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航
本文主人公胡婧
1984年11月,胡婧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市。出生僅三個月,胡婧就患上了淋巴系統(tǒng)膿腫,高燒不退。經(jīng)過新疆、北京等地大醫(yī)院的醫(yī)治,高燒總算退了,但卻損傷了大腦神經(jīng),胡婧成為了重度腦癱兒。醫(yī)生直言不諱地說:“孩子長大后,生活不能自理,可能不認識自己的父母,不會說話,沒有治愈的希望?!?/p>
“無論孩子以后變成什么樣,她終究都是我們的孩子,做父母的怎么會嫌棄自己的孩子呢。”胡媽媽流著眼淚說。胡爸爸也倔強地說:“我就不信,我們這么好的孩子以后會不認識父母、不會說話、不會走路?我們會精心照顧她,我不但要讓她會說話、會走路,還要讓她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胡婧1歲多時,胡爸爸買來錄音機和兒歌磁帶,天天放給女兒聽。胡婧2歲多時,胡爸爸買來故事畫報,下班后就給女兒講故事。功夫不負有心人,胡婧3歲時的某一天,終于開口說話了:“寶寶好”。而“寶寶好”三個字正是胡爸爸每天給胡婧講故事時的開場白。
“女兒會說話了!女兒會說話了!”胡爸爸欣喜若狂,這也讓他看到了希望和堅定了信心。隨后,胡爸爸又買來學習漢語拼音的磁帶和書籍,讓胡媽媽白天一遍一遍地放給女兒聽。他晚上下班回來后,再拿著書籍抽考女兒字母發(fā)音,并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糾正。就這樣,胡婧5歲時,終于學會了漢語拼音,之后又通過拼音讀物認識了很多漢字。
從出生到5歲,胡婧一直不能站立,更不能獨立行走。這怎么行?胡爸爸決心幫助女兒站立起來,并能獨立行走??蛇@又談何容易?胡婧從出生后一直由胡媽媽抱著,甚至連爬都沒爬過,她雙腿的肌肉都已萎縮、僵硬,比正常孩子的腿要細很多。
胡爸爸和胡媽媽進行了分工:白天胡媽媽給女兒按摩雙腿肌肉,做雙腿的拉伸屈曲動作。晚上,胡爸爸接著給女兒按摩腿部肌肉,做雙腿的拉伸屈曲動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胡婧的雙腿漸漸變得粗壯、靈活、有力量了,而且自己還可以在床上蹬腿爬了。
胡婧翻譯的圖書
接著,胡爸爸開始教女兒練習站立,他雙手扶著胡婧的腰部,讓胡婧雙手扶著窗臺,雙腳站在床面上。剛開始,胡婧的雙腿像面條一樣軟,雖然有爸爸扶著她的腰,可她還是站不住,雙腿軟塌塌的,身子向下沉。胡爸爸一點兒也不氣餒,堅持每晚幫助女兒練習站立一個小時。后來,胡爸爸用石膏制作了兩只腿套,有了石膏腿套的強力支撐,胡婧的雙腿想軟也軟塌不下去了。寒來暑往,春去冬來,幾年時間過去,胡婧終于可以自己站立起來了。
接下來,胡爸爸要教女兒獨立行走。學習獨立行走要比學習站立更加困難,而且需要胡爸爸和胡媽媽協(xié)同完成。胡媽媽在胡婧身后用雙手把著胡婧的雙臂,胡爸爸用兩條軟布帶分別系在胡婧的小腿處,他在前面弓著身子交替提拉著胡婧的左右小腿,一步步向前走。
每次練習行走時,胡婧每挪一步都是一頭汗水,胡爸爸胡媽媽更是全身衣服都濕透。每當胡婧堅持不下去喊苦喊累的時候,胡爸爸就給女兒鼓勁:“如果你能獨立行走,你就可以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就不必整天待在家里,待在床上了?!焙郝牶?,又咬牙刻苦地練習行走了。兩年后,胡婧終于學會了獨立行走,雖然走路姿勢不是那么美觀,但基本上能自由行走了。
在練習站立和行走的這幾年時間里,胡婧在爸爸媽媽的輔導下,自學了從小學到初中的全部課程,展露了她超強的自學能力。很多年以后,胡婧感恩地說:“我覺得我特別幸運,能夠生長在這個家庭,我的父母非常理解我,并沒有把我當成一個殘疾孩子,而是對我充滿了希望?!?h3>? ? ? ?添翼——
2001年,為了讓女兒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胡爸爸托人從北京購置了一臺電腦。讓胡爸爸沒有想到的是,電腦不僅帶領胡婧進入了一個浩瀚奇妙的新世界,鍵盤上26個字母奇妙的組合也讓胡婧萌生了對英語的興趣和熱愛。
在電腦前工作的胡婧
