140-141.
[3]律方,薛奇,邵康,等.國際抗癌聯(lián)盟-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食管癌分期第7版臨床應用的初步體會[J].中華腫瘤雜志,2012,34(6):461-464.
[4]駱棟梁,張維春,趙寶安,等.多排螺旋CT在胃癌患者術前臨床分期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2):164-167.
[5]向映春,李國華,張欽致.多層螺旋CT診斷食管癌術前分期的價值[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14):1836-1837.
[6]張春柱,康志臣.多層螺旋CT在老年食管癌術前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11):2793-2794.
[7]丁重陽,郭喆,楊文平,等.18 F-FDG PET/CT顯像在食管癌術后患者預后評估中的價值[J].中華核醫(yī)學與分子影像雜志,2017,37(10):607-612.
[8]何曉清,謝錫浩,皺亞毅,等.螺旋CT增強掃描在食管癌術前分期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yī)用影像學,2019,28(7):1527-1529.
[9]龐雄,張臻.多排螺旋CT聯(lián)合超聲內鏡檢查對食管癌術前分期的診斷價值[J].新疆醫(yī)學,2016,46(9):1148-1151.
[10]李東峰,徐慧萍.多層螺旋CT在食管癌手術切除的評估及預后評估[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1):102-104,110.
[11]趙勇,姚標,王剛,等.多層螺旋CT在食管癌放療后并發(fā)食管瘺小瘺口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6,22(2):84-85.
[12]周之懷,沈龍山,劉三春,等.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在胰腺癌診斷及術前評估中的價值[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7,42(7):956-959.
(收稿日期:2020-03-16) (本文編輯: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