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朋
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因腦供血動脈閉塞或狹窄,腦供血不足所致的腦組織壞死[1]。其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與死亡率高的特點,給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目前,臨床針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主要采用溶栓、抗凝、降纖等方案治療,以期恢復腦組織血液循環(huán),糾正缺血區(qū)缺血、缺氧狀態(tài),抑制或緩解神經功能損傷[2]。然而,常規(guī)用藥方案治療進展期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仍有一定的欠缺。依達拉奉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該藥物能夠抑制梗塞周圍局部腦血流量減少,阻斷腦梗死與腦水腫的進展[3]。為了進一步完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方案,本研究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49例,在常規(guī)方案的基礎上應用了依達拉奉治療,效果確切,現(xiàn)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來自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共計98例。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納入49例,研究組納入49例。納入標準:根據(jù)全國第六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的標準[4]確診;首次發(fā)??;發(fā)病時間<6 h;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4分;具有溶栓指征;患者自愿配合本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內容已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肝腎功能障礙;出血性腦梗死或有出血傾向者;惡性腫瘤;消化道潰瘍;有精神疾病史。對照組中包括男31例,女18例;年齡為47~76歲,平均(62.5±4.3)歲。研究組中包括男28例,女21例;年齡48~76歲,平均(62.8±4.7)歲。上述一般資料對比中,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抗凝、吸氧、降纖、擴容等對癥治療,積極控制血壓與血糖水平。同時,應用尿激酶(國藥準字H44020671,由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生產,規(guī)格:25萬IU)進行溶栓治療,即(100~150)萬IU尿激酶加入生理鹽水100~200 mL,靜脈滴入,時間為30 min。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應用依達拉奉(國藥準字H20031342,由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5 mL:10 mg)治療,即30 mg依達拉奉溶于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入,2次/d,持續(xù)治療7 d。
(1)根據(jù)NIHSS量表評價兩組臨床療效。其中NIHSS較治療前減少>90%為痊愈;減少在46%~90%為顯效;減少在18%~45%為進步;減少<18%或增加<18%為無效;增加在18%及以上為進展。痊愈率、顯效率、進步率之和為總有效率。(2)治療前與治療后分別取患者肘靜脈血,并進行血清炎癥因子檢測,其中白細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3)記錄并對比兩組不良反應情況,觀察項目包括胃腸道反應、皮疹、肝功能異常、顱內出血、其他出血等。
通過SPSS 20.0進行處理,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以(±s)與[例(%)]表示,分別行t與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88%,高于對照組的79.59%,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研究組IL-6、CRP水平分別為(37.5±5.6)μg/L、(9.8±2.5)mg/L,對照組分別為(37.0±5.8)μg/L、(9.7±2.6)mg/L,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34、0.194,P=0.665、0.847);治療后,研究組IL-6、CRP水平分別為(21.0±5.6)μg/L、(5.6±1.5)mg/L,均低于對照組的(28.6±5.6)μg/L、(7.5±1.6)mg/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718、5.044,P=0.000、0.000)。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例(%)]
研究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皮疹1例,一過性肝功能異常1例,顱內出血1例;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1例,皮疹2例,顱內出血1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12%,與對照組的8.1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54,P=0.695)。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屬于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由于發(fā)病急且病情重,若未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可給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5]。目前,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盡早恢復缺血半暗帶內細胞血供,促使腦細胞功能恢復,抑制神經功能損傷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其中溶栓是治療早期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主要方案,尿激酶作為常見的溶栓藥物可以激活纖維蛋白酶原,具有胰蛋白酶特性,并通過降解纖維酶、凝血因子與纖維蛋白凝血塊,繼而疏通堵塞的腦血管,使腦部血液恢復,挽救缺血半暗帶內損傷的細胞[6]。然而,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溶栓類藥物對于腦血管擴張作用較弱,所以單純應用可能出現(xiàn)血管擴張不足等問題[7-8]。
依達拉奉屬于神經保護劑,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減少血管脂質過氧化反應,調節(jié)血流速度與血流阻力,強化腦組織血液灌注量,繼而解除腦缺血狀態(tài)[9]。同時,該藥能夠穿透血腦屏障,快速達到有效濃度,并對黃嘌呤氧化酶活性進行抑制,進一步保護了神經元,改善腦水腫,使損傷的神經細胞得以修復[1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總有效率對比中,研究組為93.88%,高于對照組79.59%(P<0.05)??梢姡诔R?guī)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依達拉奉可以減少神經細胞凋亡與損傷,改善缺血病灶內神經細胞的存活情況,縮短損傷面積,繼而保護神經元,強化神經功能。同時,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11-12],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與炎癥反應介導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有關。IL-6與CRP均為臨床常見的炎癥因子指標,其中IL-6屬于細胞因子網(wǎng)絡內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在急性炎癥反應中處于核心地位;CRP在組織損傷或機體感染時形成的蛋白質,其通過加強吞噬細胞吞噬能力與激活補體而起到調理作用。本研究中,治療后IL-6與CRP水平對比中,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1)。依達拉奉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癥因子活性,為進一步緩解腦水腫,改善神經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安全性來看,兩組不良反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進一步說明,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依達拉奉并不會增加治療的不良反應,安全性較佳。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效果確切,且能夠改善炎癥因子水平,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