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青青
摘 要:通過聲勢練習,能讓學生以更科學方式去聆聽作品,獲得對作品的真切感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聲勢練習需要在精心選擇曲目的基礎上強化節(jié)奏感的訓練,在共性化輔導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表達,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拓展學生對作品想象的空間,在指導過程中要突出手勢教學的作用,使音樂作品的表達呈現(xiàn)多樣化的精彩。
關鍵詞:聲勢訓練;音樂課;規(guī)范;個性;手勢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能帶出聲響的人體動作,稱作“聲勢”。大約十多年前,中國的音樂教學開始接觸奧爾夫教學法,并把它廣泛運用到音樂課堂中去。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聲勢練習是極為必要的。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并沒有成熟,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與表達能力還處于感知萌芽期,如果讓學生去死記硬背,難免會讓學生感到難度較大,產(chǎn)生畏懼心理。有的學校至今為止,還在延續(xù)傳統(tǒng)的跟唱式音樂教學,學生只能憑耳朵來學習音樂,難以發(fā)揮包括眼、手、腳、耳、心等多種感官在內(nèi)的多元身體智能。聲勢是人類宣泄與表達情感的最原始與直接的方式,他產(chǎn)生于語言與音樂產(chǎn)生之前,是人類口頭語言與音樂語言的真正母語,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性表達是最人性化也最適合小學生的。
通過聲勢練習,能讓學生以更科學的記憶方式去聆聽作品,獲得對作品的感悟。在實際教學中,滲透聲勢練習,還能夠強化學生對音樂作品意境的感知,提高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培養(yǎng)音樂學習的興趣。當然,聲勢練習還會學生開拓音樂學習的智能開辟了一條新的通道,使傳統(tǒng)教學中以理論分析為主的音樂教學模式轉(zhuǎn)變?yōu)橛陕晞輨幼鲄⑴c的形象化音樂教學模式,也更易為學生所接受,開拓、培養(yǎng)、發(fā)展他們的音樂智能。
一.精心選曲,規(guī)范操作
一般而言,基本上所有歌曲都可以進行聲勢練習,但對小學生而言,選用那些節(jié)奏感比較強、旋律跳動并不明顯的輕快風格的曲目是比較妥當?shù)摹=處熆梢宰寣W生一邊打節(jié)拍,一邊結(jié)合做動作,再對歌詞進行演唱,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浸潤到音樂作品所演繹的美妙世界中去。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兒童化的動作,配合與音樂作品相吻合的表情,使聲勢練習成為學生對音樂作品感受與表達的一種最佳方式。比如《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是一首輕松愉快的歌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聲勢練習進行規(guī)范,配合音樂內(nèi)容的展開,使聲勢練習具備可操作性、趣味性。
二.個性表達,樂此不疲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音樂作品會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聽覺感受,使人們對于生活的理解充滿著個性化的色彩。在小學音樂教學進行聲勢訓練過程中,強調(diào)規(guī)范性是為了便于教學,體現(xiàn)課堂的整體性,但這并不排斥聲勢運用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法國號》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用圓圈記錄的方式呈現(xiàn)音樂主題,把音樂內(nèi)容中的旋律設計成對應的手腳動作,使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感受作品的節(jié)奏,形成鮮明的聽覺感受。然后再讓學生自行感知作品,感受其律動,之后再把作品的旋律設計成相應個性化聲勢動作,深化學生對音樂的感知、理解與記憶。這樣在共性基礎上的個性表達不但更易操作,也更易為學生所接受。
三.把握節(jié)奏,有序輔導
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音樂的理解與感受。聲勢練習是學生在肢體動作的幫助下進行音樂表達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順利把握作品的節(jié)奏。一般來說,拍手與跺腳比較適合放在強拍或者次強拍上,而拍腿與捻指比較適合放在弱拍上,這樣學生對節(jié)奏與強弱的把握往往能水到渠成。在二聲部合唱歌曲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教師認為只有合唱團才能唱好它,其實不然。比如在小學三年級《美麗的黃昏》這首二聲部歌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唱低聲部的譜,然后再唱高聲部,然后合起來進行二聲部學習。通過師生合作,組組合作、同桌合作等不同的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對節(jié)奏的把握能力,避免了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出出兩個聲部互相干擾的現(xiàn)象??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良好的識譜能力需要教師強化作品節(jié)奏的教學,尤其是可以通過有效的聲勢訓練來達成。
四.注重審美,拓展想象
音樂是人們把思想與情感通過聲音表達出來的聽覺藝術,在音樂作品欣賞與表達的過程中,審美能力與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聲勢訓練則可以助推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聲勢練習能使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自由地航行,在充分享受音樂美的意境的過程中,引發(fā)學生對音樂所描繪的意象的聯(lián)想。許多愛好音樂的民族他們都有舞蹈與表演的傳統(tǒng),即使不會表演的也會在一旁邊通過聲勢來參與其中,所以當學生把聲勢練習加入音樂演奏或者歌唱的過程中,他們的腦海中就會出現(xiàn)遠方的人們那種載歌載舞的情景。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還可以結(jié)合聲勢練習通過語言提示來實現(xiàn),比如在《編花籃》這首曲子的填街塞巷中,教師為學生描述了這樣的語言情境:在一片牡丹花的世界中,有位美麗的姑娘正在翩翩起舞,并采了不少花朵……從而讓學生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
五.手勢配合,巧妙點撥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將手勢教學法運用到音樂課堂中,創(chuàng)造了柯達伊手勢教學法。運用手勢來進行輔助聲勢教學,可以使聲勢訓練的指導變得更為直觀而易于理解。比在為學生講解《其多列》這首曲子的時候,由于這首曲子相對比較簡單,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熟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讓學生依據(jù)自身喜好進行聲勢練習,教師用手勢在一旁給予及時有效的糾正和引導,使聲勢練習更為科學合理,充分吻合作品的節(jié)奏、表達音樂的意境。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聲勢練習需要在精心選擇曲目的基礎上強化節(jié)奏感的訓練,在共性化輔導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表達,要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拓展學生對作品想象的空間,在指導過程中要突出手勢教學的作用,使聲勢訓練科學、合理、規(guī)范的基礎上使音樂作品的表達呈現(xiàn)多樣化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黃燕云.小學音樂教學之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作用以及對比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9.
[2]曾遂今.中國大眾音樂——大眾音樂文化的社會歷史 連接與傳播[J].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3]張立瑩.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大眾文藝,2018(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