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愛
摘 要:進入初中階段,學生在心理上趨于成熟、思想上更加深刻、情緒上走向穩(wěn)定,渴望被認可、受尊重,自尊心更強,自我意識更加顯著。然而,受到教育評價方式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制約,同伴關系的左右,很多初中學生由于學業(yè)成績不理想,學習發(fā)展不均衡而萌生對于學習的排斥,長期處于自卑與消極狀態(tài),導致學習情緒波動嚴重,學習愿望持續(xù)滑坡,自我定位偏離正軌。對此,教師應該以學困生的情感訴求為導向,開展深入研究,全面掌握其情緒動態(tài),并結合不同學生特點與實際,通過對教育策略的優(yōu)化、情感教育的滲透、評價措施的調整,幫助這些孩子重拾學習的自信,以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投身學習,在自我實現中開啟屬于自己的全新求知之旅。
關鍵詞:初中學生;學困生;學習情緒;研究
作為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的關鍵過渡期,初中階段的學生既繼承著小學時期的活潑好動,天真無邪,又呈現出高中學生的成熟穩(wěn)重,自我欣賞。這一時期的孩子,有著很強的自尊心與求知欲,總是渴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同伴的認可,家長的關愛。但是,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和思想的影響,導致很多本來有著巨大學習潛力的學生在老師的批評指責下、在同學的輕視誤解中、在家長的呵斥責罵中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學業(yè)發(fā)展逐漸倒退,進入學困生邊緣。深處這一尷尬境地的初中學困生,既有著盡快得到認可的期待,渴望在表現中證明自己,又滋生自暴自棄的意念,萌生在自我沉淪中走向墮落的念頭。這一現狀,必須引起初中教師的高度重視,并通過諸多教育策略的落實,幫助這些孩子走出情緒困擾,重拾學習自信,獲得全新發(fā)展。
一、初中學困生學習情緒表現分析
由于受到學業(yè)成績不理想問題的影響,很多初中學困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往往表現出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意志力不強等狀態(tài)。消沉的學習情緒,不良的學習狀態(tài),使得這些學生對于學習總是得過且過,對于發(fā)展也是隨波逐流。
(一)學習興趣不濃,自我定位不高
分析初中學困生學習不夠理想的原因可以發(fā)現,一方面,與小學階段自己學習不夠努力,教師的長期批評指責,同學的輕視不認可,家長的教育引導不到位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初中階段的知識過渡銜接跨度較大,教師教育方式的變化等有關。相比小學時期,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知識量明顯增多,知識難度明顯增大。對此,一些小學基礎不夠扎實,學習意識不強的學生,只能漸漸掉隊,淪落為學困生。這些學生在學習中往往都表現出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熱情不濃,自我定位不準。甚至認為學習是一件枯燥無味,毫無意義的折磨。課堂睡覺,做小動作,干擾他人學習。課外玩游戲,違反校紀校規(guī),不按時交閱作業(yè)等,也成了這些學生的家常便飯。
(二)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狀態(tài)消極
學習成績的不理想,學業(yè)壓力的持續(xù)增大,使得初中學困生的學習情緒狀態(tài)受到很大影響。為了尋求發(fā)泄與釋放,這些學生只能借助諸多消極的學習表現,表達自己內心的壓抑。甚至在一些初中學困生看來,學習早已成了一種束縛自己的枷鎖。對于課堂教學,他們不能認真聽講;對于課外作業(yè),他們敷衍了事;對于老師教導,他們充耳不聞;對于家長期望,他們自暴自棄。消極的學習狀態(tài),使得這些孩子的學習情緒也開始多變且難以琢磨。
(三)學習意志力不強,學習情緒易波動
面對一些微小的學習困難或者生活挑戰(zhàn),很多初中學困生都會避而遠之。寧可逃避、回避,也不愿直面相對。這些學生的學習意志力特別脆弱,經常會因為一些學習打擊而亂發(fā)脾氣,暴跳如雷,甚至頂撞老師,和同學發(fā)生沖突。這些問題,都與其不能合理掌控學習情緒,對于自己的認識和了解不夠到位、不夠充分有關。這些問題,也是教師在教育與引導中必須重視且需要改進的重點所在。
二、改變初中學困生學習情緒問題的對策
不良的學習情緒,會形成一種死循環(huán),直接影響著初中學困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發(fā)展。對此,承擔孩子成長主要教育責任的教師和家長必須引起重視,并且結合不同學困生學習情緒現狀,開展針對性教育與引導,以幫助這些孩子們盡快走出學習困境,重拾學習自信,獲得更好發(fā)展。
(一)改變教育方式,多關注初中學困生的學習情緒狀態(tài)
很多初中學困生,在內心深處依然有著學好知識的強烈愿望。但是,苦于學習基礎不夠堅實,學習情緒不夠穩(wěn)定等因素的影響,只能徘徊在學習與逃避的邊緣,內心特別掙扎。對此,教師應該以學生學習情緒動向為導向,多關注這些孩子的內心訴求,結合其特點和實際,確立針對性教育措施。在教學中,盡量減低難度,幫助其獲得學習成就感。在評價中,盡量多鼓勵、多肯定、少批評,幫助其重拾學習自信,為這些孩子更好實現自我,學好知識而奠基鋪路。同時,盡量多給予這些孩子表現的機會,在同學中幫助其樹立良好形象,引導其找尋到存在感,幫助其開啟全新的學習之旅。
(二)走進內心深處,多重視初中學困生的學習情緒變化
初中學困生的學習情緒易動多變,與其心理狀態(tài)不夠成熟,抗挫折壓力不強,面對學習困難不知所措有著很大關系。對此,家長應該多給予孩子們關愛與幫助,盡量靠近其內心世界,洞察孩子的內心訴求。在平時的教育中,不要拿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其他孩子做比較。讓孩子明白,自己就是一個獨立個體,學習方面的缺憾與不足,并不能代表其全部。多發(fā)現孩子其他方面的閃光點,并大加贊賞,幫助孩子樹立起學習自信,引導孩子全面深刻認知自己,根據自己的特點,將更為有效的學習策略融合至自身學習發(fā)展的方方面面。這種潛移默化之中的教育和引導,勢必會對孩子學習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教師而言,全面掌控初中學困生學習情緒動向,可以幫助教師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以更具針對性、實效性的教育策略落實,引導這些孩子們盡快走出學習困境,實現更好發(fā)展。對于家長而言,切實把握孩子學習情緒狀態(tài),以對于孩子的關愛增進親子關系,為孩子更好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提升學業(yè)而提供助力。然后,在家校的通力協作下,帶動初中學困生盡早走出情緒困境,實現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濤,陶媛.初中學困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劉歡.提高初中“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探究[J].遼寧教育,2016(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