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
摘要:地理課前三分鐘采用互動式、體驗式、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地理故事、游戲、競賽、實驗、多種媒體結合的具體形式開展活動,需要充分考慮學情、教學內容及校情,有的放矢,能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地理核心素養(yǎng);課前三分鐘;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6-0167
筆者以初中學生為實踐主體,教師輔助的形式開展實踐研究,從活動目的的確定、教學建議、質量評價等方面,分析以下幾種課前三分鐘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觀等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
一、互動式教學——地理故事,激發(fā)興趣
1.活動目的。從生活入手,培養(yǎng)地理學習興趣,形成區(qū)域認知。地理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有助于學生感受不同區(qū)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培養(yǎng)地理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提升生活品味,進而增進學生對地理環(huán)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
2.教學建議。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學生個人、適合班級特點,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從搜集身邊地理信息開始,逐步擴大搜集范圍,從中選取與本節(jié)課、本章節(jié)、甚至本學期相關或無關的內容,以地理小故事的形式講給全班學生。教師在課前幫助學生修改講稿,幫助學生制作課件,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和麻煩,學生將精心準備的內容利用課前三分鐘展示給大家,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討論、評價,教師組織、聆聽、鼓勵、幫助,適時點評,盡量把時間全部給學生,讓他們在充分的思想碰撞中對生活中的地理信息有較為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3.質量評價。地理故事形式開展課前三分鐘教學,對于學生自身能力和素質的要求不高,適用于起始年級和以“畏難”為特點的班級,不設定具體內容,鼓勵學生多方位、多途徑收集信息,學生實際做起來比較容易,可操作性強,能有效激發(fā)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學習勇氣、學習自信,潛移默化地滲透地理的學習方法和地理思維。這種形式開展課前三分鐘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能充分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語言表達、組織能力等全方位的信息,幫助教師更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用這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興趣和地理思維,所花費的時間較長,班級的整體參與度較低。
二、體驗式教學——游戲、競賽、實驗,培養(yǎng)能力
1.活動目的。參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游戲是一個探索未知、體驗陌生和超越自我的過程,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這種風險性是游戲對于游戲者的一種吸引力。競賽和實驗,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生通過設計、準備、組織、參與游戲、競賽、實驗,形成用事實證明現(xiàn)象的邏輯思路,督促和激勵學生迎難而上,不懼挑戰(zhàn)和風險,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榮譽感,也是在地理課堂上實現(xiàn)地理實踐力最有效的辦法。
2.教學建議。采用以游戲、競賽、實驗形式的開展課前三分鐘的活動,需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適合的學生代表來組織課堂,制定活動的具體實施細則,嚴格按照規(guī)定來實施,保證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質量評價。采用游戲、競賽、實驗形式的開展課前三分鐘的活動,要求內容上與課堂教學密切相關,才能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的強大興趣和信心,學生的參與度極高,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推進和其他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游戲、競賽、實驗的氛圍,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得以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和邏輯思維得到鍛煉和強化,地理實踐能力得到運用和體驗。
三、開放式教學——校園多種媒體融合,共享資源
1.活動目的。共建信息化時代的地理課堂,培養(yǎng)綜合思維,樹立人地協(xié)調觀。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科學技術水平的發(fā)展,各個學校都在普及信息化和網(wǎng)絡化方面下功夫,學生能夠便捷地了解社會動態(tài),所以,有效融合校園多種媒體,能幫助學生運用綜合的思維,理解并形成正確的人地協(xié)調觀念。有些學校給常規(guī)課堂教學配備了電腦、平板,同時開放校園網(wǎng)絡平臺,購買不同的授課輔助軟件,用智能手機配合使用,方便快捷。
2.教學建議。初中地理知識一般都比較抽象和無趣,學生不容易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把較難理解或枯燥的知識點通過校園電視臺直播、錄播的方式,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在班級內播放,以主持人之間對話的方式教授學習方法、點撥學習技巧,融合文字、圖像、聲音,把一些抽象問題變得更加具體、直觀、形象、立體,化解難點,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梢怨?jié)選一些學生喜歡的娛樂節(jié)目或紀錄片,讓學生從中搜集提取有關地理的問題,通過手機微信、平板電腦、無線同屏投影等技術形式實現(xiàn)實時互動和解答,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fā)地理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地理學科本身就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許多知識點就是熱點,可以充分利用學校開放的網(wǎng)絡平臺,在課前三分鐘隨機選取熱點新聞進行觀察、選取、點評、透析等,實現(xiàn)實時新聞的傳遞,談談自己的觀點看法、看看別人的評論,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質量評價
采用校園各種媒體相結合的形式開展課前三分鐘,突破了傳統(tǒng)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將現(xiàn)代化技術融入地理教學中,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地理教學的科技含量,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符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認知能力,會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和支持。然而這種形式的課前三分鐘活動的開展,需要學校硬件和軟件的大力支持,教師將付出更多的課余時間去接觸并掌握新技術和新信息,也需要教師能將技術、信息、資料、人員等各個方面實現(xiàn)有效、合理的整合和利用,將新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及媒體互補融合,難度很大。
總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無論采取何種課程模式開展教學,都應重視學生的發(fā)展。在活動實施過程中,都要注重活動的時效性和真實性,活動的開展應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整個學期、甚至整個學年的課前三分鐘活動有條不紊地按計劃進行,形成較完整的、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
(作者單位:西安陜西師范大學萬科中學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