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武
摘要:數學是一門精確而美麗的學科,教師將預習與復習相結合,可以有效疏導學生的心理,取得良好的高考復習效果。本文探究了高中數學復習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 ?復習? ?策略
一、熟悉定義,抽象化為具體
數學計算中會運用到很多公式,如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邊的平方等于其他兩邊的平方的和減去這兩邊的夾角的余弦的積的兩倍。學生一眼看不出其中的原理,但通過推導已學的向量數量積,或用解析幾何中的兩點間距離公式,學生就可以算出來。在推導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鞏固已學的知識點,還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余弦定理。
在三視圖習題中,要想把幾何體的三視圖還原成幾何體的形狀,學生必須熟悉柱、錐、臺、球等幾何體的三視圖。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相應的幾何模型并觀察,由幾何體的直觀圖求三視圖,然后認真總結,就可以知道很多三視圖問題可以看成是由長方體和正方體切割而成的。學生認真觀察和熟悉各個幾何體的直觀圖后,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輕松作答。
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鞏固
首先,教師要在課前引導學生預習,了解具體內容,并勾畫出自己不能獨自消化的疑難問題,保留疑問,等到上課時就會聚精會神地聽課,更加專注地聽教師的講解,如果還是不能及時領會,學生也可以在課后向教師和同學尋求幫助;其次,只憑上課認真聽講,要想獲得高分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要做相應知識點的練習,所以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布置相應的小練習;最后,由于上課時間有限,學生的筆記可能記不全,所以學生在課后需要及時整理和豐富自己的筆記,將相同考點、不同形式的習題整理歸納在一起,寫下自己的錯題感悟,使日后的復習更高效。
三、積極交流,保持良好心態(tài)
在小學和初中學習過程中,學生一般做完作業(yè)后就可以盡情玩耍,上課認真聽講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高中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作業(yè)很多,可是做完作業(yè)也不一定可以考高分。因此,在高中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溝通,使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學習和生活實際中,數學是讓很多人感到頭疼,且覺得有難度的學科,學生失敗后,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對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唯有堅持不懈,積極向上,才是對自己一路以來默默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
四、處理好資料
高中階段會有很多考試,為了不讓考試只是考試,學生還要在考試后整理和總結大量的試卷錯題。學生要積極整理復習資料,把課堂筆記、練習及各種試卷都分門別類地按照時間順序整理好,最好是每讀一次就標記一下,越精細越好。另外,數學是一門純粹的理科,在整理復習時,學生可以再計算一遍,從而達到加強鞏固的作用。
五、設立長期和短期目標
高中學習非常緊張,學生要想迅速進步,就要結合自身和實際情況設立目標。如四川高考采用的是全國三卷,數學解答題為六個,其中十七題、十八題、二十二題為基本題,十九題、二十題為中檔題,二十一題為難題,它們分別涉及具體的知識點。如十七題,涉及三角函數的化簡、求值求周期、解斜三角形、三角函數的應用問題,或者是數列通項公式與求和公式;十八題涉及古典概率+隨機概率分布+數學期望、互斥、獨立事件概率+分布列+期望;十九題涉及以長方體為載體求證,線線、線面、面面平行與垂直的關系,以三棱錐、四棱錐為載體,計算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二面角;二十題涉及求橢圓方程+直線截橢圓弦長+三角形的面積,橢圓方程+對稱問題+范圍,雙曲線方程+弦長+三角形的面積;二十一題涉及求函數的單調性+函數極值+不等式的證明;二十二題涉及極坐標與參數方程+不等式證明。
總而言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簡單到困難設置梯度練習,在保證學生能拿到簡單基礎題型的分數之后,再慢慢練習難度較大的題型。另外,由于考試時間有限,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人的大腦有活躍和疲憊期,學生可以選擇大腦活躍的時期進行練習,而高考數學的考試時間為下午三點到五點,在這個時間段,學生可以做一些數學題來形成特定時間的數學思維和活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簡陽市養(yǎng)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