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韓菲菲,趙蒙,王靜,李光玉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特產(chǎn)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112)
飼糧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zhì)三大營養(yǎng)物質(zhì)為動物提供能量[1-2]。動物必須從日糧中攝入適量的能量,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和生產(chǎn)[3-4]。只有在能量被滿足的前提下,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才能發(fā)揮各自營養(yǎng)生理作用。在我國畜禽養(yǎng)殖領(lǐng)域,通過研究飼料凈能值和動物的凈能需求,精準(zhǔn)配制飼料配方,從而達到獲得最大生產(chǎn)效益的目的。我國目前主要圍繞北極狐代謝能體系開展相關(guān)研究工作,獲得了其生長期代謝能需要量[5-7],然而國內(nèi)外在凈能需要等方面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比較屠宰試驗方法來測定85~145 日齡北極狐的生長凈能和生長代謝能需要量,旨在為我國北極狐精細(xì)化飼養(yǎng)提供實踐指導(dǎo)和理論依據(jù)。
從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特產(chǎn)研究所毛皮動物試驗基地隨機選取 16 只 85 日齡、平均體重為(3 198±281)g的健康雄性北極狐(引進的芬蘭種狐改良后代),其中6 只用作試驗初屠宰試驗對照,另外10 只飼喂同種飼糧,自由采食,試驗動物單籠飼養(yǎng)。
飼糧配制參考2012 年芬蘭北歐農(nóng)業(yè)科學(xué)家協(xié)會(nordic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sts,NJF)[7]和1982 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8]出版的營養(yǎng)標(biāo)準(zhǔn),以植物性、動物性原料和油等為主要原料,同時添加專用預(yù)混合飼料配制的試驗飼糧。飼糧組成和營養(yǎng)水平詳見表1。
試驗從2017 年7 月24 日開始至9 月23 日結(jié)束,預(yù)飼期 7 d,正式期 53 d,每天 08:30 和 15:30 各飼喂1 次,自由飲水。
表1 85~145 日齡試驗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fēng)干基礎(chǔ))Table 1 Ingredient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the basal diet during 85~145 day-ages (air-dried basis)
1.3.1 生長能量指標(biāo) 試驗初分別選取6 只北極狐作為對照,早晨空腹全部處死,剝皮稱重為試驗初毛皮重;去毛皮的胴體先冷凍以防止血液流失,然后棄掉腸道內(nèi)容物,稱量狐胴體重量作為試驗初胴體重,然后將狐胴體剁碎,絞肉機絞成肉醬后,制成風(fēng)干樣。檢測試驗初狐毛皮和胴體中蛋白質(zhì)和脂肪含量。試驗?zāi)┢?,?0 只北極狐全部處死,剝皮稱重作為試驗?zāi)┟ぶ?,胴體稱重作為試驗?zāi)╇伢w重,計算皮增重和胴體增重;然后,絞碎、烘干處理后,分別檢測毛皮、胴體中蛋白質(zhì)和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參照GB/T 6432—1994 的方法,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粗脂肪含量參照GB/T 6433—1994 的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測定。分別計算毛皮與胴體脂肪和蛋白質(zhì)沉積及其產(chǎn)熱量。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毛皮(胴體)增重(kg)=試驗?zāi)┟ぃ伢w)重(kg)﹣試驗初毛皮(胴體)重(kg)
毛皮(胴體)脂肪沉積(g)=〔試驗?zāi)┟ぃ伢w)重(g) 皮(胴體)粗脂肪含量(%)〕﹣〔試驗初毛皮(胴體)重(g) 皮(胴體)粗脂肪含量(%)〕
毛皮(胴體)蛋白沉積(g)=〔試驗?zāi)┟ぃ伢w)重(g) 皮(胴體)粗蛋白含量(%)〕﹣〔試驗初毛皮(胴體)重(g) 皮(胴體)粗蛋白含量(%)〕
毛皮(胴體)以脂肪形式沉積能量(MJ)=〔毛皮(胴體)脂肪沉積(g) 39.76 kJ/g〕/1 000
