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美榮
摘 要: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內(nèi)在學習動力不強,興趣是他們學習的指向標。因此,要想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進行自主高效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認真研究低年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為依據(jù)來制定和實施教學方法,從而促使小學生能夠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本文著重就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故事
故事對低年級的小學生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如果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采用講故事的方法來開展教學,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更容易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低年級教學時,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來引導學生學習,并將故事貫穿于識字、閱讀、作業(yè)等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促使小學生以高昂的興致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
一、巧用故事引導學生識字
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從識字開始的。識字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自主理解課文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一切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識字。然而,認字、寫字、識字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小學生的專注力很差,如果長時間地讓學生重復單一的學習,學生的耐心就會消磨殆盡。這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就可以巧用故事來引導學生進行識字,把要學習的漢字與中國傳統(tǒng)神話故事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聽到了生動有趣的故事,又成功地記住了這些漢字的讀音、字形以及字義,從而使得學生感受到識字教學的樂趣。
例如,漢字與故事有著很深的淵源,我國古人的造字的方法、經(jīng)歷就是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在學習“日”、“月”、“人”、“爪”、“火”這幾個漢字時,我就將倉頡造字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白倉頡在最初造字的時候是按照萬事萬物的形狀來創(chuàng)造的。不僅如此,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故事,有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拔苗助長等等,在學習漢字時,我就邊用多媒體來演示漢字的形成和變化過程,邊給學生講與漢字有關的故事,從而促使學生以高昂的興致投入到了識字學習當中。
二、巧用故事加深閱讀理解
低年級的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強,有時候閱讀完一篇課文后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也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這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巧妙地運用故事來引導學生理解,將課文內(nèi)容改編成相關的小故事,讓學生通過討論來挖掘故事中講述的道理。針對故事性強的課文,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改編或續(xù)寫,讓學生對比不同的行為造成的不同的故事結局,從而促使學生明白故事中所要講述的道理,進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寓言故事時,我就巧妙地利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故事含義的理解。課上,我邊讓學生閱讀課文,邊想一想以下問題:烏鴉口渴四處找水喝,好不容易看到瓶子里的水,卻又喝不到,它的心情是怎樣的?它為什么會著急呢?如果你著急了會怎么辦呢?那烏鴉是怎樣做的?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故事的理解來擴充故事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樣一來,學生一邊擴充故事內(nèi)容,一邊感受烏鴉的心理活動,從而明白了“遇到事情著急是沒有用的,只有冷靜下來,善于觀察,并積極地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的道理,促使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故事內(nèi)涵的理解。
三、布置故事性的課后作業(yè)
低年級的小學生不喜歡寫作業(yè),尤其是一些抄抄寫寫的作業(yè)。這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通過布置故事性的作業(yè)來喚醒學生寫作業(yè)的熱情。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本中的圖片來進行講故事活動,或者是把課堂上學過的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講給爸爸媽媽聽,還可以將學過的拼音或漢字串聯(lián)成一個小故事。這樣一來,不僅幫助學生復習了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為學生的寫作打下了基礎。
例如,在學習了識字《在家里》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就給學生布置了看圖講故事的作業(yè)。我讓學生根據(jù)書中的圖片給爸爸媽媽講一講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要把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講清楚。在學習了《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話來講述課文內(nèi)容。這樣一來,我通過布置給爸爸媽媽講故事的作業(yè),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鞏固了課堂學到的知識,而且還促使學生與父母產(chǎn)生了親子互動,可謂是一舉數(shù)得。
總而言之,低年級小學語文正是幫助學生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只有讓學生從小產(chǎn)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動力不斷增強,也才能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低年級教學時,一定要從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來設計教學策略,運用游戲、故事、活動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來開展教學,從而促使低年級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變得越來越濃厚。
參考文獻
[1] 李麗珍.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知識窗(教師版),2017(3).
[2] 鄧崇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J].讀書文摘,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