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防御機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不同的心理防御機制,個體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調節(jié),使自己面對一些緊張或者內心有沖突的情況時,消除內心的緊張不安,恢復心理平衡。但是心理防御機制也有不足之處,可能會讓人降低心理防備,出現(xiàn)退縮心理。不過總而言之,心理防御機制的積極作用是很多的,它能夠對我們起到一個較好的保護作用。本文以《荒島余生》為例,通過分析主人公察克的心理防御機制起到的作用來探討其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精神分析;心理防御機制;《荒島余生》
一、引言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面臨著種種的挫折與困難,此時我們積極的想法與信念尤為重要,心理防御機制的積極影響也就此體現(xiàn)。心理防御機制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它是“個體應付各種緊張性刺激,防止或減輕焦慮或愧疚的精神壓力,維護心里安寧的潛意識心理反應”。[1]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擺脫困境,就能堅持過來,渡過難關。電影《荒島余生》上映后摘得了諸多大獎并獲得了優(yōu)異的票房成績。影片真實反映了主人公生命的耐力,以及戰(zhàn)勝內心中自我的艱難歷程。[2]這一部電影便向我們展示了在面臨困境或絕境時心理防御機制的積極影響,讓主人公走出這個絕境。
二、《荒島余生》影片內容
《荒島余生》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察克的聯(lián)邦快遞測試工程師,他十分敬業(yè),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在一次出差時,飛機發(fā)生意外事故而失事落入了大海里,但是他幸運地活了下來,漂流到一個荒島上,經(jīng)過了四年的孤獨和煎熬。
這部電影的重要情節(jié)就是察克在荒島上獨自度過的四年生活。察克經(jīng)歷空難墜入大海,第二天一大早他發(fā)現(xiàn)自己漂流到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時,他隨即檢查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傳呼機已經(jīng)無法正常使用了,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還有女友送給他的懷表,這便給了他更多生存的希望和信念,他一定要堅持到獲救的那一天回去見女友。他朝著岸邊走去,撿起來好幾個隨著飛機墜落下來的快遞,朝著荒島上大吼了幾聲“喂,救命”,希望得到應答,可事實上并不盡人意,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復,他在海灘上用腳畫出“HELP”的字樣,希望可以被人看到,但是依然沒有得救。此時他只能靠著自己的力量,堅強地在這里生存下去。
察克嘗試著在這座荒島上先安定下來。他將充氣艇拖上了岸,用盡各種方法砸開椰子皮,在海里抓魚和螃蟹,作為自己的食物補給,用自己的一截褲子和一些草葉為自己做了一雙鞋,拿著木棍去發(fā)掘更多的資源。一邊暫時生存著,一邊嘗試著逃離這座孤島,遇到遠方的燈光就大喊求救,自己也劃著充氣艇嘗試著游到對岸去,即使面對一次又一次洶涌襲來的浪潮,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撲打,也不放過一絲求救的希望。最后察克總算獲救逃離荒島,回到他之前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后來發(fā)現(xiàn)他心愛的女友早已結婚生子,又讓他開啟了另一番思考。
三、察克的心理防御機制
在這部影片里,最主要的是察克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獨自一人積極地面對四年之久的生活,對于他的積極心理,尤其是面對突發(fā)事件的創(chuàng)傷時,他當時的心理防御機制,帶給我們積極正面的啟示。
本文所探討的這部電影最有意義的一部分在于察克后來打開了他所撿到的幾個快遞中的一個排球,他用手指上的血跡給這個排球畫了一張臉,有鼻子有嘴,畫出人頭部的形象,并且給它起名叫做偉信。這個排球的出現(xiàn)讓原本孤獨的察克頓時有了被人陪伴的感覺。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察克將偉信一直放在身邊,不論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對著它說上幾句話,來緩解自己的孤獨之情。在這個荒島上,察克已經(jīng)把它當做了精神上的寄托,當做自己真正的朋友,與它聊天,講笑話給它聽。有一個情節(jié)是,察克在洞里計劃著應該如何逃離這座孤島時,一邊比劃一邊和偉信說話,他突然有點沖動,說著自己寧愿要冒險也要逃離這座荒島,也不愿在這里和一個排球說話,一下子生氣地將偉信扔出了山洞,過了一會兒又后悔不已,沖出去將漂流在海岸上的偉信撿了回來,從此以后,他也更加珍惜他的這個“朋友”。在最后帶著它逃離這座孤島時,偉信被海浪沖走,察克失聲痛哭。
從察克將這個排球作為精神寄托來看,這是一種很明顯的心理防御機制,即心理防御機制中的幻想?;孟胧侵府斏鐣F(xiàn)實中出現(xiàn)困境時,而人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難題,會嘗試透過幻想體驗的經(jīng)歷,沉醉于幻象世界中,以彌補自己在現(xiàn)實中的失敗,令內心恢復平穩(wěn)狀態(tài)。[3]在這部電影中,察克就是在經(jīng)歷了獨自一人流落孤島后,出現(xiàn)的心理防御機制,將找到的這個排球幻想成一個陪伴著自己的好朋友。在與其交流、發(fā)泄自己心中的情緒的同時,也以這種方式來回避現(xiàn)實帶來的沖擊和痛苦,使他在面對荒島這種絕境時,讓自己的緊張焦慮情緒有一定的緩解,激發(fā)了察克的主觀能動性,激勵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
四、結語
縱觀整部電影的情節(jié),察克始終都是一個積極的行動者,一個樂觀向上的人。大部分人面臨這樣的絕境,都會感到害怕、恐懼和絕望,然而他獨自在那里艱難地生存了四年,他依然充滿著生的希望與信念。從到達島上的第一天起到之后的四年,他強烈的求生欲從未改變。隨著時間流逝,他的外表盡管在變化,可是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從未改變。察克對于未來,始終保持著樂觀和希望等積極的情緒體驗。也正是由于察克的心理防御機制的積極影響,使察克積極面對困境,絕不輕易放棄,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堅定他頑強的生存信念,幫助他在應對荒島這種極端艱苦的環(huán)境下,依然勇敢地生存下來并且最終獲救。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楊濤.電影《荒島余生》的敘事細節(jié)設計[J].西部廣播電視,2017(06):105.
[3]?顏剛威.試論心理防御機制理論[J].黑河學刊,2017(06):48-50.
作者簡介:鄧航,西北民族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