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紅
摘 要:高中階段的生物實驗通常是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進行操作和觀察完成的。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設計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研究性實驗,同時將教材中的實驗教學步驟進行適當?shù)母倪M和完善,并對學生提出合理的問題,使其能夠通過思考增強自身的逆向思維。本文將從操作能力、整理分析能力、吸收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逆向思維能力五個方面對高中生物實驗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教學;動手能力;生物實驗;能力培養(yǎng)
引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生物實驗對于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越來越重要。由于教材中的實驗步驟和結果非常詳細,大部分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都是按照步驟進行操作,并且在操作前已經(jīng)知道了實驗結果,這種情況會使學生的興趣降低。以往的生物實驗教學通常是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實驗要求先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講解動手進行實驗,因此傳統(tǒng)教學的觀念和方法無法達到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和標準。教師應摒棄機械化的效仿實驗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將思維模式變得更加具體和全面。
一、通過生物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
許多教育學者表明,在高中階段適當?shù)匾龑Ш徒M織學生進行生物實驗,對其操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同時也能夠提升生物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比如,學生在學習《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的實驗時,由于學生對顯微鏡的結構和原理都有著非常大的疑問,因此大部分學生對實驗器材的興趣過高,其注意力無法集中在教師的講解中,并不觀察教師的示范,從而導致其實驗過程中的一些操作無法達到指定要求。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采用示范和模仿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學。在講解顯微鏡的具體結構和使用方式時,教師可以在講述的同時進行操作,使學生能夠根據(jù)符合標準的示范進行學習和模仿。在學生充分了解顯微鏡的相關知識并進行模仿后,可以讓其獨自操作,并通過反復的操作充分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正確方法和操作技巧。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能夠根據(jù)正確的使用方法進行學習,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同時培養(yǎng)認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從而增強其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學生能夠在進行生物實驗過程中增強自身的整理分析能力
整理分析能力是學生進行生物實驗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能力。通常長期的操作訓練和實驗教學后,學生通常能夠根據(jù)教師的引導以正確的操作方式順利完成實驗。高中生應以表格、圖解的方式記錄實驗的結果,根據(jù)結果進行合理的整理和分析,并且與正確的實驗結論進行對比,找出操作過程中的不足和錯誤,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合理的解釋,從而完成實驗探究。在進行實驗研探究前,教師應指導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熟悉實驗的操作方法、步驟和要求,并且將實驗過程中需要的材料和藥品準備充足,從而使學生能夠根據(jù)提示獨立進行實驗。在所有同學完成實驗后,教師應對實驗情況和結果進行一個總結,幫助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寫出實驗報告,并通過分析實驗結果查找原因,得出實驗結論,從而幫助其增強自身的整理分析能力。比如在進行《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實驗時,先要使學生明白設置四支試管的目的是什么?在這個實驗中的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分別是什么?雖然按照要求和步驟進行了操作,但是實驗結論是什么?實驗結論是怎么得出的?這就需要學生的整理分析能力發(fā)揮作用了。由這個實驗分析歸納如何進行實驗設計、設計時如何控制相關變量。并以一個實驗課題為例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并進行評價和點評,從而提高其分析、整理及設計能力。
三、在進行生物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升
相對于初中生物知識,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有一些難度,因此學生在進行生物實驗的過程中會經(jīng)常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應及時幫助其解決問題,使其能夠通過觀察、閱讀、記錄、分析和總結等方式增強自身的整理分析能力,從而增強其吸收知識的能力。教師在為學生做完示范,并且讓其獨自操作和練習一到兩次后,可以以分段教學的方式再次向其講解操作的技巧。生物實驗每個階段的操作特點都是不同的,教師應對實驗操作的規(guī)則和要求進行講述和示范,在學生獨自操作的過程中需仔細觀察其操作方法的不足和問題,方便再次教學時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在實驗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設計符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習實際情況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說出通過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研究結論。分段式教學和分段式實驗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獨自思考并進行練習,增強其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能夠幫助其根據(jù)教師的示范和講解以正確的方法完成實驗究,從而使其能夠更加積極的對實驗內(nèi)容和相關知識進行總結,使其吸收知識的能力提高,能夠主動地獲取相關知識。比如在進行《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時,由于此實驗操作繁瑣,學生實驗不易成功。特別是解離、漂洗步驟是影響實驗的關鍵操作,故教師要分段講解并引導學生分段操作,讓其在操作中掌握要點,明確每一步的目的,并分析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根據(jù)實物圖像進一步掌握有絲分裂過程中各時期的特點,會辨析圖像,為學習減數(shù)分裂知識打好基礎。
四、通過完成生物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利用掌握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一直是高中教師研究的問題。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不同的同學對生物實驗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師在實際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先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性格特點進行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采用相應的實驗模式和教學方法,以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若想有效培養(yǎng)高中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教師需要結合實際適當?shù)亻_展一些與生物學相關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科相關問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研究,從而培養(yǎng)其根據(jù)自身的想法去解決生物實驗問題的能力。高中生在經(jīng)過一些課外活動后,其擁有的能力和知識有所增長,對于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夠及時進行分析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吸收知識,進一步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調(diào)查人群中的遺傳病時,是調(diào)查發(fā)病率還是調(diào)查遺傳方式,學生考慮選取的范圍和對象就有所不同,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調(diào)查方案,開展調(diào)查,積極解決在調(diào)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僅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其生命觀念。
五、在進行生物實驗時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指人們通過已知事件的結果考慮發(fā)生過程的因果關系,從而利用已知條件進行反方向的思考和推理。逆向思維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有一部分問題從正面思考可能很難解決,而從相反的角度思考,則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的鍛煉,幫助其體會到逆向思維在學習和實驗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為其開辟一個新鮮的思維和學習方式。教師也需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表達自身的平臺,激發(fā)其對知識研究的積極性,從而在培養(yǎng)其逆向思維的同時,使其分析能力也得到提升。例如在進行遺傳實驗題的推斷時,根據(jù)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比例應用逆向思維進行相關推斷,往往能快速解決問題。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改進教學的方法,不斷提升實驗教學的質(zhì)量,通過增加實驗教學的頻度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促進其多方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韓延德.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172-173.
[2] 孟曉燕.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56-64.
[3] 潘秀菊.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J].基礎教育論壇,2019(2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