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超
【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語文在各個學科中的地位越來越顯著,而習作的分量在語文總成績中也幾乎占了半壁江山,因此習作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方法
現(xiàn)實厭煩寫作的學生甚多,這就給語文教學帶來嚴峻的挑戰(zhàn),也使擔負這一教學任務的語文教師進行習作教學探索與改革愈加必要。我認為:在部編本教材中,習作教學的編排具有寫作量大,強調(diào)“想象”,強調(diào)“想什么寫什么”,以學生為中心,寫學生眼中世界、心中夢想的特點。因此,語文教師要樹立一種大習作的理念,生活即作文,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是學生作文基礎,作文教學要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教師只有了解、豐富、引導學生的生活,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的作文,使學生的作文正確、生動地反映五彩繽紛的生活,擴大孩子的視域,讓孩子的心靈在習作中飛揚。
一、“玩”起來的作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玩就是孩子最大的興趣。生活中,孩子喜歡玩的事實在是太多了。一次午餐后,陽光明媚,草坪蔥綠,我?guī)е⒆觽儊淼綄W校的操場上,孩子們?nèi)宄扇旱刈鲋约合矏鄣挠螒颍咦闱虻?、打籃球的、打槍游戲的、丟手絹的……這一刻,整個操場是屬于孩子的,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快樂聲充滿了整個操場,孩子們放飛了心靈,玩出了個性風采。我也頓時靈感萌生,立即抓拍了幾張精彩的照片,心想:這不是孩子很好的習作素材嗎?于是,我就趁熱打鐵,在本周習作課上展示了學生的精彩瞬間圖片,孩子們頓時很驚訝,然后便笑了,我順勢引導,以《精彩一瞬》或《快樂瞬間》為題,寫一篇習作,自己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要寫清楚,語句通順,一定要表達出真情實感。這次習作孩子寫得出奇迅速、流暢,那種快樂之情流露于習作的字里行間。新課標指出,習作教學要讓孩子樂于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因此,習作教學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設計,一定要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受。這樣,他們才會對習作感興趣,才會樂于習作。
二、“寫”要從“說”練起
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寫東西就得運用語言。語言運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語言知識確切不確切,在于能不能把語言知識化為習慣,經(jīng)常實踐?!币虼?,要提高作文中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就要不斷加強語言訓練。為了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我就利用好課前三分鐘,讓學生充分進行語言表達練習。練習的內(nèi)容可以是自己的讀書感受、自己的學習心得、自己最近的心情(開心的事、煩惱的事)、自己做的或見到的有趣的事……以學生自己的所見、所聞、所聽、所感為主要內(nèi)容,給學生一個暢所欲言、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講自己的故事,有話可說了,表達的自信和勇氣自然就慢慢培養(yǎng)起來了。課前三分鐘,雖然時間很短,但長期堅持,收獲還是滿滿的。只要學生能說出來,通過長期練習,學生無內(nèi)容可寫的問題就不難解決了。
口語交際也是培養(yǎng)孩子練說的一個很好的平臺。部編本教材安排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大都與每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緊密相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學生的成長認知規(guī)律相聯(lián)系,也是孩子喜聞樂談的話題。教師要引導孩子在課堂上積極討論,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善于傾訴自己的發(fā)現(xiàn)。另一方面,口語交際后面緊接著安排的就是習作教學,口語交際起著承接前面的課文內(nèi)容,又聯(lián)系著后面習作教學的作用,這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為學生能說(有內(nèi)容說)、敢說(有自信說)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比如:部編本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民間故事”為主題,前面安排了《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是講民間故事,習作教學是縮寫民間故事,這一脈相承的安排為孩子練說創(chuàng)造了天然的條件,再加上孩子對民間故事興趣濃厚,很樂于表達,說起來更是滔滔不絕。說出來了,寫就順理成章了。
三、善用文本,指導善寫
小學語文部編本習作教學的模式與以往不同,不僅保留了每單元一次的習作訓練,而且增設了習作策略單元。 同時,部編本教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訓練主題,并且同一個單元中的每一篇課文的編排都與本單元的習作教學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說單元中的課文相當于數(shù)學中例題,那么習作就是練習題。所以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與習作教學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或直接引導到習作方法上來。
部編本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策略單元,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為單元主題,在教學《搭船的鳥》和《金色的草地》兩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緊緊圍繞細致觀察事物的方法和場景的描寫方法來展開,在進行閱讀教學的同時,把習作的一些方法滲透的學生心靈中去,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比生硬地講授給學生更加生動具體,學生更容易接受。部編本教材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也是一個習作策略單元,以“圍繞中心意思寫”為單元訓練主題。本單元中的《夏天里的成長》《盼》,以及口語交際中的《爸爸的計劃》《小站》,都是圍繞一個中心寫的。如何圍繞一個中心寫?在閱讀文本教學中分析寫作方法的時候,能夠讓學生明白:從不同方面或不同事例來寫,把中心意思表達具體、表達清楚。
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而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不能單一地孤立開來,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閱讀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指導習作的方法,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運用文本,緊緊抓住部編本教材的特點,在進行閱讀教學的同時,滲透習作的方法,及時進行習作指導訓練,使學生達到善寫的目的。
四、樂積累,待薄發(fā)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是至理名言。對于寫作而言,知識的積累可以說是習作的基本功了,重積累,樂積累,后薄發(fā)。觀察生活,熱愛生活,樂于從生活中積累。觀察積累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不能強加給學生觀察任務,不能附加條件進行觀察,要真正讓學生自己有興趣去觀察,讓心靈陶醉于所觀察的事物之中。比如:我們讓學生看一部電影,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事先布置寫觀后感的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看,學生會抵觸的,也不能全身心、放松心情去看,看的過程中還總想著怎樣完成觀后感的任務,這樣的觀察積累,學生會不討厭嗎?當然,還有春游寫游記、參觀寫見聞感受等,很多教師在引導中存在這樣的誤區(qū)。學生看完了,游完了,參觀完了,可以組織一場小型交流分享會,按照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去說,按照自己記住的內(nèi)容去談,按照自己的收獲感受去講……分享完了,學生的觀察、積累、習作目的也達到了,并且是一次真正的心靈觀察與積累,學生既快樂,又有收獲。習作教學,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教師一定要常談常新,與時俱進。只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結(jié)合教材文本的實際,正確、適時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積累、去感受,才能讓學生樂說,善寫,享受寫作的樂趣,讓心靈在習作中飛揚。
注:本文為2019年漯河市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研究”(課題編號:LHKT2019028)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