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作曲家坂本龍一寫了這本自傳《音樂即自由》,從書中了解到,似乎他的一生都順風(fēng)順?biāo)?,可以很自由地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可從文字背后仔細品位,也并非如此,只是被他幽默且平淡的語氣一帶而過了,本文從讀這本書籍后所得到的啟發(fā),聆聽坂本龍一的音樂作品,從他多彩的人生閱歷中思考我自己生活。
關(guān)鍵詞:坂本龍一;《音樂即自由》;配樂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20-0059-02
一、前言
《音樂即自由》出自坂本龍一,也是他的自傳,通過閱讀,我感覺這本書如同“流水賬”一樣,講什么都是用及其平淡的語氣,似乎也有些無厘頭、含羞的表達情感,大概這就是他充滿著“自由氣息”的體現(xiàn)吧。我們不得不承認,上天不一定是公平的,上天不僅給了他一副亮眼的容顏,還賜予他“好才能好心腸好頭腦”。
在音樂領(lǐng)域里,大眾所知的只是他的冰山一角,古典、浪漫、爵士、先鋒、流行他近乎全知;他有一顆道德仁心,從他所創(chuàng)作旋律里我們就能感知得到,因為音樂就像是作曲者的一面鏡子,你是什么樣的人,你做出來的音樂就是什么樣的。
二、我眼中的坂本龍一
《音樂即自由》簡約的封面上,坂本龍一臉嚴肅,發(fā)型整齊,一絲不茍,夾扎著一些白發(fā),讓嚴肅的他看上去有一絲絲天真。他有一副好看的外表,內(nèi)心世界也非常豐富,五彩斑斕,有一雙巧手,可以將自己內(nèi)心想法、情緒通過指尖傳遞出來。他初中就開始讀一些哲學(xué)書籍,他一直保持著閱讀、思考的習(xí)慣,這讓他的音樂更有深度,有魔力讓聽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他三歲就開始學(xué)鋼琴,剛開始,他對鋼琴不感興趣,甚至有些痛恨鋼琴,對他來說,練琴是他最不能接受的事,直到十四歲,接觸到德彪西的作品后改變了他對鋼琴的態(tài)度,他還說到:德彪西是影響我人生的音樂家之一。他一心想做完美的音樂家,他想把每一部作品都做好,絕不留下一部失敗的作品。從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他是一個矛盾體,既想追求完美,又害怕這顆罌粟。仔細聽他的音樂,很容易受到和聲旋律走向的影響,一點點、一步步推向高潮,最后走進我的內(nèi)心深處。他的音樂沒有過多的裝飾,只有純粹的音符,所謂本質(zhì)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更能輕而易舉地、悄然無息走進我的內(nèi)心,與我心靈對話。他說北極的流水聲是大自然贈予世界的最純凈的聲音,坂本龍一對于我就如流水聲之于他,純粹、輕靈、有力的觸及我的靈魂。坐在雪地里的他把錄音器放到水里,對著鏡頭放聲大笑:I“m fishing sound”他稱這個聲音為世界上最純凈的聲音。而我聽過的最純凈的聲音,是坂本龍一給的。 “我做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最好的”,年輕的他是如此的意氣風(fēng)發(fā)。曾經(jīng)的豪言壯語猶在耳邊,不幸卻接踵而來,在2014年患上了咽喉癌,迫不得己取消了所有的工作計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在有所好轉(zhuǎn)之后,他就立馬全身心的投入新的工作。經(jīng)過與病魔的斗爭,讓他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感悟,他對采訪者說到:“生命有限,但還是想把余下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上”。生命不息,前輩如此,我們年輕人更應(yīng)該抓住美好青春時光,奮斗不止。
三、坂本龍一為電影《末代皇帝》配樂
在1986年,《末代皇帝》開始拍攝,講述的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無奈與坎坷的一生。而坂本龍一在這部電影中與來自英國的戴維·伯恩(DavidByrne)、中國的蘇聰一起合作,為這部電影配樂。中西結(jié)合是這部電影極具魅力的原因。古老的東方封建王國的隕落,這個故事就帶有著神秘的色彩,而同時西方的音樂藝術(shù)與此相得益彰。以音樂為序,音樂承載著故事者厚重的家國情懷。音樂的魅力,才鑄就了這部電影的絢麗。
與另外兩位作曲家相比,坂本龍一為這部電影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數(shù)量最多,同時他也參演了這部電影。他在里面扮演一位日本軍官,正是有這樣沉浸式的體驗,才讓坂本先生對這段“國破山河在”的歷史有了悲憫之情。因此,他的配樂中充滿著悲傷之情。他為這部電影共配有九首樂曲:《First Coronation》、《O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Picking Up Brides》、《The Last Emperor (Theme Variation I)》、《Rain(I want aDivorce)》、《The Baby (was born Dead)》、《The Last Emperor(Theme Variation II)》、《The Last Emperor(Theme)》。