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瓊
摘要:審好題目是小學階段學生解答數(shù)學題目的基礎,就像是房屋的地基,如果小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就意味著“房屋”的地基出現(xiàn)了問題,那么學生所計算出來的結果也不會是對的。小學階段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后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小學階段就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本文就小學階段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方面展開探討,旨在為小學數(shù)學審題能力的提高提供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審題能力
小學階段,數(shù)學審題能力通常以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感受作為依據(jù),學生通過對題目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將題目中有用的已知條件提煉出來,找到已知條件之間的聯(lián)系,列出相應的算式。小學階段,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注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的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尤其是在小學階段,題目較為簡單,想要立刻、明顯地看出審題能力培養(yǎng)的成果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中要循序漸進,不能急躁。
一、小學階段影響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的因素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是影響小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的主要因素。這一時期,學生的心智正處于剛剛發(fā)展的階段,他們往往缺少足夠的耐心進行題目的閱讀,導致原本非常簡單的問題由于審題不當變得復雜,很多學生的計算結果不對是出現(xiàn)了審題上的失誤,從答題開始就出現(xiàn)了錯誤。這種錯誤也給后續(xù)的錯題講解帶來了影響,很多學生對自己的錯題分析很久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解題思路沒有錯、計算也沒有錯,是審題錯了,降低了學習效率。
小學生審題能力不足往往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粗心大意,另一個是不懂得變通。在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往往會帶領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題,過于集中的、同樣的習題會造成學生思維模式僵化,在讀題時出現(xiàn)“想當然”的情況,不仔細閱讀題目就進行作答。還有很多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會套用以前的做題模式,不但不能順利解出答案,還會走許多彎路[1]。
二、小學階段如何提高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
(一)耐心閱讀
讓學生耐心閱讀,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真正了解題意,即題目所要考查的知識、題目的解答方向等。學生在閱讀數(shù)學題目時很容易出現(xiàn)急躁、不認真的情況,要想板正小學生的這一習慣就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2]。在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的前期,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硬性規(guī)定,將題目閱讀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先對整個題干進行仔細的閱讀,了解題目的大致情況,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即“這個問題在講什么”。確認了問題的內容,學生要進入到下一步,摸清出題人的意圖,即“這題要考什么”。確認了題目的考點之后,學生要進入到審題的第三步,結合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對問題進行作答,即“我會什么,我該怎么做”。如果閱讀一遍不能理解題目,可以按照這一步驟閱讀第二遍、第三遍,教師在進行訓練時不要催促學生,當學生遇到瓶頸時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奶崾竞凸膭睢?/p>
以“少先隊員采集樹種,第一隊有7人,一共采集了8千克,第二隊有6個人,一共采集了7千克,請問哪個小隊平均每人采集的樹種數(shù)量更多?”第一步,分析這個問題在講什么,講的是分樹種的事情,共有兩個小隊,可能用得上的條件是“7人,8千克”、“6人7千克”。第二步,思考題目考察什么知識,題目考查的是學生的除法運算能力以及小數(shù)的比較能力。第三步,學生要根據(jù)已知條件思考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比如除數(shù)與被除數(shù)的關系,除法運算知識等,列出式子,得出結論。
(二)靜心審題
靜心審題,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注意力,在進行數(shù)學題目作答時,學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題目上。教師可以通過圈畫關鍵詞的方式,讓學生靜下心來閱讀。小學階段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時,可以采用一些強制性的手段。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數(shù)學題目時,將題目中所涉及到的、學生認為重要的條件都圈出來,教師在對學生作業(yè)進行批改評分時,將圈畫情況作為考核的內容之一。教師在檢驗條件圈畫結果時,要注意學生提煉條件的質量,避免出現(xiàn)隨意糊弄,胡亂圈畫的情況。
以題目“一間教室長10米,寬8米,高2.8米,門、窗戶以及黑板的面積是23平方米,如果要對教室進行裝修,求需要粉刷油漆的墻體面積?!边@道題目中需要圈畫的已知題目有“長10米”、“寬8米”、“高2.8米”、“門、窗、黑板面積23平方米”,除此之外,這道題還有一個隱藏的條件,即“墻體面積”,也就是說教室在進行粉刷時,地板是不需要粉刷油漆的,如果學生在閱讀不注意這一條件,就會多算地板的面積,計算結果就會出錯。
(三)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
為了訓練學生在審題時的耐心和細心,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專項訓練,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做一些對比的訓練,將兩道題干相似但是題目不同的數(shù)學題交給學生進行作答,通過對兩道相似題目的對比分析,養(yǎng)成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以題目“一個正形操場的周長是120米,沿著操場的四周每隔3米插一面紅旗,每相鄰兩面紅旗之間插上3面黃旗。紅旗一共插了多少面?黃旗一共插了多少面?”第二道題設置相同的題干,最后提問,“去掉一個操場的邊不插旗,需要多少黃旗多少紅旗?”通過這種對比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3]。
結束語:
要想在小學階段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審題能力,首先要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從學生的耐心、細心,教師的引導等角度出發(fā),對學生的數(shù)學審題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小學階段,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杜厚民. 小學階段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培養(yǎng)途徑[J]. 明日,2019(23):0249.
[2]仝亞敏. 小學階段學生數(shù)學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46-47.
[3]顧伏威.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J]. 新課程,2021(2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