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luò)
國人愛吃粥,粥的做法分南北。要說北方粥的特點(diǎn),就是個素字兒——不是五谷就是菜。而南方的粥里,包羅萬象,葷素皆宜。不論哪種粥,都呵護(hù)著我們的胃。
東北|大碴子粥
想知道“東北大碴子味兒”到底是什么味兒,還得嘗嘗大碴子粥,而且不能只嘗一口。
盡管泡了一夜的大碴子和飯豆、小豆飽含水分,下鍋易爛,香氣四溢,但我們?nèi)院茈y用“驚艷”二字來形容大碴子粥的滋味。這種加入粗玉米粒的粥食,不算粘稠,亦不清淡,大顆粒雖煮沸至軟綿,但遠(yuǎn)不算順滑??赡闳艟痛朔畔峦肟辏銦o法對它俘獲東北三省的香氣心領(lǐng)神會。大碴子粥的醇香,得細(xì)嚼滿品。當(dāng)大碴子的甜香和綿綿豆味兒的醇厚在口中漸次炸裂,再配點(diǎn)兒小咸菜豐富層次,兩碗下肚,飽嗝連連,方算滿足。小碴子是大碴子的精細(xì)版,沒了豆子的加持,小碴子粥全憑一己之力睥睨江湖。香甜的玉米味兒得湯稀釋,含蓄婉約,但十足撩人。
山西|小米的百般變化
“緊火撈飯慢火粥,加大灶火熬稀粥”,小米粥作為北方粥食的基礎(chǔ)款,自然不止山西人喝,但因沁州黃和廣靈小米質(zhì)量夠好,能熬出金黃飄香的米粥,使其成為山西粥食界的代名詞。
米油是判斷一碗小米粥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依據(jù)。好的小米經(jīng)慢火熬煮,米花炸裂,軟糯鮮香,靜置后容易分層,米是米,湯是湯,薄薄的油皮飄浮其上,保護(hù)著身下的一片金黃,無需加糖便自有濃郁的甘香。喝剩的小米粥,除了被倒掉,還另有宿命,比如制成酸粥,或者和剩菜剩飯一起做成飯。當(dāng)然,正經(jīng)的酸粥并非簡單發(fā)酵變酸的小米粥,留存的發(fā)酵湯汁才是秘籍。開胃健脾,酸中帶香,若往里加糖,聞著酸臭,喝著酸甜,也算一番體驗(yàn),但這只是酸粥愛好者的所愛。對酸粥無感甚至恐懼的人而言,酸粥就是黑暗料理,但無論如何小米粥于山西人,就如《堅硬的稀粥》里樸素的稀飯咸菜永遠(yuǎn)得宜一般,是最為熨帖的口腹之選。
山東|甜沫不甜
濟(jì)南的甜沫,一聽就很甜美,然而卻是咸粥,此般反轉(zhuǎn)著實(shí)配得上“泉城二怪”之一的名號。米、花生、豇豆、菠菜、五香豆腐干的集錦,雖賣相一般,但香氣騰騰,直引人一試究竟。喝甜沫無需用勺,雙手捧碗,順著邊兒,轉(zhuǎn)著圈兒,沖鼻的胡椒味兒攜著暖意傳遍全身,整粒的花生粉身碎骨之際散發(fā)出獨(dú)特的香甜。喝不干凈再用油條一擦,席卷下肚。起個大早,甜沫配著油條鹵蛋,嗤溜嗤溜下肚后再發(fā)出“哎”的舒適感嘆,是享受濟(jì)南早餐的完整儀式。
“甜沫”得名于“田沫”、“添么?”的諧音,正如“粘粥”是“粘箸”的沿襲一般,山東的粥食,取起名來總是這樣靈動。而“打點(diǎn)兒粘粥”的說法,更是泄露了“用筷子反復(fù)攪動”玉米面的制粥秘訣。一碗粘粘糊糊的粘粥,在年輕人群里很難說人見人愛,卻是中老年人的憶苦飯。
曲阜的羊肉泡粥是當(dāng)?shù)鬲?dú)具特色的市井早點(diǎn),油條粥點(diǎn)攤前,往往有單獨(dú)賣羊肉的攤主,在你挑選喜歡的羊身部位后,將早已煮好的羊肉切成薄片兒售賣,一張“馬糞紙”包嚴(yán)實(shí),羊肉泡在粥里,兩相入味的同時又抵消了羊肉的膻,熱騰騰下肚驅(qū)寒果腹,好不痛快。
陜西|漢中面皮的黃金搭檔們
在漢中的大街小巷,和熱面皮最配的,當(dāng)屬一碗花生漿稀飯。這種一聽就彌漫著花生香氣的稀飯,不光是漢中人的心頭好,也吸引著外來者的目光和味蕾。香濃的花生漿、順滑的大米粥一旦結(jié)合,產(chǎn)生的味覺體驗(yàn)?zāi)苡卸嗥婷?,唯有吃過的人最知道。質(zhì)地細(xì)嫩,色澤如玉的豆腐做成粥,瞧著清冽,又熱氣騰騰。一口下去,鮮嫩彈跳,美味無窮。
廣州|有粥食粥,有飯食飯
