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
摘要:初中畢業(yè)生通過層層“過濾”后,有一部分學生無可選擇的進入了中職學校學習,但這些被“濾”后的學生身上的確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加大情感教育力度是取勝的“法寶”,是轉(zhuǎn)化這些中職生不良習慣的“良方”。
關(guān)鍵詞:中職班級,情感教育,重要性
情感教育理論的形成有一個由發(fā)現(xiàn)、探索到普及的過程,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情感教育”理論越來越被更多的人重視。所謂“情感教育”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中有意識地設計一種情景,以積極的情感和真誠的態(tài)度與學生溝通,讓學生從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肯定的效應,從而達到教育目的的一種教育方法和技巧。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積極響應呢?根據(jù)本人從事中職班級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切體會,作為中職班級管理主體在教育管理中必須把握幾條原則:
一、平等原則
作為班主任在班級教育管理中必須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也就是說不能去考慮學生的任何家庭背景,犯同樣的錯誤或為班級爭得同樣的榮譽都應該受到同樣的懲戒或表彰,讓學生逐漸放棄因家庭帶來的優(yōu)越感或自卑感,使他們的心態(tài)回歸常態(tài)化。這樣讓學生人人從心底里感知到班級氛圍的是“公平、公正、民主”。古人云“不平則鳴,鳴則生亂”,因此,“平”是前提,是根本。
二、以情施教、就事論事原則
所謂以情施教就是教育管理者在班級教育管理工作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必須伴之以積極的情感,以達到以情促教、情育交融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并把包容的態(tài)度展示給學生。同時,作為中職班級管理者必須明白,在校的中職學生初中階段因教育方法不當?shù)仍颍谒麄兩砩嫌兄簧偃鐚W習無興趣、組織紀律差、行為習慣隨心所欲,看問題負面多正面少,很大程度上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有這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是正常的。
三、表揚先導原則
本人認為表揚先導不僅是一種育人的方法,更是一種育人的情感教育策略。因此在運用這種方法時必須注意三點:首先教育者要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交流的情感氛圍,以便發(fā)展師生和諧關(guān)系。其次,教育者必須懷著一種愛心來促進師生情感的積累。再次,目的一定要明確。作為教育管理者,就是要讓受教者認識到自己為什么會犯錯誤進而如何改正錯誤。當然,必須要指出表揚只是一種教育的方法,一種策略,并非不堅持原則,毫無底線的包容,若如此就是對他們的不負責任,甚至葬送他們的前途。
四、循循善誘原則
所謂“循循”即教育者對被教育者有一個長期的施教過程,不能“心急”。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習慣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如果通過一兩次的教育,受教者的習慣就得到了改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那種“奇跡”,那一定是一種假象,其內(nèi)心真實的東西已被受教者隱藏,那將更是可怕的信號。所謂“善誘”就是善于引導,關(guān)鍵是一個“善”字,這個“善”的具體體會就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決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并不斷探索教育的新方法,運用新的技巧,使循循善誘的真正落到實處。俗語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育人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五、以誠施教的原則
教育者在對受教育者的施教過程中,還必須堅持以誠施教的原則。現(xiàn)在的中職生大多十五六歲,他們正處于思想混沌期,在這個階段他們的價值取向是模糊的,尤其是現(xiàn)在“誠信”不足的大背景下,他們的防范意識很強,擔心受騙,這當然也包括怕受教育者的騙,對教育者持將信將疑的態(tài)度。因此,作為教育者就應該長期的以“誠信”打消他們的顧慮,讓他們對教育者產(chǎn)生信任感,進而產(chǎn)生依賴感。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育者對受教者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言必行,即踐行你的諾言,讓學生感到你的誠心。二是行必果,就是承諾過的事要馬上付之行動,不能拖,讓受教者感到你的誠意,因此行動后的結(jié)果不管是什么都要告知學生并說明理由,使其感受、認同你的“誠心”和“誠意”。
當然,上述五個原則并不意味著就已經(jīng)成功的實現(xiàn)了情感教育,本人認為,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還要不斷的加強自己對班級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從而提高自己在同學心中的認同感,為此,作為班級管理教育者還必須在如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首先,明確責任,堅定價值取向。作為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要明確其主要責任是“傳道”和“解惑”,其次才是“授業(yè)”。所謂“傳道”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向懵懂的中職生的心中傳播正能量,從而驅(qū)走他們心中的陰霾,使其更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謂“解惑”就是幫助他們解除縈繞他們心中的困惑,輕裝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盡快成人、成才。
其次,堅持以“愛”育人。有人說“無愛便無育”。這個論斷我十分贊同,醫(yī)生無愛人之心,就會視生命如草芥;教師無愛生之心就不可能做好教育工作。因此,作為教師對學生要有慈母的愛心,不僅要關(guān)心他們的學習,更要關(guān)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尤其要關(guān)心他在思想健康方面的發(fā)展。本人在實踐中的體會是心中裝有學生,特別是中職生中的后進生,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心中“報之以李”。因此,“愛”是一種催化劑,他能催化出一種無限膨脹的師生情。教師的期望學生能領(lǐng)會,教師的愿望學生能去實現(xiàn),形成情愫互植,這其中“愛”是根本。換言之,只有教師奉獻無私的愛心,教師的形象才能在學生心中扎下根,教師的言傳身教才能引起共鳴,才能激發(fā)起他們奮發(fā)向上的自信和勇氣,才能蕩滌掉他們身上的污垢和心中的“沉渣”。
但必須說明,教師的“德”決不是一個模糊名詞或概念,本人認為老師的“德”是說與做的結(jié)合,是引與領(lǐng)的兼?zhèn)洹?/p>
總之,本人認為作為教育管理者在中職班級管理中要認真做好情感教育,不僅要堅持平等原則、以情施教和就事論事原則等幾個原則,還必須明確自身的責任,堅定正確的價值取向、堅持以“愛”育人等方面下功夫,才是一個合格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才能與“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美譽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