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龍港市第四中學
為了體現(xiàn)教學的開放性和實效性,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性思維,廣大一線教師都在努力為新課改做著各種各樣有效的嘗試,探究性學習作為新課改的一個基本策略被廣大教師所關注,現(xiàn)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探究性教學應用的一些策略.
1.1 學生知識面太狹窄許多內(nèi)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化學、生物,需要學生收集資料,尋找相關的證據(jù)、由于許多學生家里沒有電腦,同時由于時間和網(wǎng)絡原因,在教學中學生課前自己沒有經(jīng)過思考并設計的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所以課上時間根本無法完成,雖然布置了課外活動,但由于實驗所需時間長,缺乏有效監(jiān)控往往使很多活動流于形式,而且有許多活動是學生自己無法完成的即使研究了也是模仿教材提供的參考實驗事例什么知識都等到上課來說討論,就顯得學生記不住太多了。
1.2 學生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遠沒有對語文數(shù)學課那樣重視,許多學生動手能力差,課上時間浪費嚴重,短時間很難扭轉這一局面。受多年的傳統(tǒng)教學,影響我們的課改,因為課改的年限不久,很多家長還不了解,以前給家長注入的是小學語文和數(shù)學很重要所以必須學,這樣一來別的科目如:英語、品德與社會、科學都是副科,家長和學生就不重視學,課堂上能學多少就算多少,近幾年我們這里盛行初中送孩子外出讀書如:師大實驗中學、水富云天化中學、昭通鳳池中學等,去面試的學校檢測也只檢測語文和數(shù)學,這樣一來家長更不支持學生學,甚至學生在家預習或做作業(yè)家長還指責我們的學生說“不好好學習,就做一些無聊的事情”,家長所謂好好學習指要做語文或數(shù)學之類的。
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分析,我覺得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的觀念和方法,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他們探究大自然的能力,給學生“魚”,不如教會學生“漁”。因此我加強學生自主參與的探究,通過讓學生積極投入、親身體驗和主動探究,改變了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自身實際問題及生活相關問題的能力;更強調(diào)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主動獨立的學習態(tài)度與人格品質(zhì)。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一起探究實驗課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樂于探究、勇于實踐的精神,使學生形成敢于質(zhì)疑,善于實踐,尊重事實,積極奮發(fā)的精神面貌,掌握科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學會自主探究,提高學習品質(zhì)??茖W的教學不僅要給學生“魚”,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漁”,才能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要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基礎性學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生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探究性學習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氛圍,特別是人際氛圍.因此,想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探究,就要對每個學生多鼓勵,讓他們從中體驗探究學習的成功和樂趣.
2.1 課堂教學要建立論文范文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當好“生之師”,“生之友”,“生之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同一平臺上與學生平等對話.如“摩擦力”一節(jié),當老師問到“影響摩擦的因素”時,有的學生說與物體的輕重有關、與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跟接觸面積有關,而另一個學生說與在腳底下是否挖個小坑有關,這一下引起學生哄堂大笑,這時教師不應該取笑他或是訓斥他,而是應該鼓勵地說:“你的觀點很新穎,與其他的同學不一致,說明你認真思考了.”
2.2 教師要欣賞每一個學生,用信任的目光去關注,用激勵的話語去贊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組織學生爭論,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和激勵者.
2.3 要注重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懂得如何對待探究中的困難,懂得協(xié)助他人完成探究計劃等.如在一次實驗過程中,學生都愿意操作儀器,沒人愿意記錄處理數(shù)據(jù)教師針對這種情況,在下次實驗時精心準備了一盆花,正當學生搶角色時,教師拿出了這盆花問學生,這棵花上的葉重要還是花重要有的說花重要,教師說那我把葉掐掉算了,學生說“那花就得死了”,有的說葉重要,教師說那我就把花掐了吧學生說“那就不好看了”等最終學生明白了教師的用意,誰也不爭了.
我覺得探究性學習的指導和研究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探索過程.探究性學習不是一教就會、一學就靈的,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同科學知識的掌握同步增長的,也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探究學習在課程改革中是一種全新的嘗試,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新手,教師要把握尺度,選擇和組織恰當?shù)慕滩?循序漸進.在新課標實施的嘗試階段,我感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比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更為重要.學生內(nèi)心有了探究創(chuàng)新的論文范文和意識,才能和技巧,才能縮短形成技巧內(nèi)化為能力的時間.切忌讓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僅僅出現(xiàn)在公開課中,否則課程改革就會成為一種“表演”和“作秀”.作為一名普通的科學教師,怎樣為推進新課程的實施出一點點力我想只能把“恰當”的探究活動落實到每一節(jié)“家常課”中,這樣才能保證新課改的“常態(tài)”,才能健康推動學生的探究或整體優(yōu)化,從而使每一位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個性化發(fā)展.
因學校受高考、中考的指揮棒影響的原因,我們教師往往重視實現(xiàn)目標的終極性,而忽視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性;往往重視成功經(jīng)驗的總結和介紹,而忽視過程是成功階梯的理念培養(yǎng).
在探索式教學過程中,還為我們提供了師生之間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契機,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影響和相互補充,并在雙方積極互動中取得共識、共享和共進,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境界,有利于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今天,為了切實提高科學課堂效率,為了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我們科學教師要認真反思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經(jīng)驗教訓,使之真正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