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中共黨員,教育碩士,中小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現(xiàn)任江蘇省昆山市裕元實驗學校書記、校長,昆山市小學語文第二工作室主持人。
多次在省、蘇州市、昆山市范圍內(nèi)執(zhí)教公開課,進行專題講座。主持研究的省教研課題“小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與學的實踐研究”獲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一期課題評獎二等獎。2015年第6期的《蘇州教育研究與實踐》“名師檔案”和2019年第9期的《昆山教育研究》“昆山名師”分別對她進行了專題報道。
期待的部編語文教材終于全面落地。溫儒敏主編的多次講話,對教材的編寫背景和目的、編寫過程及七個創(chuàng)新點進行了具體的介紹和解讀。特別強調(diào)的是閱讀,讓一線的教師們從整體上對全新的教材有所領悟。在各級培訓中,專家們又對教材具體的編排形式和內(nèi)容進行分析、指導,尤其是對“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解讀,讓教師們知道了重點所在。緊緊圍繞單元的特點和要求,落實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教師們都在摸索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尤其要重視,那就是導語頁,正所謂“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導語頁應該擔負這樣的重任,教師們更應該讓其發(fā)揮這樣的作用。
部編語文教材從小學三年級上冊到六年級下冊,每一冊、每一單元都有導語頁,一共62個單元62頁導語頁。導語頁在每一單元的第一頁,而且毫無例外的,都是在每張紙的正頁上。它主要包括三塊內(nèi)容:一是滿幅的本單元主題相關的插圖;二是一兩句詩一般的語言,描述本單元的人文主題;三是比較簡潔地提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本文具體談談語文要素。
簡潔明了的單元語文要素,基本都是兩條,一條指向閱讀,一條指向習作。如果是三條,那么第一條、第二條都是閱讀的要求,第三條是習作要求。語文要素是本單元訓練的目標要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無論是閱讀還是習作,在單元整體定位之下,基于對課文本身的深入研讀,聯(lián)系課后習題、課前導語、交流平臺及語文園地等,具體確定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要求。習作則是將訓練所得的方法和感悟進行書面表達,在表達中提高。閱讀和寫作既相對獨立自成體系,螺旋式上升,又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梳理三到六年級導語頁的閱讀要求,各年級的重點非常清晰。
三年級注重詞句的學習理解?!伴喿x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體會優(yōu)美生動的語句”“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從對詞語的關注、理解到積累,再由句子理解一段話概括一段話,梯度非常明顯,要求逐步提高。
四年級注重的是情感體驗?!斑呑x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現(xiàn)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的情感”“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zhì)”“感受童話的奇妙,體會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五、六年級更多的是要求掌握閱讀的方法。對方法的習得提出相對比較理性的要求,“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學習收集資料的基本方法”“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根據(jù)閱讀目的,選用恰當?shù)拈喿x方法”“體會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這是從橫向的角度看,如果從縱向的角度看,反復練習逐步提高的要求也非常明顯。以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為例,三年級下冊要求“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復述故事”;四年級上冊要求“了解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怎樣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五年級上冊要求“了解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根據(jù)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nèi)容要點”;六年級上冊要求“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六年級下冊要求“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內(nèi)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jié)交流感受”。在這樣反復的練習中,學生從多角度、運用多種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語文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對于導語頁閱讀要求的解讀,教師要橫向、縱向聯(lián)系,結(jié)合人文主題,兼顧習作要求。這樣,解讀才會比較全面而準確。
三年級學生開始學寫作,編者從興趣入手,一上來讓學生“體會習作的樂趣”,讓他們感受到寫作是很有趣的事,自己想說的話還能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然后放手讓他們寫,“學習”寫日記,“試著”編童話,“嘗試”續(xù)編故事,“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學寫”一件簡單的事。很明確,讓學生先學著寫起來,教師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只有學生敢寫了,肯寫了,教師才能逐步提高要求,否則就是空談。
三年級上冊,學生寫作雖然是剛剛起步,但是涉及的范圍還比較廣,比較全面,有日記、故事,有寫景、寫事。三年級下冊學習寫人、寫事物,較之于上冊,有一個十分明顯的要求,那就是“寫清楚”,“試著把觀察到的事物寫清楚”“把圖畫的內(nèi)容寫清楚”“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既然寫了,就要寫清楚,這是表達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的基礎。
四年級上冊要求學寫書信,四年級下冊開始寫動物,五年級上冊要求縮寫故事、列提綱,五年級下冊學寫讀后感和研究性報告,六年級上冊學寫倡議書,六年級下冊學習寫作品梗概和策劃書。
整個小學階段,主要學習的是這些種類的寫作,應該講,這些種類也基本上囊括了我們平時所應用的表達方式。每一種方式都通過多次練習,并在每一次練習時逐步提高要求,以幫助學生明確怎樣的寫作才能更好地表達思想和情感,才是優(yōu)秀的文章、成功的文章。
從縱向來看,這一點也非常清楚。以寫人為例,整整六冊,六次,每一次的要求明顯提高。三年級下冊第一次接觸寫人,要求“寫一個身邊的人,嘗試寫出他的特點”;四年級上冊要求“寫一個人,主要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寫出來”;四年級下冊要求“學習用多種方法寫出人物特點”;五年級上冊要求“結(jié)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五年級下冊要求“初步運用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嘗試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六年級上冊要求“通過事情寫一個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教師在解讀習作要求的時候,不僅要結(jié)合單元的人文主題和閱讀要求,更要從縱向上幫助學生梳理,讓他們能清楚地知道每一類文章應該怎樣來寫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實現(xiàn)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的寫作能力是如何一步一步提高的。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架構起知識和能力的聯(lián)系,形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