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概念形成是多重因素交織而成的。通過實踐調查發(fā)現(xiàn),“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存在概念知曉度深入了解不夠,作用認識度正由知識整合走向跨界發(fā)展,實施目的性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夠,計劃執(zhí)行依據(jù)教學進度實施不夠,實施評價過于隨性評價甚至不評價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歸因分析,并從意愿、能力和未來行動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調查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7C/08C-0042-04
一、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概念形成的回溯探究
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個重要的、獨立的學術用語被提出,其可視作源頭的權威文獻是《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教職成〔2000〕7號)。當然,作為學?!熬C合實踐”活動課程則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英國的“社會研究”與美國的“社會參與性學習”。[1]研讀《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不難發(fā)現(xiàn),職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與“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并列的“學習方式”。從此,職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被視為職校生的重要學習活動。
回溯探究職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當時為什么要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入職校語文課程。應該說,職校語文課程改革并不完全是源于當時職校語文自身的改革需要。當然,也不是說職校語文自身沒有這種需要,而是職校語文自我革新的內生動力還不足以“破繭化蝶”。不僅職校語文課程,而且當時的中國職教教學理論也都處在一個探究發(fā)展期。在此背景下,中國掀起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次改革提出的六大改革訴求以及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動,對于處于相同教學層次的“中等職業(yè)教育”,也同樣帶來深遠的影響,在基礎教育語文課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被正式引入。盡管如此,對于“綜合性學習”概念解讀成為了研究的邏輯起點。文獻研究表明,語文綜合性學習大致經(jīng)歷了解讀期(2001—2004年)、爭論期(2005—2008年)和沉思期(2009年至今)三個發(fā)展階段。[2]職校的“語文綜合實踐”的研究相對基礎教育要滯后一些。主要原因是,職校語文課程改革是“參照式”的改革,不僅自身研究力量不足,而且是“跟進式”的探索。當然,職?!罢Z文綜合實踐”也不是基礎教育語文課程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翻版”,而是“有選擇”的學習借鑒。
首先,用語表述上更為科學。職校語文課程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取代基礎教育語文課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較好地處理了“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課程形態(tài)、是學習方式還是活動形式之爭。因為新中國初期的“活動課”是“學習方式”,而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綜合實踐”是“課程形態(tài)”。職校語文課程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則將“課程形態(tài)”與“學習方式”有機統(tǒng)一。
其次,課程本質上更鮮明。職校語文課程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直接體現(xiàn)了“語言實踐”的語文課程性質,而且作為被納入到職校課程體系的語文學科課程,同樣也與“以能力培養(yǎng)”職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及“實踐性強”的類型教育特質。
最后,學習方式上更綜合。職校語文課程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而不用“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要明晰職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與“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并列又與之有別的一種學習資源與學習方式,而且這種學習有助于改變語文教學中的“條分縷析”為“綜合運用”,實現(xiàn)了學生語文學習由單項訓練向情境中的言語綜合的轉變,并培養(yǎng)與一定情境相關的語文綜合能力。
正因為如此,職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于職校生的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因此,必須加大對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自2009年《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正式頒布之后,在出版的教材中都增加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模塊,并試圖進一步推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走向深入。然而,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并未能取得課程改革的預期效果,出現(xiàn)了“教學設計被虛化、教學實踐被弱化、教學評價被窄化”等現(xiàn)象。[3]顯然,在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已有40個年頭的新階段,特別是2020年教育部正式頒布《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有必要對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進行全景式的掃描和分析,讓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得到真正的重視并取得教學實效。
二、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情況的調查分析
為切實提高對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現(xiàn)狀的準確把握和科學研判,研究者面向江蘇省職校語文教師發(fā)布網(wǎng)絡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327份,其中城市中職校語文教師214人,農(nóng)村職校語文教師87人,高職院校語文教師26人?,F(xiàn)就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通過數(shù)據(jù)來挖掘隱含在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現(xiàn)狀背后的有價值的、潛在有用的實施規(guī)律。
(一)總體評價
1. 實施評價:整體滿意度低。職校語文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其對活動的實施認識最深、感受最直接。在被調查的327名語文教師中,“不滿意”的26人,“不太滿意”的192人,二者共占樣本總數(shù)的67%;“滿意”的教師只有109人。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模塊,自2009年“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正式進入職校語文且經(jīng)過十多年的實踐,其課程實施評價并不高。教師訪談不乏“職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很少實施甚至不開展”的牢騷甚至哀怨之語,也表明活動的實施需要進一步落地生根。
2.實施現(xiàn)狀:組織開展不到位?!笆欠裨诮虒W中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調查,是對當前職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情況的整體判斷。數(shù)據(jù)表明,“正常組織”“偶有組織但不正?!狈謩e占23.5%(77人)、58.7%(192人)。也就是說,對于職校語文新增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82%的教師是組織開展過這種教學活動的。但仍然有24.1%、2.4%的教師“沒有考慮組織”和“想組織但沒有開展”。數(shù)據(jù)警示我們,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師還沒有組織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二)多維分析
1.概念知曉度:知道但深入了解不夠。概念不僅是思維的起點,也是實踐的基石。調研顯示,教師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概念有所了解。其中“了解”的221人(68%)、“非常了解”的106人(32%)。雖然知曉率百分之百,且主要是通過“閱讀語文大綱或者課程標準的相關闡述”來獲得的,但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深度認識并不夠。