一煲靚粥,是廣州人解饞養(yǎng)生的早晚秘籍,更是行走江湖、互表情誼的不二法則——“有粥食粥,有飯食飯”里藏著廣州人的江湖哲學(xué)?!拔浠痨覞L,文火煲透,冬春稠,夏秋稀”,廣式粥對火候和食材的把控成就了“打冷”的底色。配著生腌鮮蝦、各式小菜,成就著廣州尋求清淡的腸胃追求。無論是紫銅罐還是瓦罐,一煲頂靚的粥,都講究一氣呵成,翻卷的米粒爆開,逼出米油,香滑軟糯,但這只是最基本的需求。
每一款粥都有自己獨(dú)特的火候要求。老火粥煮沸后小火慢煲才是王道;明火粥的全程猛火是逼出米油的關(guān)鍵;生滾粥煲好粥底、重新再煲、燙熟食材的做法亦有法門;雞火粥的粥底若不夠火候就無法熬成膠質(zhì),自然也不能滿足雞蛋與雞肉的后續(xù)融合;及第粥的綿密得益于爆開的米花;艇仔粥的清甜離不了幾乎不見米粒的煲熨;水蛇粥的鮮甜跳不開久久的煲煮與廚師秘密配方的勾引……
到了潮汕,一碗水米分離,稠薄得當(dāng)?shù)陌酌?,是夜糜的主角,再配上種類繁多的口重“雜咸”,最能撫慰深夜食客的心;至于名揚(yáng)在外的“潮汕砂鍋粥”,因有海貨加持,肉肥粥鮮,滋味十足;朥粕粥里豬油渣的焦香配上自制的辣醬,開胃粘稠,飽感十足;順德毋米粥更以粥做底,成全著火鍋的養(yǎng)生期許……
會吃的廣州人,不負(fù)在外聲名,把一碗白糜,玩出了百般花樣。
云南|夏日喝粥能有多清涼
云南的粥,與夏日更為適配。以糯米為底,得冰渣加持,有紅糖稀、芝麻、西米、紅綠絲的參與,色澤鮮艷、純甜冰爽的冰稀飯是降溫祛火的良粥,但這只是玉溪人的粥食創(chuàng)意。
到了普者黑,彝族支系撒尼人在酷暑里采摘的新鮮荷葉,在淘洗干凈的米將熟未熟之際,覆于其上燜制,荷葉的色澤染綠了粥的容顏,透著清新的植物氣息,從色澤到口味,都為食客帶來清爽的體驗(yàn)。
作為墨江特產(chǎn)的紫糯米,也是云南粥食界的主力。飽滿圓潤、軟糯香甜,除了能與大棗制成粥食,也是紫米粑粑和紫米汽鍋雞的不二之選。
福建|粥里也有宗族觀念
福建的粥食從不甘寂寞。白米黑米均可做底,鹵鴨鹵湯齊上陣,給了鴨肉粥濃郁鮮香的湯底和滑嫩清甜的口感之余,亦可配鴨肝、鴨腸、鴨胗入肚,但最絕的還是鴨肉粥泡油條的吃法,香酥的油條孔隙里浸滿鴨香米香,從口齒的體驗(yàn)到飽腹的滿足,無不彰顯著一碗合格粥飯的美妙。
和鴨肉粥相比,拗九粥不止名字復(fù)雜,用途也更多樣。荸薺、花生、紅棗、桂圓混入糯米紅糖熬制的甜粥,既是“后九節(jié)”(又稱孝九節(jié)和送窮節(jié))祭祖、饋贈親友的必備粥食,也是出門女兒孝敬父母的甜蜜載體。詔安貓仔粥定要現(xiàn)煮現(xiàn)食,清肉湯、白米飯、魚片肉片、蝦仁牡蠣經(jīng)猛火滾熟,胡椒香菜蒜油調(diào)味,粥清見底,清鮮醇美,風(fēng)味獨(dú)特。
四川|粥配蘸水
天府之國的“腸胃們”,會做什么粥來滿足口馥之需,放不放辣?一度十分好奇,直到“蘸水瀘州滑肉粥”走入視線,方算領(lǐng)會。
粥食界,瘦肉與紅薯粉的結(jié)合本不算新聞,但一份蘸水的加持,瞬間讓這種搭配變得不同尋常起來。
油潤爽滑、軟爛醇香的粥與滑肉,配上配方不同的蘸水,滿足這不同偏好食客的個性需求之時,又平添了幾多食欲,讓食粥這件清淡的事情,變得與眾不同。
南京|還看美齡粥
比起金陵民國美齡粥里的那些名人軼聞趣事,這份由豆?jié){、糯米、梗米、山藥、百合、枸杞加冰糖熬制而成的清淡粥食,并不華麗,甚至頗為樸素。
但糯米的軟粘、豆?jié){的醇厚、百合的芬芳,再加上冰糖的微甜,一份濃稠的美齡粥,總有叫人念念不忘的魔力,上至星級酒店,下至街頭大排檔,都有它的鼎鼎大名。
浙江金華|火腿粥能搭一切
名動天下的金華火腿,在浙江粥食界也占得一席之地。
切成細(xì)絲的瘦肉火腿配著香米在大火里翻滾燒開后,攪碎的咸蛋黃一躍而下,混入其中,煮至濃稠,撒上蔥花,便是色香味俱全的火腿雞蛋粥;但若把咸蛋黃換成香菇、麥片、冬瓜以及其他吃食,亦可成立。
粥無定式,能容一切,正是粥食的最大特點(diǎn)。即便是同一種粥,各家各戶亦自有做法,還是那句話,食客江湖從無定式,自己喜歡的就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