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作文的講授在小學階段是一門比較簡單性的教學工作,但是對于這一較為簡單性的教學工作,大部分教師往往把握不住方向,不知道如何去根據(jù)實際情況幫助和引導學生去寫好作文,所以這對于許多教師而言,也是一門比較深奧的學科,通俗的來講,小學作文在于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如何去把自己的所知、所見、所聞,用自己的話語去表達出來,這就是我們需要把握的內(nèi)容。在引導學生寫好作文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認識到面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需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要求,這里筆者根據(jù)自身的些許經(jīng)驗,就如何引導學生寫好作文來談一下想法,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鍵字:小學作文;引導啟發(fā);嘗試模仿;運用修飾
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實際教學,根據(jù)學生年齡段大體將教學工作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是針對一二年級學生的認知啟發(fā)階段,第二個就是針對四三至四年級的嘗試模仿階段以及最后一個就是五至六年級的運用修飾階段。下面筆者就這三個階段為大家分享經(jīng)驗,有不足之處也希望各位海涵。
一、認知啟發(fā),化繁為簡
一二年級的學生由于其心智還不是非常健全,并且由于剛從幼兒園踏入小學的門檻,對于他們來說,許多事物對于他們而言是非常新奇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握的是,就是用心引導,啟發(fā)為主。我們都知道低段的學生,特別是剛踏入小學的一二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而且他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來一些非常的不專心、對任何事物只有短暫興趣的現(xiàn)象,許多教師針對這種情況往往束手無措,更有甚者,出現(xiàn)放棄學生的現(xiàn)象,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在引導一二年級的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的是用心去引導,去啟發(fā),將發(fā)掘?qū)W生的興趣作為著手點,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向日常生活實際靠攏,去啟發(fā)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如:在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當中,是一個引導啟發(fā)學生表述所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組織學生帶著好奇心去看這幾幅漫畫,從第一幅漫畫到第五幅漫畫,要引導學生往實際生活靠攏,簡單來講就是平時每個學生家里面都會出現(xiàn)的場景,然后根據(jù)學生家庭不同處置情況去畫出第六幅圖,并且用文字把這件事表述出來。當然這一階段還是以積累語言文字功底為主。
二、嘗試模仿,淺談感悟
三四年的學生經(jīng)過語言文字的積累,同時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導致的心智的逐漸成熟,他們在作文寫作方面,從剛開始認知啟發(fā)到嘗試模仿一些作文來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這一點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格把握的。針對三四年級的學生,大部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不知道某一天開始學生突然學會去仿寫或抄襲作文了,這一點對部分教師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是作為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正確地分析對待。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有其獨特的原因,教師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妥善處理,若不然會產(chǎn)生許多不可逆轉(zhuǎn)的問題,對教師和學生都會造成傷害。
如:在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語文《習作:身邊哪些有特點的人》當中,許多學生的作文寫法和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基本都是從作文書、網(wǎng)絡等渠道借鑒的,導致出現(xiàn)了大量如《我的爸爸》《我的媽媽》等相類似系列小作文,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感到非常頭疼,但是在看到學生出現(xiàn)這種問題的同時,教師也應當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去分析一下產(chǎn)生這種問題的原因,簡單的來講,就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是非常有限的,因為這與學生的閱歷和心智息息相關。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去妥善處理這種問題,筆者認為,應當鼓勵學生脫離作文框架和模式的束縛,去大膽的講述自己身邊人實實在在的事件,用真實的事件去體現(xiàn)所描述的人的內(nèi)在,對于部分文字功底較弱的學生,可以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去勇于寫作。同時,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鼓勵學生,敢于用真實的故事去抒發(fā)情感,在借鑒優(yōu)秀作文的同時脫離作文的束縛,表達自身的想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去挖掘身邊的真人真事,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對待學生,這樣會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傷害。
三、運用修飾,正面引導
五六年級的學生,學生的心智是更加趨于成熟的,并且經(jīng)過多年的學習,其語言文字水平包括詞語積累都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高度,這時候隨著他們自身水平的提高,對于某些事物會有自己的獨特的觀點和想法,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轉(zhuǎn)變思路,從以往的啟發(fā)、鼓勵模仿到針對學生的思想,要做好的就是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去弘揚真善美,抨擊假丑惡。特別是一些學生由于受到互聯(lián)網(wǎng)的沖擊和社會的影響,對社會上某些事情有了片面的或者是錯誤的理解,從而用文筆把想法表述出來,一旦不加以引導,會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不良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去督促去改正,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在部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語文《習作:學寫倡議書》當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把握正確的方向,要為學生明確傳達倡議書是具有正面性和引導性的一種作文類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明確集體性和特性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要正確引導學生在抒發(fā)真實感想的同時要向符合社會時代要求靠攏。同時,鼓勵學生在寫作時多加一些修辭性的手法和華麗的詞藻等,讓大家看了之后有賞心悅目的感覺。
總而言之,幫助引導學生寫好作文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教師拿出真心去認真對待,引導學生要以足夠的耐心,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心智和特殊情況去分析教導,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陳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寫作(上旬刊),2015(04)
[2]唐永建.關于農(nóng)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08)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濮院小學教育集團翔云小學 吳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