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匯娟
實施過程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wèi)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月球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關于月球的神話傳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對這位鄰居的探索也在不斷深入。
邀您揭開月球的面紗
回望月球活動在2019年7月12—13日進行,即人類在月球上邁出第1步50周年的前1周,之所以選擇這2天,是因為此時是上弦月,可以保證在日落之后能夠高質量地觀察月球幾個小時。通過在全世界進行這2個晚上的觀測,我們將可以連續(xù)對月球進行48小時的觀測。
為什么看月亮?因為月亮肉眼可見!然而,很少有人有機會在望遠鏡中觀察這個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最美麗的天體。由于它很近,月球表面的月海、撞擊坑等很容易通過望遠鏡看清楚,第1 次用望遠鏡觀察它的人一定會為所看到的大量細節(jié)而震驚,再通過天文愛好者的講解和展示,了解月球和航天相關知識,激發(fā)科學興趣,提升科學素養(yǎng)。
從2018年11月初開始,興隆觀測基地就號召全國天文愛好者在2019年7月12—13日兩晚拿出自己的望遠鏡與路過的人一起觀賞月球,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顒悠陂g,興隆觀測基地為了在向公眾分享月球的時候更好地回應公眾提出的問題,同時號召全國天文愛好者設計中國的宣傳海報和貼紙。號召得到全國天文愛好者的熱烈響應,他們紛紛行動起來,很多人自費印制活動海報和貼紙,其中很多不乏創(chuàng)造力、設計有特色的海報,有的海報中還嵌入了簽名墻等元素。
仰望星空的感覺真好
為了讓公眾能夠在家門口近距離觀看月亮,7月12—13日活動期間,興隆觀測基地派出科普團隊攜帶設備在北京多點開展觀賞月球活動,并組織全國天文愛好者個人和天文團體積極參與此次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工作。
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門口,來自附近社區(qū)的小王說,平時忙著上班工作,根本沒有時間抬頭看看每天晚上照亮回家路的月亮,看到天文臺的活動通知,就想著下班的時候過來看看?!巴ㄟ^望遠鏡看月亮,還是被震撼到了,月球清晰可見的表面,就好像伸手可以觸摸到一樣。如果以后有機會,還想再看看月亮?!绷硪晃簧鐓^(qū)朋友說,這是她人生第1 次看到這么清晰的月球,她情不自禁地感嘆道:“人生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呀!腳踏實地的同時,仰望星空的感覺真好!”
全國的天文愛好者也都積極參與活動,如北京的星緣山風隊,組織隊員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門口擺放了7臺望遠鏡,供路過的人們觀測月亮;廣州市天文愛好者協(xié)會在廣州市二沙島藝術公園擺放了5臺望遠鏡供市民觀測月球;還有很多中小學科普教師也紛紛組織學生參與了本次活動。除了向公眾分享望遠鏡中的月球,中國的天文愛好者還設計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環(huán)節(jié),如將月亮投影出來,以及現(xiàn)場進行月球科普講座等。
中秋夜再賞月
如果錯過了回望月球活動,別急,為了彌補天文愛好者的遺憾,2019年9月12日,中秋節(jié)前一天,興隆觀測基地進行了中秋節(jié)月球直播,同時也是回望月球互動的回顧。直播邀請了回望月球活動的幾位優(yōu)秀參與者和工作人員一起欣賞中秋節(jié)“最小月亮”并聊聊關于月亮的那些事兒。
直播回顧過程中,很多人表示通過天文愛好者的望遠鏡親眼觀測了月球上的月海和撞擊坑等細節(jié),月球上高低起伏的地表好像被光和影蜿蜒雕刻而成的一樣。直播留言中,上海的天文愛好者直言:“比分享天文望遠鏡、分享明月更有意義的,是分享天文知識。”
特點及亮點
“回望月球”是一次全球性的公益活動,興隆觀測基地團隊第一時間響應,充分發(fā)揮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先鋒帶頭作用,號召全國天文愛好者投入其中。為保證活動效果,興隆觀測基地提前半年發(fā)布活動預熱,組織報名,記錄活動過程和活動后的反饋,頒發(fā)活動證書,各環(huán)節(jié)銜接流暢,井然有序。并且還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發(fā)布相關活動內容,在中央電視臺矩陣號“國天星宇”進行了活動直播。中國區(qū)的活動得到了全國天文愛好者的積極熱烈響應,充分調動了國內參與者的積極性,參與者自發(fā)宣傳,自發(fā)撰寫公眾號文章,接受媒體采訪等,產生了巨大的天文科普影響力。
科普效果
“回望月球”活動共收集到了236份報名表,其中包含44個機構,包括天文組織、學校的天文社、公司等。由于天氣原因,部分報名者未能成功開展活動,因此活動后共收到了145份活動參與者或機構反饋的活動記錄表。興隆觀測基地為活動的參與者及機構還有志愿者頒發(fā)了活動證書。本次賞月,很多機構都開展了大型活動,組成數臺望遠鏡供公眾觀測,因此需要大量志愿者,為此,興隆觀測基地頒發(fā)了489份個人證書(包括分享望遠鏡的人及活動助手、志愿者)和44份團體證書。全國活動覆蓋科普受益人數達3萬人以上。興隆觀測基地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活動相關文章6篇,閱讀量共計8821人次。中秋直播時邀請了5位活動參與者和2位天文工作者,直播觀看量為1.6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