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健 徐興船( 通訊作者)
(重慶市江津區(qū)中醫(yī)院 重慶 402260)
膽囊結石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外科疾病之一,其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過去常采取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患者,此法創(chuàng)傷較大,且術后并發(fā)癥較多,術前麻醉和手術均會刺激患者的腹腔神經叢,導致交感神經興奮,致使患者出現(xiàn)腸胃功能異常,對患者術后生活影響較大[2]。
選擇2019 年3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88 例膽囊結石患者作為本次分析對象, 其中包括40 例男患者,48例女患者,年齡在21 歲~72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5±15.6)歲。選擇2019 年3 月—12 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鏡下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的44 例膽囊結石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包括39 例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3 例膽囊管結石患者,2 例結石嵌頓患者。并選擇同期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44 例患者例作為對照組,其中包括40 例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3 例膽管結石患者,2例結石嵌頓患者。
對照組實施膽囊切除術,實施三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觀察組采取腹腔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處理,取臍下10 毫米左右橫切口,將氣腹針插入,成功建立氣腹,待腹腔內壓力升至12 ~13mmHg 時,方可插入套管針,置入腹腔鏡,詳細觀察腹腔以及盆腔,確定膽囊的位置、形態(tài)、大小和周圍粘連情況。如果膽囊炎癥狀比較輕且無明顯水腫,張力不高則選取保膽手術,以患者膽囊大小、周圍粘連情況、活動度評估為依據,決定是否進行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于肋緣下距膽囊低最近處取15 毫米切口,將10 毫米套管針置入切口內,通過腹腔鏡采用無損傷抓鉗鉗夾膽囊底部,將其提至體外,排除人工氣腹。膽囊底部與切口上方縫在一起,將膽囊切開,結合結石大小選擇切口大小,切口外側和下方與對應的腹壁切口進行縫合,將纖維膽道鏡置入,利用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沖洗,將膽汁吸出,將結石充分暴露,利用取石網籃將結石取盡,對膽囊膜上的膽泥進行徹底的清除,完成取石后將切口縫合,后放回腹腔中,確定無膽漏和出血情況后,對腹腔進行沖洗,腹腔鏡退出,切口縫合。
使用SPSS22.0數據處理軟件對相關指標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14.9±4.2)ml,手術時間為(43.5±7.7)min,住院時間為(2.6±1.2)d,術后飲食恢復時間為(0.7±0.1)d,住院費用為(1.2±1.3)萬元,對照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為(36.5±9.4)ml,手術時間為(39.8±7.4)min,住院時間為(2.9±1.1)d,術后飲食恢復時間為(1.6±0.3)d,住院費用為(1.3±1.6)萬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相比無顯著差異(P >0.05);觀察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飲食恢復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各項指標(±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各項指標(±s)
組別例數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術后飲食恢復時間(d) 住院費用(萬元)觀察組4414.9±4.243.5±7.72.6±1.20.7±0.11.2±1.3對照組4436.5±9.439.8±7.42.9±1.11.6±0.31.3±1.6 t-13.91662.29821.222518.86790.3215 P-<0.05<0.05>0.05<0.05>0.05
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為(15.4±5.5)h,肛門首次排氣時間為(28.6±5.8)h,首次排便時間為(43.8±7.8)h,對照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為(21.4±5.8)h,肛門首次排氣時間為(39.3±7.6)h,首次排便時間為(55.6±9.2)h,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s,h)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情況(±s,h)
組別例數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 首次排便時間觀察組4415.4±5.528.6±5.843.8±7.8對照組4421.4±5.839.3±7.655.6±9.2 t-7.23568.98719.4632 P-<0.05<0.05<0.05
膽囊結石為臨床常見疾病,臨床上常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對于保留還是切除膽囊仍存在較大爭議[3]。膽囊切除可有效防止結石殘留、結石復發(fā)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切除后會對患者身體造成較大影響[4]。
綜上,腹腔鏡微創(chuàng)保膽取石術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胃腸道恢復時間和手術時間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5],治療效果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