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劉洋
摘 要 隨著氣候變化加快,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加快,局地出現(xiàn)的小氣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鄱陽湖作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對周邊地區(qū)氣候影響也越發(fā)顯著,尤其鄱陽湖水域面積大,風力大,風能資源開發(fā)豐富,風力發(fā)電項目更是成為都昌縣的新興產(chǎn)業(yè)。本文通過對鄱陽湖地區(qū)風力、氣溫、濕度、降水、進行分析,在大的環(huán)流背景下下鄱陽湖水體對都昌的氣候影響進行全方位分析。
關鍵詞 鄱陽湖;氣候;風能
1鄱陽湖的自然條件
1.1 鄱陽湖的地理位置及相關環(huán)境
鄱陽湖,古稱彭澤,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的第二大湖泊。地處江西省的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北緯28°22′至29°45′,東經(jīng)115°47′至116°45′。70%水域在九江市境內,其中都昌縣占據(jù)50%。都昌縣有21個鄉(xiāng)鎮(zhèn)臨近鄱陽湖,是鄱陽湖占水域面積最大的一個縣。鄱陽湖以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面為入江水道,長40公里,寬3至5公里,最窄處約2.8公里;鄱陽湖南北長173公里,東西最寬處達74公里,平均寬16.9公里,湖岸線長1200公里,湖區(qū)最大豐水期面積5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300億立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
它承納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流域面積為16.2萬平方公里。經(jīng)鄱陽湖調蓄注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淮、海三河水量的總和。
鄱陽湖湖水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江西境內河湖密布,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河五大河流來水匯入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信長江水位高時,江水流向洞庭湖,鄱陽湖,長江水位低的時候又能給長江補給,具有巨大的調蓄作用。鄱陽湖水源來于贛江、撫河、信江、饒河和修河五大河流,最后經(jīng)九江市湖口縣注入長江[1]。
1.2 鄱陽湖的氣候狀況
鄱陽湖流域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年內降水變率大,造成湖水水位變化大。即夏季贛江等河流進入汛期,鄱陽湖水位高;冬季河流為枯水期,湖水水位低。具體氣候狀況以都昌縣為例,年平均氣溫17.4度,極端最高氣溫:40.5度,出現(xiàn)在1967年8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12.1度,出現(xiàn)在1991年12月29日,年平均氣壓1011.3百帕,年平均相對濕度79%,年平均風速3.2m/s,年平均日照時速1859.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472.5毫米,累計無霜期261天。
2鄱陽湖各氣象要素分析
2.1 風
都昌縣位于鄱陽湖南岸和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東南風,冬季在蒙古高壓控制下盛行北風,由于鄱陽湖平原地勢平坦,都昌縣出現(xiàn)大風概率非常大。位于都昌西部的老爺廟水域,與廬山隔湖相望,由于此地帶水域面積突然變得狹長,形成“狹管效應”,出現(xiàn)大風的概率更大。通過對2020年1-7月都昌縣的風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近7個月都昌縣月平均風速為3.0m/s,出現(xiàn)極大風速22.9m/s,超過6級(10.8m/s)大風的天數(shù)達到68天。再對2017年到2019年的都昌縣的大風進行分析,出現(xiàn)超過8級大風(17.2 m/s)累計達到了40天,其中2017年14天,2018年和2019年各13天。
從上圖可知,都昌縣沿湖鄉(xiāng)鎮(zhèn)基本上都出現(xiàn)8級以上大風,且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極大風速均超過20 m/s。
2.2 氣溫
都昌縣受鄱陽湖大水體影響,受熱不易升溫,受冷不易降溫,對當?shù)販囟鹊恼{節(jié)作用相比其他內陸地區(qū)較為顯著,由于陸地主要由表層的土壤和下面巖石構成,其比熱容較小,例如空氣氣溫大于陸地氣溫,陸地吸熱后升溫就快,反之,放度熱后降溫也快;水的特性與之剛好相反,由于水的比熱容是目前已知物質中最大的,吸熱后升溫就慢。正是由于水的這一特性,所以靠近鄱陽湖的都昌縣夏季更為清涼、冬季更為暖和。通過對2020年8月份江西省四次日最高氣溫和日最低氣溫進行對比分析,都昌縣沿湖鄉(xiāng)鎮(zhèn)氣溫受鄱陽湖影響,最高溫度始終在32-35℃之間,而周邊地區(qū)最高氣溫均在35℃以上。夜間最低氣溫又比周邊地區(qū)偏高。
2.3 降水
都昌縣夏季受鄱陽湖水體影響出現(xiàn)對流性降水的概率也要比其他地區(qū)頻繁,2020年6-7月份由于主雨帶徘徊在長江中下游,都昌縣雨量雖然很大,但和周邊地區(qū)相比總量并無太大變化。進入8月份以來,由于受西太平洋副高控制,全縣多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鄱陽湖受熱出現(xiàn)強對流的概率反而更大,通過對2020年8月上中旬全縣降水進行分析,沿湖鄉(xiāng)鎮(zhèn)短時出現(xiàn)對流性降水的概率會更大。在傍晚湖上的濃積云容易發(fā)展成積雨云,當然閃電也多為云體內各部位之間強烈的放電[2]。
3鄱陽湖的氣候影響分析
今年江西省入汛以來,鄱陽湖流域累計平均降水1015.6毫米,與歷史同期相比偏多2.1成,從6月26日到7月14日,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從3519平方公里擴大到4403平方公里。鄱陽湖都昌站最高水位達到了22.42米,與1998年歷史最好水位持平。雖然今年防汛形勢異常嚴峻,但鄱陽湖在調節(jié)長江水位、防洪抗?jié)?、涵養(yǎng)水源、改善當?shù)貧夂蚝途S護周圍地區(qū)生態(tài)平衡等方面仍發(fā)揮著巨大作用。鄱陽湖內有著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并放出氧氣,湖中的一些植物還具有吸收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功能,能有效調節(jié)大氣組分。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湖泊中的生物也會排放出甲烷、氨氣等溫室氣體。湖內還能吸收空氣中粉塵及攜帶的各種菌子進入水中,從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鄱陽湖上面的蒸騰作用可保持都昌當?shù)氐臐穸群徒涤炅?。在有森林周圍的湖泊中,大量的降雨通過樹木被蒸發(fā)和轉移,返回到大氣中,然后又以雨的形式降到周圍的地區(qū)。
參考文獻
[1] 朱乾根.天氣學原理和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51.
[2] 中央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guī)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