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摘 ?要:思維型課堂是以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培養(yǎng)為核心的課堂教學。它不僅非常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還對教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雙主體”地位進行了進一步的肯定。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想要借助思維型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就必須在教學中樹立思維教學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文言解析力;激發(fā)學生認知積極性,鍛煉學生文言理解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文言領悟力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生;思維型課堂;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在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教育形勢下,良好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高中生來說遠比知識的記憶更加重要。如果說教授學生知識、技能是“授人以魚”的話,那么,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能力便是“授人以漁”了。倘若高中語文教師能夠在文言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思維型課堂的優(yōu)勢,那么,高中生勢必會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舉一反三,形成更加系統(tǒng)的文言知識體系。
一、樹立思維教學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文言解析力
在傳統(tǒng)文言教學模式中,絕大部分教師都重視字、詞、句的釋義以及背景相關內容的解析。借助這些內容,教師雖然能夠使學生對眼前的文言文進行較為細致、全面的了解,但是,此類教學很難給學生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或者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等。因此,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字、詞、句等內容的釋義,還要樹立思維教學的意識,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分析。
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文言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解析能力,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的,筆者不僅積極通過書籍、雜志、學術著作以及報刊等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如,教學思路、教學手段等,還努力通過現(xiàn)代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提升自身的文言素養(yǎng),以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做出榜樣,或者在更高的站位為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學習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可借鑒經驗等,助力學生文言能力的綜合性提升。長此以往,教師勢必會在思維型課堂教學模式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視為高中語文教學中最值得關注的內容之一。
二、激發(fā)學生認知積極性,鍛煉學生文言理解力
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積極性對思維型課堂教學理念在文言文教學中的落實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不妨在文言文教學中通過一些認知方面的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他們在思維的沖突、和解中拓展其知識和視野等,對文言文的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識。那么,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我們如何才能以思維的沖突、和解等技法學生的文言認知能力呢?
漢朝劉向在《荊軻刺秦王》開篇寫到:“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痹趧倓偪吹竭@句話的時候,雖然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地認出每一個字,但是,能夠逐字逐句地完整翻譯出這句話的學生卻少之又少。其根源,便在于很多字,如,“收”、“北”、“略”等字的意思便與學生的日常認知出現(xiàn)了某種差異。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不妨引導學生根據(jù)已知信息推測未知含義等。比如,“北”本身是表示方向的名詞。在熟知該字本意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該字在此被用作動詞,意為“向北”的意思。經過此類分析,學生勢必會在文言文解讀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識的遷移、深化等了解文言文意思。
三、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提升學生文言領悟力
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既是思維型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也是學生能夠展開高效率文言學習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們想要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愿的挖掘,使他們通過自主構建繪制出思維導圖。比如,在學習《鴻門宴》時,我們既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劇情繪制出事件起因、發(fā)展、高潮以及結局的示意圖,也可以引導學生就文章中的人物關系等繪制樹狀圖等。在此基礎上,我們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內容,還能使他們更加深入地領悟文言文主題。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提供過類比、遷移等方式引導學生建立文言知識的橫向或者縱向聯(lián)系,助力于學生思維廣度的拓展以及思維深度的延伸,從而使他們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大獲全勝。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在深刻領悟這一事實的基礎上給予他們更多的科學指引,在發(fā)揮自身引導價值的同時使他們在科學的思維鍛煉步驟引導下更加迅速地成長起來,從而在未來的文言文學習中不斷取得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為他們打造一條通往了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坦途,讓他們擔負起傳承、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食物時代使命!
參考文獻:
[1]張東鋒.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開展高中文言文教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7(40).
[2]鄭光環(huán).核心素養(yǎng)下打造高中文言文高效課堂[J].漢字文化.2017(09).
[3]左延慧.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建構高中文言文教學高效課堂[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