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摘 要 《夜航西飛》是英國女作家柏瑞爾·馬卡姆的作品,此書以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亞為背景,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完全不同于丹麥作家凱倫·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里的非洲。此文以個人閱讀感受談起,談由此書所引起的關于閱讀、寫作、個人價值、人生追求的感想。
關鍵詞 夜航西飛 走出非洲
故事可以在任何地方開始,但柏瑞爾·馬卡姆說的是非洲和黃金般的喜悅。
馬卡姆一九〇二年十月二十六出生于英國萊斯特郡,四歲時隨父親到了肯尼亞。她跟隨父親在恩喬羅的農場訓練賽馬,十八歲便成為非洲首位持賽馬訓練師執(zhí)照的女性。一九三一年開始,她駕駛小型飛機在東部非洲載運郵件、乘客和補給物品,成為非洲第一位職業(yè)女飛行員。 一九三六年九月,她從英國出發(fā),駕駛為她專門設計的“銀鷗”一路向西飛往紐約,最后在加拿大迫降,一路馬不停蹄,費時二十一小時二十五分,成為第一位單人由東向西飛越大西洋的飛行員。這些由重要的數字串聯起來的句子為馬卡姆傳奇的一生勾畫出的不過是一個簡潔的輪廓,在同樣書寫了傳奇的好友圣埃克絮佩里的催促下:“你該寫寫這些事。你知道嗎,你應該寫!”才有了這本書。在這本書面世之后,海明威曾在給編輯馬克斯威爾的信中極力夸贊 《夜航西飛》,馬卡姆讓窮盡本領以寫出真實精確的語言的海明威愧為作家,一個只上過兩年半學,沒有受過任何訓練的女性,以簡潔、克制的硬漢文風敘述關于遷移、賽馬、養(yǎng)狗、狩獵、搏斗、飛行和獨處的事,其中間雜著女性特有的些微細膩,這樣的特點正是非洲、生命和孤獨帶給她的。
《夜航西飛》不是一本小說,但其對非洲真實的描述比小說更引人入勝,書分為四卷,以夜航開頭點題,她從夢中醒來,獨自穿越黑暗,為生死不明的病人運送氧氣瓶。黑暗的機艙里,即便獨處一日一夜這么短的時間,不可避免的孤身一人,除了微弱光線中的儀器和雙手,沒有別的能看,除了自己的勇氣,沒有別的好盤算,除了扎根在腦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沒有別的好思索——這種體驗就像你在夜晚發(fā)現有陌生人與你并肩而行那般叫人驚訝,但終于發(fā)現自己就是那個陌生人。講述了飛行中的故事轉而又談論飛行的理由,表面上看來飛行不過是短暫的逃離來自大地的禁錮,實際上飛行是馬卡姆生命樂趣的終極奧義。二卷則寫美好自由而狂野的少年時代,被獅子攻擊,在父親的農場里學習賽馬,和朋友一起對抗疣豬,為人生中第一匹屬于自己的小馬駒接生……卷三由馬卡姆十七歲時父親農場的倒閉開始,她的少年時代也結束了,父親去了秘魯,她選擇繼續(xù)探索非洲這片神秘的土地,年輕的她一路向北,獨自前行,賽馬為生,并且接收到風的使命——飛行。終于又回到了飛行,她告別非洲和父親,去往英國,離別使她感嘆:“我學會了如果你必須離開一個地方,一個你曾經住過、愛過、深埋著你所有過往的地方,無論以何種方式離開,都不要慢慢離開,要盡你所能的決絕地離開,永遠不要回頭,也永遠不要相信過去的時光才是更好的,因為它們已經消亡。過去的歲月看來安全無害,被輕易跨越,而未來藏在迷霧之中,隔著距離,叫人看來膽怯。但當你踏足其中,就會云開霧散。我學會了這一點,但像所有人一樣,待到學會,為時太晚?!闭嬲囊购轿黠w也在卷四上演,大篇幅的描寫飛行在大西洋上空的驚險、意外而一筆帶過所獲之名聲,可看出她生命力的真正所在……在她的“夜航西飛”之后,她成為了大西洋兩岸媒體的寵兒,但她對自己的生命的稍縱即逝也無從抱怨,她將回非洲去見他的父親,中間隔著長久的分離和紛雜的世事,如今這分離終于要結束了。馬卡姆這時感到自己已經成熟長大,而她只當這件事如同“一片生長的樹葉般無可避免”。
《夜航西飛》可以說是一本回憶錄,但是在馬卡姆的回憶里我們讀不到她的母親,她的婚姻,她的兒子,我們無法讀到她在馬背和駕駛艙外的那一面。讀完之后把這本書的角色順一遍可以發(fā)現,她的眼睛不看女人,不看失敗或者稚弱的男性,她的眼睛只盯著勇敢的強悍的悲壯的父兄般的男人——她的父親、她的飛行領路人、她勇敢的非洲仆人、非凡的驕傲的丹尼斯·芬奇·哈頓和無畏的有趣的布里克森男爵(兩人皆是《走出非洲》里的傳奇人物,有趣的是布里克森是卡倫的丈夫,丹尼斯是她的情人,而這兩位男性和馬卡姆也有著說不清的聯系)……她寫她的馬、她的飛機、她的狗,其實也帶著對其勇敢強悍的本質的愛慕。這是貫穿馬卡姆一生的最高價值評判,其他那些常人看來最重要的事在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本書里只字未提,因為軟弱的東西于她來說是等而下之、無需提及的吧。從她在書中所展現出對于生命、命運客觀得至于淡然的態(tài)度可見,軟弱在非洲是行不通的??勺x者仍然能從馬卡姆克制的語氣中察出她對丹尼斯·芬奇·哈頓的仰慕,有沒有可能,這已經是她毫不掩飾的自我表露了。
很多讀者看完此書,會感嘆馬卡姆傳奇的一生,甚至也向往她那般的生活,在心中埋下一顆關于踏上非洲土地的種子,一如讀《撒哈拉的沙漠》、《走出非洲》、《乞力馬扎羅的雪》之時,幻想著自由與遼闊的天地。而《夜航西飛》給了讀者另一個夢——飛行,有沒有可能學習飛行?讀過書,便想看看馬卡姆看過的非洲大陸,想象著無數個夜里和她緊緊相依的飛機的輪廓,夢里終得一見,在我看來,這是游記小說和回憶錄的意義,給別人看看傳奇的樣子。
有的人注定會活成傳奇,讀者或許無法成為傳奇,卻有幸見到馬卡姆的傳奇。在傳奇結尾,馬卡姆仍在非洲度過最后的時光,生活困頓,賽馬維生,七十高齡還和小偷決斗,在窘迫中她仍是傳奇。歷史給了她那樣的機遇,命運把她安排到那個位置,性格使她做出那樣的選擇。于讀者而言,就是看看傳奇的活法,也許就不再會懷疑自己的一些小念頭有多么離經叛道了。每個人的活法都不一樣,但每個都想知道別人是什么樣子的,現在我們知道了馬卡姆一生的輪廓,但對于命運的安排,她自己卻無法給出深奧的評價:“它似乎早出晚歸,對那些不把它放在眼里的人,總是異??犊!?/p>
你看黑暗外面的黑暗,你看你身旁的你,人生海海,誰不是駕駛著自己的飛行器,在夜里孤獨地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