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傳統(tǒng)的教師只管自己講,不管學生怎么學的教學方式已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教學工作。合作學習成為打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一種重要手段,本文對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進行了粗淺的探討,以茲共同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就是將語文教學中的閱讀和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通常被稱之為讀寫結合。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與學生變換位置,讓學生唱主角,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法。教師像一個權威那樣不斷地向他們灌輸知識,如同往漏斗里灌水一樣。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人們獲取知識有了許多新途徑。這單一的方法、陳舊的形式已經使學生膩煩了,還怎么談得上學習有興趣呢?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一課如同一片優(yōu)美的散文,開頭要漂亮,引人入勝。一堂課恰似一支動人的樂曲,開頭就要定好基調,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開頭便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語文課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十分關鍵,應當引起重視。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創(chuàng)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應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導入新課。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笨梢姡d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成才的起點。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以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比缭诮虒W《群鳥學藝》一課時,揭示課題后,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畫出來,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動手、動腦、動口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教師應因勢利導,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歧義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也毫不吝嗇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我問學生:“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回答,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捎幸粋€學生的回答不同,他說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他的回答激起了千層浪,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并舉了一些好的搭窩方法。最后,我在學生們討論的基礎上做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有了比較正確的理解。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四、開展活動式教學,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活動式教學是指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活動因子,增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一種教學方式。具體來說,它是一種在活動課程與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旨在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單一的采用抽象符號形式學習的弊端,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學習興趣,把語文感知學習與語文實踐操作融合在一起的教學形式,是一種活動教學與語文學科教學相融的綜合型教學模式。
1.語文活動式教學面向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特殊需要,具有開放性。它以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背景,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看電影、看小說、聽廣播、聽報告、參觀游覽等,凡是能學習、運用和提高語文能力的都可作活動的內容。另外,語文活動式教學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介,及時、迅速地傳播新知識。它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表現,其評價標準、活動過程和結果也具有開放性。
2.語文活動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及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方式。指導教師只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學生是活動的主體,他們可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突破舊框框,擺脫習慣思維、保守思想的束縛,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項目和方式,在充滿樂趣的氣氛中,在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下,動手動腦,大膽實踐,感悟體驗,探索創(chuàng)造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守恒.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基礎.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
[2]陳玉秋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葉瀾等著《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