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映霞
摘要:從跨學科的角度出發(fā),英語與其他學科之間應互相聯(lián)系,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英語教學中,提高孩子學習英語及其他學科的積極性及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科融合;跨學科意識
從跨學科的角度出發(fā),英語與其他學科之間應互相聯(lián)系,教師應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英語教學中,提高孩子學習英語及其他學科的積極性及效果。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不斷地提升學科素養(yǎng),提高跨學科意識,研究英語與各個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讓英語課呈現(xiàn)出更廣闊的空間。
一、跨學科的定義
什么叫“跨學科”?國內外學者對其定義、內涵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美國國家科學院在《促進跨學科研究》中提出:由個人或者團體對兩門以上學科的信息、資料、技術、工具、觀點及理論整合的研究模式,叫跨學科。艾倫·雷普克在《如何進行跨學科研究》中提出:跨學科是回答問題、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進程,這些問題太寬泛、太復雜,單靠一門學科不足以解決;它以學科為依托,以整合見解、構建更全面認識為目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劉仲林教授認為跨學科有三層相互聯(lián)系的含義:一是打破學科壁壘,設計兩門或兩門以上學科的科研或教育活動,通稱“跨學科”;二是包括眾多交叉學科在內的學科群,通稱“交叉學科”;三是指一門以研究跨學科規(guī)律與方法為基本內容的新興學科,通稱“跨學科學”。雖然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理解,但他們共同認為跨學科是超越一個學科的,而且學科之間相互貫通、相互融合。對于英語課程的跨學科而言,是指以英語為中心,通過設計及資源整合融入其他學科內容,把不同的學科方法和理論有機融合起來,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
二、英語教學中跨學科教學的體現(xiàn)
(一)在英語教學中滲透音樂教育,活躍課堂氣氛
在我國,英語作為一門非母語的語言類學科,學生難免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到枯燥乏味。英語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知識,巧妙地將英語教學與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樂感,在快樂的節(jié)奏中掌握知識。例如,在課前讓學生唱唱英語歌曲,能很快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中來,讓學生一節(jié)課能保持有意注意力。通過課堂實踐,英文歌曲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還能讓學生了解到英語歌曲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生活習慣等。例如,通過歌曲來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在歌曲中學習單詞及句型,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快速地掌握單詞及句型。如果在操練時選擇一些舊曲譜或者當下熱門的曲譜,改編課本知識,融入音樂,學生能很快地掌握新知。
將音樂學科與英語學科進行任務型設計融合,不僅能快速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節(jié)奏感,還能在跨學科學習知識中加深對語言這一載體的印象,在音樂中喚起學生對英語學科及生活的熱愛。例如,在講解My friends這一課題時,我們可以利用膾炙人口的歌曲You are my sunshine的旋律,改編歌曲,把重難點知識融進歌曲。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最關鍵的是能夠讓學生在音樂中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
(二)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美育,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做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將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美育的感知能力。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美育常常被忽視,但從生活中看,美育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與作用,更是當今時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日常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融合美育教學,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在英語教學中滲透體育教育,迎合小學生好動的天性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做做、跳跳、玩玩。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孩子的天性,讓他們手、腳、身體共同參與。因此,將體育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能夠滿足小學生好動的天性,也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更能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在體育課堂中,學生也會積極地思考如何用英語表達每一項體育運動及每一個動作。例如,在I can sing主題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What can you do?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s?通過將體育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為學生做一些與體育相關的英語知識擴展,幫助學生掌握一些體育項目的英語表達,學生也能在體育課堂中用英語操練體育項目名稱。因此,將體育教育滲透到英語課堂中,能讓學科之間起到互相滲透的作用,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科學知識,讓課堂充滿科學氣息
小學生對未知的世界充滿無限的好奇,教師可以美麗的大自然、浩瀚的宇宙以及奇妙的化學與物理現(xiàn)象等吸引孩子們,以好玩有趣的實驗讓孩子們深深喜歡上我們的全英科學課,讓孩子們在科普知識的滲透中學會英語。結合英語教學內容,拓展科學知識,可以讓英語課堂充滿科學的氣息,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更大的好奇心。
(五)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綜合實踐知識,加強操作能力
英語教學最終的目標是要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能大膽地開口說英語,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聯(lián)系生活,從生活中學習英語,從英語中掌握生活技能,不僅能學以致用,也能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以及將英語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行創(chuàng)新的能力和實踐能力,使每一名學生都能自主地學好英語。例如,在教學Dinner is ready時,教師可以健康美味的西方食譜作為上課內容。學生通過老師的講解示范后,不僅體會到自己動手的快樂,享受到親手做的美食,還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英語單詞。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更能獲得滿足感,更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及動手能力。
(六)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活習慣
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來看,既體現(xiàn)了英語學習的語言特性,也體現(xiàn)了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網課的方式向學生講解Fight the virus,通過繪本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人體的健康與環(huán)境互相作用的關系,提醒學生愛護環(huán)境,注重個人衛(wèi)生。用英語告誡孩子們病毒的可能來源,通過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孩子們拒絕吃野生動物,塑造健康正確的生活理念,教育孩子們尊重大自然。同時,通過講解Coronavirus,pneumonia,symptom等醫(yī)學領域的相關詞語,讓英語教學滲透健康教育,使學生在學英語的同時學會健康生活。
由此可見,跨學科的小學英語教學非常適合培養(yǎng)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及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這樣的跨學科融合,摒棄了傳統(tǒng)的“為了學習而學習”的教育模式,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有效地消化吸收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塑造成就感和繼續(xù)學習的興趣;也能讓學生意識到通過英語學習能夠看到更遼闊的世界,讓學生對其他學科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會讓學生意識到學好美術、音樂、體育、綜合實踐等課程對他們的生活及成長一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語學習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學生需要對其他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才能讓英文能力得到實質的提升。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斷地提升個人的素養(yǎng),提升自身對各學科知識的了解,將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互相滲透、互相連接,進而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不斷地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周慧玲.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