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靈轉(zhuǎn)
[摘要]現(xiàn)如今新聞媒體行業(yè)得到了高速發(fā)展,對社會輿論導向、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對新聞媒體記者采訪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要求記者采訪過程中掌握采訪技巧并確保新聞采訪真實性。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采訪質(zhì)量與效果,采訪技巧就是記者在新聞采訪活動過程中運用的一種新奇巧妙而又靈活多變的訪問方法,它是采集真實材料、打開真相之門的一把金鑰匙,也是由許多新聞記者的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匯集起來,加以概括、提煉的結果。記者只有掌握了采訪技巧,采訪時才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寫出好文章。本文主要講述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針對采訪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策略,希望對后來研究者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研究分析
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不僅是一項繁雜的、細致的工作,更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在采訪過程中,要提高電視采訪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電視新聞記者有獨特的提問技巧和方法,能夠掌握事件發(fā)生的整個過程,包括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過程、后果以及影響等。新聞采訪對記者專業(yè)水平、綜合素養(yǎng)、新聞采集要求較高,要求記者在采訪前進行資料搜集并準備有效問題采訪當事人,采訪結束后進行資料整理。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記者懂得利用采訪技巧深入探究問題,提升新聞質(zhì)量。同時,確保新聞時效性與真實性。
一、新聞記者采訪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
(一)采訪前準備不足
日常新聞采訪過程中,一些記者在采訪前由于資料搜集不夠全面、準備工作不夠充分使得總體采訪缺少中心思想,甚至發(fā)生跑題,使得采訪過程出現(xiàn)尷尬。這樣一來,新聞采訪失去全面性與真實性。例如:記者采訪一些生活糾紛或法律糾紛等問題,在此之前如果準備工作不充分就會使采訪過程中主觀觀點較多,容易導致新聞報道失去公正、公平性。
(二)問題提問不夠明確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提問的方式尤為重要,采訪過程也是一種交流的過程,若記者無法在采訪中得到當事人的認可或產(chǎn)生思想共鳴,無法建立一個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則難以使當事人表達真正意愿或態(tài)度,直接影響采訪效果與質(zhì)量。例如: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由于經(jīng)驗不足使得提問的問題中心思想表達不夠明確,問題的提問缺少標志性、代表性,讓當事人感到不知從何提起?;蛴浾咚鸭馁Y料信息缺少有效性,無法幫助本次采訪。
二、新聞記者采訪常見技巧方法
(一)提問技巧
新聞采訪的本質(zhì)就是在一問一答的交流中完成采訪工作,而記者想要在采訪過程中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則需要提問有意義的采訪問題進而達到采訪的目的。因此,提問也是記者采訪的直接方法與有效途徑,提出的問題與方式也能夠反映出一名記者的綜合素質(zhì)與專業(yè)性以及溝通水平。采訪過程中,記者需要結合當事人特點采取適合的提問方式,講求一定技巧的使用進而起到有效采訪目的。比如:被采訪者善于交流、思路明確、反應迅速,記者可以在采訪之前與當事人有一些思想溝通,構建良好的采訪環(huán)境。在采訪過程中,從側(cè)面提出采訪問題的形式,這也是一種提問技巧的展現(xiàn)。提問的類型分為:正面提問: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問題一般分為“開放”型和“閉和”型兩種?!伴_放”型問題,是指不要求采訪對象具體回答,使對方暢所欲言,采訪的氣氛比較輕松?!伴]和”型問題指提出的問題,要求對方有一個明確、簡短的答案:“是”或“不是"。引導性提問:這種提問中“閉和”性問題居多,它指的是在挖掘事實過程中的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追問:這是常用的一種提問方法,目的在于捕捉那些具體的事實和細節(jié)。
(二)溝通技巧
溝通技巧也是常見的采訪技巧。即:記者認真聽當事人的表達與描述,成為拉近記者與當事人距離的有效方法。溝通技巧占據(jù)總體新聞采訪的80%,對采訪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記者尋找更有價值信息的主要方法。日常采訪過程中,記者首先需要掌握的溝通技巧就是傾聽當事人表達心聲,進而降低排斥或防備心理,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如實地回答問題并表達自己觀點,提高新聞真實性,提升新聞采訪效果。
(三)引導式技巧
記者的采訪對當事人問題回答有著直接影響,關乎著采訪效果。因此,在實際采訪過程中,一些記者多會通過引導式采訪展開采訪工作,慢慢地過渡到采訪核心內(nèi)容,也是一種引導式技巧的體現(xiàn)。同時,也能夠看出記者的交流能力。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應結合被采訪者選擇不同的引導形式,不可過于急躁,避免氛圍過于尷尬。