電影一開始就以《Open the Door》當(dāng)背景音樂,曲名中文翻譯過來是:開門?!伴T”這個意向似乎隱喻著溥儀一生都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一直被關(guān)在命運的門后。電影的第一幕是小小溥儀坐上了皇位,這時候《First Coronation》響起,磅礴卻又沉重的管弦樂旋律,揭示了小皇帝波瀾起伏的人生軌跡,尊貴而厚重,無奈又悲情的一生。畫面轉(zhuǎn)換,阿嬤與婉容相繼離去,這兩位女子是溥儀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女人,《where is Armo?》作為這段劇情的背景音樂,使用小提琴為主奏樂器,凄厲悲傷的音色更是突出了溥儀的傷痛與無奈。溥儀與婉容的小孩一出生就被無良的侵略者注射藥物而死,《The Baby (Was Born Dead)》悲傷低沉的大提琴響起,鋼琴的和弦也以暗淡為主,用音樂將觀看者的心情帶向了陰郁。文繡出走時,大聲喊出了“I Want a Divorce”,隨之《Rain(I want a Divorce)》這首樂曲以弦樂隊齊奏進行,增強了情感爆發(fā)的力量,把文繡掙扎吶喊的感情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遞進的,重復(fù)的,快速的音符,疊加上文繡離開的背影,漸行漸遠……
坂本龍一先生在配樂中,主要運用了小提琴和二胡,這兩種樂器,都是情感表達的利器。這種運用中西弦樂的技藝,使得情感爆發(fā)更為突出飽和,讓觀眾的心隨著音樂起伏而悲慟。
四、坂本龍一的《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中文翻譯過來是: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這首曲子是坂本龍一為由環(huán)球影業(yè)發(fā)行的戰(zhàn)爭劇情片《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所寫的同名電影主題曲。
它們表達的主題宏大,有禁忌與愛欲,殺戮與和平、和解與對抗、生存與死亡,同時又將人性中的美好細膩、脆弱卻又殘忍表現(xiàn)出來。
這首曲子里,連貫的音符代表不管是人類還是動植物,終究不能選擇自己宿命的悲劇感,我們對人性的追求,追求平等、自由,對欲望的渴求與控制,對真理的認知與回避,所有的情緒,有時沉重得無以承受,有時又是那樣虛弱無力,孰對孰不對的選擇更是令人應(yīng)接不暇、心力交瘁。面對死去的人們只留下或深或淺的記憶,所有生命的美麗化作成一句“圣誕快樂”,然后滿天飛舞起潔白的雪花,飄落在這世間每個干凈與不干凈的角落。
我是因《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這首曲目才知曉坂本龍一這個人,隨后聽了他其它曲目越發(fā)喜愛他了,他這首曲目最廣為人知。但他無數(shù)次說自己并不明白大家為什么會這么喜歡這首曲子,甚至無論走到哪里大家都會請他彈這首曲子,這曾經(jīng)讓他覺得厭煩。的確,從譜例角度來看,這首曲子的和弦走向、和聲變化、節(jié)拍之類,對于坂本龍一這種天才級別的音樂家來說是很模式化、通俗化,像是用來練手的。但它為什么火起來了?其實也是種必然。所有藝術(shù)中,音樂是最早脫離“模仿自然”的藝術(shù),它最能表現(xiàn)出人情感的折光。音符的力量與樂句所訴說的東西太過深邃,三言兩語說不清。后來,坂本龍一偶然在一個瑞典的教堂里聽到了這首曲子,忽然之間他也覺得這首曲子有種莫名的力量。人類的大腦是復(fù)雜的東西……樂器越是接近人聲頻率就越能得到人的情感共鳴;大調(diào)多為喜悅,小調(diào)多為悲傷;作曲家們玩弄著B和C兩個音表示著悲傷的情緒……就像樂音的聲波能刺激中樞神經(jīng),影響內(nèi)分泌甚至影響新陳代謝。
五、結(jié)語
一個人也許能隨口哼出一段旋律,卻不可能隨口哼出一篇樂章。樂章的創(chuàng)作需要超高的情商與巨大的想象力。盡管坂本先生說過他有些曲子在一夜過后譜子就這樣擺在自己面前了,甚至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隨著年齡漸長,閱歷豐富,坂本龍一的音樂以直都在變化。我想,是因為他的優(yōu)勢不斷在變化。從熾熱,到成熟,乃至睿智。從叛逆,到反思,乃至詩意。情動于中,故形于聲。音樂審美是在主體心理結(jié)構(gòu)與客體動態(tài)結(jié)構(gòu)相互協(xié)調(diào)之下的雙向活動。坂本龍一一直在大眾能夠接受和理解的范圍內(nèi),致力于將傳統(tǒng)配樂與新式音樂思維結(jié)合。對于音樂,他的訴說傾瀉而來,經(jīng)歷了歲月,他反思后的音樂自由舞蹈起來。
參考文獻:
[1]徐宸漪,中西交融,引商刻羽——電影《末代皇帝》的配樂分析[J].大眾文藝,2018 (20).
[2]舒勻.不迎合,不固執(zhí),不放棄讀坂本龍一的《音樂使人自由》[J].音樂愛好者,2015 (09).
[3]沈律君.坂本龍一:以永恒追問來回答終結(jié)[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20-01-06.
作者簡介:徐露芳(1995-).女,重慶人,碩士在讀,新疆藝術(shù)學(xué)院,研究方向:音樂(鍵盤樂器演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