2.作用認識度:由知識整合到跨界發(fā)展。數(shù)據(jù)調查顯示,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模塊中的作用認識,3.9%的教師認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促進語文各類知識的融合發(fā)展”;11.9%的教師認為“促進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6%的教師認為兼具上述兩種作用。由此可見,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具有“學科內”整合促進作用。2.8%的教師認為“促進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促進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習的跨界發(fā)展”;再有70.6%的教師認為“促進語文各類知識的融合發(fā)展,促進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促進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習的跨界發(fā)展”。充分表明,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具有“學科內”整合作用,而且更具有“跨學科”的綜合促進作用。
3.實施目的性: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不夠?!笆欠衲苤赶驅W生的核心素養(yǎng)”實施目的性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沒有指向”和“非常注重”等兩種極端性表現(xiàn)都很少,分別占8.9%和23.8%,更多的狀態(tài)是“有時組織”,約占67.3%。顯然,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職校雖有組織開展,但許多只是“走形式”,并沒有真正指向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亟待加強。
4.實施計劃執(zhí)行:依據(jù)教學進度實施不夠。就目前江蘇職校使用的教材看,蘇教2011版職?!墩Z文》1—5冊共安排27項“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高教2013版5冊教材設計了 30項,平均每學期至少4個以上。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67人(20.4%)依據(jù)語文課程的教學進度組織實施。一學期實施1次的69人(21.1%)、2次的94人(28.7%)、3次的61人(18.7%),仍有36人(11%)未組織實施。由此可見,職校語文教師必須加強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實施的計劃執(zhí)行力。
5.制約因素:主客觀兼有但關鍵在主觀。調查表明,有80.7%的語文教師認為學生組織有難度。顯然,學生的課外組織有難度是影響活動實施的主要原因。有39.7%的語文教師自身對做好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意愿不強。除此之外,也有認為課程實施時間不足。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設計意圖看,大綱規(guī)定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總課時僅有34—36學時?;顒又饕窃谡n外組織學生實施,課內學時是學生“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谡n外組織學生活動的設計難度、安全隱患等原因,教師在主觀上并不想開展更多的實踐活動,這是制約活動開展的關鍵因素。
6.實施方式的選擇:在情境中展開。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性表明,綜合實踐活動總是在特定時空中展開的。59.9%的語文教師傾向在真實或者仿真情境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57.5%的語文教師主張在虛擬情境中組織實施,60%的語文教師提倡“運用多種情境開展實施”。顯然,在情境中展開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師組織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共識,且這種情境可以是真實的、虛擬的或者仿真的。
7.實施評價:隨性評價甚至不評價?;诼毿!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動態(tài)性以及活動開展的自主性,當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尚未完全到位。調查顯示,有41.9%的語文教師既組織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也開展了評價,有32.7%的語文教師不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但通過紙筆測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36.4%的語文教師開展活動但未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全面評價。顯然,當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尚處于隨性評價與紙筆測試階段。
8.未來發(fā)展:繼續(xù)推進語文綜合實踐?!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被引入職校語文課程之后的實施并未達到預期的課程改革目的,但其革新意義是顯著的。除了有2.7%的語文教師提出要“取消職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外,更多的語文教師都肯定其實踐意義,其中32.1%的語文教師主張要進一步強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65.1%(213人)的語文教師呼吁要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語文教學形式融合。
三、職?!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對策建議
(一)增強組織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意愿
教師是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實踐的組織者與實施者。一是職校語文教師要具有課程意識?!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是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校語文教學實踐的應有之義。組織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才能確保國家意志與質量要求在學科層面的實現(xiàn)。二是教師要樹立質量意識。人才質量規(guī)格的形成需要學科教學的支撐。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更加有助于職校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三是教師要確立教學專業(yè)意識。要求職校語文教師發(fā)自內心地樹立以包括課程標準、教學標準等專業(yè)規(guī)范為行動準則的意識,確?!罢Z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到位。只有在課程意識、質量意識和專業(yè)意識等意識的牽引、引導下,才能增強職校語文教師組織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想動”意愿。
(二)助力做好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準備
從制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歸因分析看,職校語文教師需要在方案設計、實施和過程管理等三個方面做好準備。因此,首先提供活動“示例”。方案設計:一是活動目標一定是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二是活動一定是“語言情境活動”,即從語文學科性來設計活動情境,而情境要能將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有效整合。三是凸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行動學習、集體學習的價值。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是嵌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分享、團隊協(xié)作等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協(xié)同能力與合作能力。其次要提供活動“示范”。要組織優(yōu)秀教師研制出活動方案并組織實施,為其他教師提供學習觀摩并組織研討,整體推進職校教師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最后提供活動的“保障”。總之,要基于活動過程的重點、關鍵環(huán)節(jié)做好方案的設計、活動實施與管理以及其他安全輔助準備。
(三)推動組織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改革
一是活動的“微型化”。降低活動的綜合難度,以主題下的“子主題”形成系列活動。二是活動的“微跨界”。不刻意設立獨立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而是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形成拓展式的“微跨界”。注意提高知識點間的“關聯(lián)度”。三是活動的“信息化”。將職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方式和載體通過網(wǎng)絡平臺有機融合,構建仿真情境和活動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實現(xiàn)活動的“在境”與“脫境”的自由轉換。
參考文獻:
[1]徐健. 為學業(yè)到職業(yè)的過渡奠基:職業(y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2.
[2]申宣成.表現(xiàn)性評價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應用[M].鄭州:大象出版社, 2015.
[3] 徐健.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江蘇教育研究, 2019(9C).
責任編輯:陳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