(四)觀察技巧
如果說溝通技巧強調(diào)記者傾聽,那么觀察技巧要求記者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也要學會“看”。即:觀察。在與當事人交流中,記者需要用眼睛觀察當事人的神情變化、舉止行為,對總體新聞事件的反應。觀察技巧也是記者得到最新素材的有效方法,能夠讓記者獲得有效價值的場景信息,盡可能的還原新聞過程,贏得群眾的信任。采訪中記者通過細心的觀察也有助于提升采訪效果。所以,觀察技巧也是常見的采訪技巧,對記者采訪具有幫助性作用。
三、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研究
(一)保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
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應秉承著公正、客觀、真實性原則。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的提高可以立足幾方面:第一,記者應明確新聞采訪主題,站在客觀的角度展開采訪工作,切不可將主觀臆斷融入采訪中。新聞采訪時,避免夸大事實或刻意隱瞞事實。記者面對采訪對象時不可摻雜個人情感,應保持客觀、公正態(tài)度,確保采訪的信息真實、中立。如果被采訪對象具有一定影響力,記者也不可阿諛奉承,導致新聞采訪失真。另一方面,記者應保持端正的采訪動機。采訪過程中時刻觀察采訪對象情緒變化,尊重被采訪者主觀意識,保持作為一名優(yōu)秀記者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通過觀察被采訪對象的情緒變化,分析其心理活動并通過有效方法消除被采訪對象的心理顧忌。因為,在一些采訪過程中能夠通過細節(jié)幫助記者找出新聞的根源。
(二)提升專業(yè)水平與素養(yǎng)
眾所周知,新聞采訪尤其是人物訪談節(jié)目對記者溝通能力要求嚴格。對此,還需要記者在8常工作中不斷地提高專業(yè)水平,掌握采訪技巧。第一,記者可以觀看一些采訪技巧的書籍,通過社會實踐、參加培訓等方式提升自身素養(yǎng)與專業(yè)水平,提升自身知識結構。將掌握的采訪技巧應用到實際采訪中,挖掘隱藏信息提高新聞價值,使采訪對象能夠?qū)⑿侣勈聦嵳鎸?、清晰地表達出來。第二,記者采訪過程也要注意非語言符號的應用,記者觀察被采訪對象行為、手勢、眼神獲取新聞線索,多角度展現(xiàn)新聞事件并深入探究有效新聞信息,站在新的角度對待新聞事件,提升采訪水平,以高質(zhì)量、高效率的新聞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因為新聞采訪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與復雜性,只有記者自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與溝通能力,才能確保采訪的順利進行。記者應加強語言功底的訓練,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將隱藏在新聞事件背后的事實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
(三)合理應用正確的采訪形式
作為一名合格的記者需要對整體新聞事件的屬性、社會影響、過程等綜合分析,進而采取適合的采訪形式,結合具體狀況有效調(diào)整。例如:突發(fā)災害中人員傷亡嚴重,損失慘重。這時,記者在采訪當事人前需要對家屬情緒進行安慰并表示悲痛;隨后征得當事人同意后準備采訪工作。如果是重大節(jié)日慶祝、節(jié)目表演則需要作者主動融入節(jié)日氛圍,帶有飽滿的熱情進行新聞采訪工作。另一方面,因為新聞采訪涉及內(nèi)容廣泛、面對的人不同;需要記者采訪前做充足的準備,對采訪對象職業(yè)、年齡、性格等有基本的了解。在采訪過程中通過聊天的形式產(chǎn)生親近感,為采訪質(zhì)量的提高奠定基礎。有效的采訪形式能夠看出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同時能夠幫助記者提升采訪質(zhì)量。
結語
總而言之,新聞記者掌握采訪技巧對采訪工作的開展具有幫助性作用。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是一門藝術,其采訪提問技巧需要記者在日常采訪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和探索,靈活多變。作為記者,應善于以平民的身份,從平民百姓的角度思考,與被采訪者保持平等的關系,讓被采訪者感受到記者的真誠可信,避免讓其感到記者高高在上,從而達到心靈的溝通、思想的交流,進而達到與被采訪者深入交流的目的。對此,還需要記者不斷地學習并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應用在實際采訪中,采訪出高質(zhì)量的新聞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劉曉賓,李振華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能力培養(yǎng)方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4(17):123.
[2]趙彥紅.淺談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D]經(jīng)濟師,2009(9):272.
[3]趙春卉,李雪松.當代新聞記者采訪技巧探析[J].新聞傳播,2016(12).
[4]王朋進.“全能記者”的當下與未來——國際實踐的反思性探索[J].視聽界,2012(5):21-25.
[5]鄭遠龍.輿論監(jiān)督類新聞采訪技巧初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6(7):54-54.
[6]肖嵐嵐.縣區(qū)電視臺新聞創(chuàng)優(yōu)路徑初探[J].東南傳播,2020(2):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