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第七實驗小學 楊南南
閱讀能力是終身學習能力的核心要素。在大力提倡自主學習的今天,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語文閱讀實踐學習活動為載體,積極發(fā)揮學生自主性,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閱讀能力訓練內容的選擇因人而異。每個學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經驗、特長等不一樣,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將選擇閱讀內容的權利交給學生,針對學生自身閱讀基礎及閱讀需求,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而自主的閱讀選擇內容及路徑。
學生結合學習任務和目標要求,根據(jù)個人喜好、課文主題拓展方向等選擇自己感興趣、最有體驗感的內容來品讀學習,有效達成學習目標,并在自由閱讀中體驗閱讀的快樂。
在閱讀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需要、學習專長等科學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達成自主閱讀各項基本目標。
1.根據(jù)閱讀需要,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
閱讀需要不同,閱讀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如果想知課文大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快讀;如果想品細節(jié),學生可以選擇慢讀;如果想理清文章脈絡、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等,學生可以進行批注式閱讀。
2.根據(jù)自身專長,選擇適合的閱讀方法
對于語言能力比較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選擇以朗讀感悟為主的閱讀方法;對于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引導他們從查、問等角度多訓練;對于思辨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引導他們進行對比閱讀等。
自主閱讀的過程是探索的過程。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三案導學”策略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過程,從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
1.課前預學案,親歷閱讀初體驗
課前依托預學案,指導學生通過畫、查、問經歷自主性閱讀思考學習的過程。
①畫
在閱讀前,教師引導學生圈記生字詞,提高對生字詞的關注度;圈記喜歡的詞語,學會積累;圈記不懂的詞語,學會提問;圈記觸動心靈的句子,學會感悟。
②查
根據(jù)學生的查找理解能力,對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只要求他們查找詞語、與文章有關的背景資料、作者資料;對于能力強的學生,要求他們搜集相同題材的文章,寫內容梗概和讀后體會。
③問
教師指導學生針對課文閱讀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小到字詞、標點符號,大至句子、段落、背景等。
2.課中導學案,經歷閱讀深體驗
教師要充分把握語文閱讀涵泳品位、揣摩語言的特殊規(guī)律,進行導學案的設計和課堂學習過程的實施,著重引導學生圍繞自主閱讀訓練要點依靠學習共同體開展自主閱讀實踐活動,將自主閱讀能力訓練設計成體現(xiàn)學科特點、素養(yǎng)、價值等的閱讀實踐活動。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閱讀方式,可將批注、摘抄式閱讀方式與略讀、精讀、瀏覽、默讀和誦讀等閱讀方法有機結合。
3.課后拓學案,實現(xiàn)自我能力提升
在閱讀實踐課上,教師可以以“拓學案”的方式引導學生把課內所學內容遷移運用到課后。拓學案的內容主要是自主閱讀能力訓練的再落實、再強化,將課內學習內容引向課外,給學生更多自主閱讀實踐的機會,從而有效鞏固閱讀成效,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運用拓學案,既有效關注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需要,又進行了閱讀實踐性內容的拓展、強化,能更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
小組閱讀內容的自主展示既是閱讀成果的分享,又是推進深度研討交流的自主學習再深化。教師應多引導學生開展閱讀交流活動,通過多種自主展示形式進行小組間的互動。
1.多元的交流方式
常見的自主展示方式有講解式、朗讀式、表演式、釋疑式、動筆式、綜合式等,學生運用這些方式開展不同的交流活動,如辯論會、編講小故事、角色扮演等,使課堂真正成為自主閱讀的課堂、合作的課堂、互動的課堂。
2.學生互動交流
小組展示閱讀內容,其他小組對其展示的內容提出疑問,形成你問我答、你們問我們答的互動局面,從而獲得想知道的信息。自主展示小組對展示內容必須深入鉆研,這樣才能準確地回答其他小組提出的問題,如此,學生在互動中能提升語文能力。
3.教師追問引導
當小組閱讀展示不到位時,教師進行追問;答非所問或抓不住重點時,教師適當引導,不斷追問,使自主閱讀展示小組與教師形成互動,提高小組展示的質量,提高學生課堂閱讀的效率。
自我閱讀能力檢測是激發(fā)閱讀動力、有效反饋閱讀效果的有效手段。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興趣,幫助他們形成自我反思、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啟迪、自我提高的意識,教師應配合師評、組評,著力做好學生閱讀效果的自我評價。
1.自我驗證
學生對照自主閱讀自我評價量化表對閱讀態(tài)度、閱讀效果等進行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
2.自我調節(jié)
參照自主閱讀評價標準,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表現(xiàn)制定新的一周閱讀計劃表,試著調整自己的閱讀時間、閱讀態(tài)度,改進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效果。
3.自我效評
教師引導學生在自我的縱向比較和與他人的橫向比較上看變化,全方位地進行自我效評,自我反思,從而提升自我。
總之,閱讀是學生自主探索感知語言文字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的過程,教師只有舍得放手讓學生自主參與閱讀的整個過程,才能使他們在真實的實踐情境中不斷歷練自我,提高自身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