毛皮(胴體)以蛋白形式沉積能量(MJ)=〔毛皮(胴體)蛋白沉積(g) 23.86 J/g〕/1 000
毛皮(胴體)沉積總能量(MJ)= 毛皮(胴體)以脂肪形式沉積能量+毛皮(胴體)以蛋白形式沉積能量
式中,39.76 和23.86 分別為每克脂肪和蛋白質(zhì)燃燒產(chǎn)熱的常數(shù)。
1.3.2 生長凈能和生長代謝能 參考許貴善[9]比較屠宰法計算生長凈能需要量,生長凈能需要量是由試驗初末狐體內(nèi)沉積能量差值與試驗初末日增重的比值計算而得到的。參考Fernandes 等[10]的方法,生長代謝能需要量(MEg)是由代謝能生長利用效率(kg)計算而得到的。代謝能生長利用效率(kg)根據(jù)能量沉積量(RE,kJ/kgBW0.75)和用于生長的代謝能攝入量(MEIg=MEI-MEIm kJ/kgBW0.75)之間的回歸方程計算得到。
采用Excel2010 軟件進行試驗數(shù)據(jù)整理,通過SAS 8.0 軟件中的一元線性回歸程序進行回歸分析,P <0.01表示差異極顯著,P < 0.05 表示差異顯著,P > 0.05 表示差異不顯著;結(jié)果均以“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表示。
試驗結(jié)果表明,自由采食組毛皮增重為 1.17 kg,換算成代謝體重(BW0.75)為1.12kg,整個試驗期為60d,毛皮沉積總能量為33.92 MJ,所以計算每天增長每千克毛皮需要生長凈能為 33.92 MJ/1.12 kg0.75/60 d =504.76 kJ(/kgBW0.75d)。其中,毛皮脂肪產(chǎn)熱23.41 MJ,毛皮蛋白產(chǎn)熱10.51 MJ,胴體脂肪產(chǎn)熱49.49 MJ,胴體蛋白產(chǎn)熱31.05MJ。自由采食組胴體增重為3.59kg,換算成代謝體重(BW0.75)為2.61kg,整個試驗期為60d,胴體沉積總能量為80.54 MJ,所以計算每天增長每千克胴體需要生長凈能為 80.54 MJ/2.61 kg0.75/60 d =514.30 kJ(/kgBW0.75d),因此85~145 日齡北極狐生長凈能為504.76+514.30=1 019.06 kJ(/kgBW0.75d)。
由圖1 可知,建立RE 與MEIg 間的回歸方程:RE=﹣ 8.506(± 131.9)+ 0.946(± 0.09 521)MEIg(R2=0.933 8,RMSE=76.18,P < 0.0001,n=9),回歸方程中的斜率0.946 即為北極狐代謝能的生長利用效率(kg),根據(jù)代謝能生長利用效率(kg)= 生長凈能需要〔NEg,kJ(/kgBW0.75d)〕/生長代謝能需要〔MEg,kJ(/kgBW0.75d)〕,可計算出85~145日齡北極狐每天增長每千克代謝體重需要生長代謝能為1019.06/0.946=1077.23kJ(/kgBW0.75d)。
圖1 85~145 日齡北極狐MEIg 與RE 的回歸曲線Fig.1 Regression equatation between MEIg and RE of arctic foxes at the age of 85~145 day-ages
85~145 日齡是北極狐機體骨骼和肌肉的快速生長發(fā)育階段,通常這個時期的飼糧要保證充分的蛋白質(zhì)和能量供應(yīng),方能滿足北極狐的生長需求,此時期正處于天氣炎熱階段,同時完成夏毛換冬毛的毛皮發(fā)育過程,因此該時期北極狐機體產(chǎn)熱量和自身維持與生長能量需求均較高。Zhong 等[11]報道育成生長期北極狐的維持凈能為209~217kJ(/kgBW0.75d)。本研究中用于毛皮生長的凈能為504.76 kJ(/kgBW0.75d),用于胴體生長的凈能為514.30 kJ(/kgBW0.75d),因此85~145日齡北極狐的生長凈能為1 019.06 kJ(/kgBW0.75d),推算出生長代謝能為1 077.23 kJ(/kgBW0.75d)。
該試驗結(jié)果顯示85~145 日齡北極狐在自由采食狀態(tài)下毛皮脂肪產(chǎn)熱和蛋白產(chǎn)熱占毛皮沉積總能量的69.02% 和 30.98%,胴體脂肪產(chǎn)熱和蛋白產(chǎn)熱分別占胴體沉積總能量的61.45% 和38.55%,表明毛皮沉積脂肪產(chǎn)熱要高于胴體脂肪產(chǎn)熱,胴體蛋白沉積產(chǎn)熱要高于毛皮蛋白產(chǎn)熱,這與冬毛生長期北極狐毛皮脂肪產(chǎn)熱占毛皮沉積總能量的83.27%、毛皮蛋白產(chǎn)熱占毛皮沉積總能量的19.03%,胴體脂肪產(chǎn)熱占胴體沉積總能量的58.18%、胴體蛋白產(chǎn)熱占胴體沉積總能量的41.82%相比有較大差異[12],說明處于不同生理時期的北極狐機體發(fā)育需求不同,機體能量沉積分配也存有較大差異。
85~145 日齡北極狐生長凈能為 1 019.06 kJ/(kgBW0.75d),其中用于毛皮生長的凈能為504.76 kJ/(kgBW0.75d),用于胴體生長的凈能為 514.30 kJ/(kgBW0.75d);生長代謝能為1077.23kJ/(kgBW0.7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