胡婧讓爸爸買來了英文字典、全套《新概念英語》課本和多本英語語法書,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的時間都用來自學英語。除了看英語書,她還看英語新聞,聽英文廣播等。通過三年廢寢忘食的學習,胡婧已經(jīng)能夠熟練地背誦課本中任何一篇課文了,她還同時掌握了6000多個英語詞匯,可以沒有障礙地觀看和收聽英文頻道的節(jié)目了。
為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胡婧每天在網(wǎng)上逛英語學習論壇,在BBS上用英語與網(wǎng)友交談,這其中不乏業(yè)界精英和外國友人。有一位在北京某公司任職的加拿大網(wǎng)友David,經(jīng)常與胡婧用英語交談,并熱心地為她答疑解惑,仔細修改她的英文習作。David還把胡婧介紹給自己遠在加拿大的姐姐Mary,讓她在英語學習上助胡婧一臂之力。
互通郵件一段時間后,胡婧和Mary成為了知心朋友,她們通過電子郵件分享彼此生活的點滴。胡婧在電子郵件中向Mary講述自己的困惑,不知道今后能干什么,找不到人生的方向。Mary在郵件中鼓勵胡婧勇敢地擁抱生活,稱贊胡婧的英語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建議她做些與英語有關的工作,比如翻譯。
為了檢驗胡婧的英語具體達到了怎樣的水平,Mary從國外一所知名大學的英語網(wǎng)站上下載了一份英語專業(yè)八級的模擬考卷。不算聽力、作文和翻譯題,胡婧竟然考了80分的高分,已經(jīng)達到了英語專業(yè)八級的水平,完全可以從事翻譯這一職業(yè)。
不久后,Mary給胡婧郵寄來了兩本英文小冊子,說是加拿大一家國際翻譯公司的業(yè)務內(nèi)容,讓胡婧將其翻譯成中文。胡婧認真翻譯了兩個月。很快,Mary發(fā)來郵件,說加拿大那家國際翻譯公司很滿意,并支付給胡婧1200美元的翻譯費。這件事對胡婧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她突然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對社會產(chǎn)生價值,她終于找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久之后,胡婧被加拿大那家國際翻譯公司聘為中國區(qū)翻譯,她從一名英語愛好者變身成為一名專業(yè)翻譯。那一年,胡婧年僅21歲。憑借出色的翻譯業(yè)績,胡婧連續(xù)三年被加拿大國際翻譯公司評為“十佳譯者”。但胡婧不甘于只做一名出色的翻譯者,她有自己更遠大的人生目標和追求。
2008年,胡婧注冊成立了自己的“翻譯工作室”,算是正式走上了職業(yè)翻譯的道路。出色的翻譯能力讓天南海北的客戶通過網(wǎng)絡找到胡婧,她每次都完美地完成了客戶交付的翻譯業(yè)務。漸漸地,胡婧的翻譯工作室聲名鵲起,越來越多的客戶蜂擁而至。胡婧的翻譯工作室也從新疆一家小翻譯公司漸漸地在全國擁有多家機構,她個人也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自強不息,自主創(chuàng)業(yè)”之星。
在努力工作的同時,胡婧也在發(fā)奮地學習著。2011年,胡婧榮獲了有著“中國翻譯界奧斯卡”之稱的第23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漢譯英組優(yōu)秀獎。2016年,胡婧參加了英國皇家特許語言家學會高級翻譯文憑考試,并獲得了英國皇家特許語言家學會高級翻譯文憑。據(jù)悉,那場考試國內(nèi)有上千名考生參加,但僅有3名考生通過。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每個人成功的背后都是數(shù)倍于其他人的努力和付出。由于重度腦癱,胡婧只能用下巴頦或腳趾頭打字,其打字的艱難程度和打字速度可想而知。為了翻譯一部文稿,胡婧長年累月地坐在電腦前,用下巴頦和腳趾頭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敲擊鍵盤,平均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最多時她每天翻譯3000多字,還要對譯文進行校對和修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就算是肢體健全者也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
