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立 戴 雯 張韶輝 康 楠
(1 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山東省濟寧市 272029,電子郵箱:lijiali5678@163.com;2 濟寧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院,山東省濟寧市 272067;3 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心內三科,山東省濟寧市 272029)
握力測量是簡單有效的肌力評估方法,可用于評估活動能力和營養(yǎng)狀態(tài)[1-2]。研究表明,握力與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癌癥、腦卒中的發(fā)病和全因死亡密切相關[3-6],其對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相關性死亡的預測價值甚至超過了收縮壓[4]。2015年的一項大型流行病學研究[4]顯示,握力每下降5 kg,全因死亡風險升高1.16倍(95%CI:1.13~1.20),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1.17倍(95%CI:1.11~1.24),心肌梗死患病風險升高1.07倍(95%CI:1.02~1.11)。握力與老年人多種關鍵臨床結局密切相關,如術后死亡率、殘疾概率以及住院期間身體恢復能力等[7]。此外,握力可用于評估老年人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和骨質疏松程度,預測某些心血管藥物的療效和老年患者生存結局等[7]。本研究探討不同性別冠心病患者的最大握力與年齡、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之間的相關性,以明確握力是否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心臟功能狀態(tài)。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4~6月于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91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WS319-2010》[8]的相關標準;(2)無影響握力測量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和肱骨外上髁炎等疾??;(3)能夠配合手握力測量。排除標準:(1)非冠心病患者或合并除冠心病外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精神病患者。根據(jù)患者年齡分為≤50周歲組13例、51~60周歲組23例、61~70周歲組37例和>70周歲組18例?!?0周歲組中男性、女性分別為9例、4例,51~60周歲組分別為10例、13例,61~70周歲組分別為10例、27例,>70周歲組分別為11例、7例。
1.2 握力測量 測量握力前對患者進行正確的握力測量方法教育,以便獲取較為準確的握力值。使用電子握力計(廣東香山衡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型號EH101,見圖1)測量握力。測量時,測量者轉動電子握力計的握距調節(jié)鈕,將握距調至適宜,然后用有利手持握握力計,身體保持直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開始測量時用最大力緊握上下兩個握柄(見圖2)。每位研究對象均進行兩次握力測試,取最大值(單位為kg,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圖1 電子握力計 圖2 握力測量
1.3 LVEF測量 每位研究對象均由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心臟超聲科專職人員應用心臟超聲(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 Vivid E9型)測量LVEF。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并構建不同年齡、性別冠心病患者握力、LVEF的多重線性回歸預測模型。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性別冠心病患者間最大握力、LVEF的比較 同年齡段男性冠心病患者的最大握力大于女性冠心病患者(均P<0.05),而同年齡段男性與女性冠心病患者之間LVEF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各年齡段患者不同性別間最大握力和LVEF比較(x±s)
2.2 不同性別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與年齡、LVEF的相關性分析 男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與年齡呈負相關(r=-0.712,P<0.001),與LVEF呈正相關(r=0.343,P=0.030)。女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與年齡呈負相關(r=-0.437,P=0.001),與LVEF無相關性(r=0.150,P=0.293)。
2.3 不同性別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的線性回歸預測模型 采用輸入法推算男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的線性回歸預測模型:男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50.915-0.415×年齡+0.091×LVEF,模型擬合優(yōu)度良好(R2=0.524),預測模型有統(tǒng)計學意義(F=20.351,P<0.001),見圖3。采用步進法推算女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的線性回歸預測模型:女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33.589-0.231×年齡,模型擬合優(yōu)度欠佳(R2=0.191),預測模型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1.563,P=0.001);而最大握力與LVEF無線性關系。見圖4。
圖3 男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與年齡、LVEF的矩陣散點圖
圖4 女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與年齡、LVEF的矩陣散點圖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缺血性心臟疾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30余年來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迅速增高,嚴重威脅著人民健康[9]。握力是由前臂外側肌群和手內側肌群的共同收縮活動而產生的,是反映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標[10]。而肌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機體整體狀態(tài)、營養(yǎng)狀況,因此患者的日?;顒幽芰芍苯佑绊懳樟λ絒11]。本研究中,同年齡段男性冠心病患者的最大握力均高于女性冠心病患者(均P<0.05),這可能是因為最大握力與肌肉蛋白含量有關,而同年齡段男性的肌肉蛋白含量高于女性[12]。
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最大握力均與年齡均呈負相關(均P<0.05),這提示冠心病患者的年齡可能是影響其最大握力的重要相關因素。而握力是反映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標,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冠心病患者的肌肉功能明顯減退。線性回歸預測模型結果進一步提示男性和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最大握力均與年齡呈線性關系。
此外,男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與LVEF呈正相關(P<0.05),而女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與LVEF無相關性(P>0.05);線性回歸預測模型結果亦提示男性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與LVEF均有線性關系,而在女性患者則未發(fā)現(xiàn)兩者存在線性關系。這提示男性冠心病患者的最大握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LVEF的大小,因此臨床評估男性冠心病患者心臟功能時可參考握力大小從而做出快速的初步評估,方便進一步診療。研究表明,心臟康復訓練有益于心臟功能的恢復,可明顯改善LVEF[13]。而進行握力鍛煉是否可以作為心臟康復訓練的一部分,從而提高心臟功能、改善LVEF,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不同性別冠心病患者最大握力均隨患者年齡增加而減小;男性冠心病患者的最大握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LVEF的大小,而在女性患者中兩者的相關性有待進一步證實。握力測試操作簡單,僅需要一種手持裝置即可完成,成本極低,是臨床初步篩查冠心病患者健康狀況的不錯選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但握力受握寬、有利手、身體姿勢等多種因素影響[14],誤差較大,握力精確測量工具的研發(fā)將是握力測試推廣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