在翻譯27萬字的《數(shù)學家的藝術生活》文稿時,胡婧發(fā)現(xiàn)書中的內(nèi)容已超出了她的理解范疇,涉及大量數(shù)學、哲學、人類學、物理學、音樂、美術、攝影等知識,難度可想而知。但胡婧面對挑戰(zhàn)并沒有輕易服輸,在出版社編輯做出會有專業(yè)老師進行審校的保證后,她毅然接受了這個艱巨的翻譯任務。在隨后幾個月的時間里,胡婧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譯工作中,吃飯和睡覺時都在思索著書中的詞句,有時候她躺在床上想到了更好的表達時,便掙扎著起床,用下巴頦敲擊鍵盤,將其記錄在平板電腦里,生怕第二天醒來時忘記。
對于翻譯工作,胡靜摸索出了自己的翻譯模式:先上網(wǎng)找出國內(nèi)外中英文平行文本,進行快速閱讀和學習,掌握專業(yè)表述,形成自己的詞匯庫;遇到文本理解性問題時,或是發(fā)郵件向作者進行詳細詢問,或是請教外國友人;遇到詞句篇章、長短句這樣最難攻克的問題時,她就反復推敲反復讀,直到拿準吃透再開始翻譯,有時需用幾個小時才能理順一句話。每有不甚滿意之處,胡婧都會在腦海里思考良久,哪怕書稿已付梓、稿酬已收取,她也要拿出一個更恰當?shù)谋硎龀鰜怼:赫f:“我從來不覺得翻譯有多辛苦,相反地,翻譯對我而言是一次心靈之旅,我很享受它的過程?!?/p>
自踏入翻譯行業(yè)以來,胡婧相繼翻譯了《萊西回家》(重慶出版社)、《夢想,在路上——帶著腦癱去生活》(華夏出版社)、《世界邊緣的橋梁》(北大出版社)、《數(shù)學家的藝術生活》(北大出版社)、《一名生態(tài)學家的孕育之旅》(北大出版社)等5部英譯漢著作,共計200多萬字。另有1部12萬字的漢譯英著作,屬于少數(shù)民族文化社科類研究成果,已在國外出版。不論是翻譯質(zhì)量還是數(shù)量,胡婧都做得很出色。
2019年11月9日,胡婧因卓著的翻譯才能受邀出席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yè)資格考評中心舉辦的CATTI優(yōu)秀考生暨杰出譯者訪談論壇。那天,胡婧穿著紅色襯衫,畫著淡妝,站在講壇上,侃侃而談,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注目。會上,中國外文局翻譯專業(yè)資格考評中心的專家評委給予胡婧很高的評價,稱她是“新疆最優(yōu)秀的專業(yè)翻譯”,并鼓勵她再攀翻譯高峰,為跨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2020年1月,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胡婧的工作室商業(yè)翻譯業(yè)務量銳減。在疫情期間,胡婧開始在家里專心翻譯她的第7本譯著。在忙碌的翻譯工作之余,胡婧還熱心公益事業(yè),建立了一個免費輔導英語的微信群,每天在線兩個小時,給初、高中生免費輔導英語。同時她還義務幫助社會上的英語自學者提高英語水平。2020年5月,胡婧又和幾個喜愛中國歷史文化的英國朋友創(chuàng)立了微信公眾號“PEA中英雙語歷史文化趣談”,主要用中英雙語講述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讓喜愛中國文化的西方人士了解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為東西方文化交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從自卑到自信,從自學英語到成為高級翻譯,胡婧在對抗命運的巨大阻力時,自發(fā)地投入了更大的努力、動力和能力。而在與命運抗爭的36年中,盡管腦癱這個“對手”依然和胡婧形影相隨,但是沒有什么能阻擋她追求精彩的人生。正如胡婧所說:“這一路坎坷讓我懂得,永遠不要放棄夢想。只有經(jīng)歷過重重磨難,才可能品味夢想成真的甘露?!?/p>
責編/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