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芳
眾所周知,“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能力訓練的四大基本元素,也是社會人才應具有的四大基本能力。正因為如此,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在加強聽、讀訓練的同時,積極開展說、寫能力訓練的實踐與探索。近些年,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專家童喜喜率領名師團隊研發(fā)的童喜喜說寫課程在全國掀起了實踐熱潮。本人領銜的區(qū)級名師工作室也參與了該主題實踐,并申報“全領域閱讀背景下,小學生說寫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本文從說寫特點、說寫內(nèi)容、說寫平臺三方面談談課題實驗中的收獲與思考。
一、把握說寫訓練特點,讓學生愛上說寫
“說”是學生口頭語言,是交際表達能力,“寫”是學生的書面語言, 是寫作能力了?!罢f”和“寫”都是一種語言的輸出形式。但“說”更注重交流的實時性,對場合、時間、對象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寫”的要求更注重邏輯性和語言規(guī)范性。說寫可以相輔相成,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我們認為說寫訓練需要注意如下幾方面的特點,才容易讓學生愛上說寫,從而促進說寫能力的發(fā)展。
1.常練。表達應是時刻跟隨每個人的。因此,可以說,生活中時刻需要表達,或說或寫。那么,對于學生的說寫訓練就可以經(jīng)常進行。在學校,每節(jié)語文課前可以安排輪流上臺說寫訓練;在家里,每天安排一次借助父母親的手機進行說寫訓練;課余時間,與小伙伴選喜歡的話題自主說寫訓練。
2.短時。根據(jù)不同年齡特點,說寫訓練的時間可以每天1分鐘、3分鐘、5分鐘……還可以從不連續(xù)訓練到連續(xù)訓練,即說話間有停頓到?jīng)]有停頓。有經(jīng)過訓練的一年級學生,從1分鐘說到5分鐘是非常常見的。
3.自改?!昂梦恼率歉某鰜淼??!睂τ谡f話也是如此。不論誰剛練習說寫時,常會不滿意,甚至反而容易說錯。學生由于錄音設備用不習慣,比成人更容易出錯。這個時候更要鼓勵學生錄一小段兒,一小段兒可能是幾秒鐘都說不定,然后自己播放了聽一聽,不滿意了就刪除了重新說。這就是修改。在這樣反復的修改中孩子的自主性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作文自己說自己改,越改越有興趣。有的時候為了琢磨一個詞,一個句子都要反復修改好幾次。
4.速評。由于學生說寫速度快,“出品”也快,而且常常是面對家長或是班級微信群。因此,他們很希望盡快得到老師的評價。為了能提高評價速度和質(zhì)量,建議一是學生發(fā)完語音需要自主轉換成文字并進行修改;建議二是發(fā)動班級微信群中的父母們參與欣賞、點贊;建議三是尋找并培訓一些寫作水平較高的父母擔任一評,授予“點評嘉賓”稱號。當父母點評嘉賓點評后,有的學生進行二次修改出來的說寫作品質(zhì)量更高,老師再進行點評,這一評,不是重在標點、錯字上,而是重點方法和激勵上。
二、拓寬說寫訓練內(nèi)容,讓學生用上說寫
“生活即教育。”說寫的內(nèi)容應是來源于生活的,才可能使學生有真情實感的自由表達。說寫訓練的第一關就是有話可話。要讓學生知道說寫些什么。所以,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說寫訓練的內(nèi)容領域就有多大。拓寬說寫訓練內(nèi)容,讓學生回歸生活的各領域去尋找說寫訓練的點,通過生活體驗的刺激喚醒表達的欲望,讓學生自主用上說寫去表達對生活的感悟。
1.關注身邊的人和事。葉圣陶先生說過:“寫作,就是我手寫我心。”那么說寫就必須是有內(nèi)容,有感受,也就是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fā)。因此,要引導學生用心感受生活里熟悉的人和事。讓學生學會在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jié)里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例如,在一次“課前說寫三分鐘”時,有個女同學上臺說寫的話題是《幸福是什么》。以下是在她上臺介紹后,我轉換出的文字:
昨晚上,我還在寫作業(yè),6歲的弟弟跑過來問我:“姐姐,幸福是什么?”我正忙著把作業(yè)寫完,就說:“等你長大了就知道幸福是什么?”弟弟著急了,他說:“我都讀一年級了,已經(jīng)長大了呀!可我還是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不耐煩了,又說:“你才一年級啊,等你長大了就知道幸福是什么了呀?”弟弟急得快哭了……
這位女同學幾乎可以說是流暢地說了三分鐘左右,405個漢字。同學們在觀摩完她的說寫展示后,報以熱烈的掌聲。
2.抓住突發(fā)事件。校園內(nèi)外突然發(fā)生的事件,特別容易引起學生關注,比如班上某某同學摔倒了,天氣突然變化,學校某某同學參加什么比賽獲獎啦等等。我任教的四年3班,一個叫李茜的同學上完洗手間走得太急,撞到了男同學林剛。很巧的是,這位男同學胸膛口被李茜同學的牙齒嗑出了血……那堂課上,我就這件事,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以“意外”為話題進行說寫。很多小組的說寫代表都較詳細地描述了下課時同學們的表現(xiàn),指出了課間活動不奔跑,要注意自己和同學的安全。班長胡斯琪的說寫與別人稍有不同:“……意外已經(jīng)發(fā)生,希望同學們以后謹言慎行。林剛同學回家在告訴你的爸爸媽媽這件事時,不要夸張了,讓家長傷心、難過,甚至從此還會討厭我們班的同學。我們是同班同學,李茜也不是故事要弄傷你的。請你原諒她……”
應該說,這一突發(fā)事件,成功引發(fā)了同學們的思考,也成為學生說寫訓練的現(xiàn)成教材。
3.點擊當下熱門話題。對于小學生而言,熱門話題一般是與他們較密切相關的,如植樹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等,還有像2016年的莫蘭蒂臺風。而像滴滴順風車停運、中國大學生在日本失蹤等離學生生活較遠的,雖是社會熱門話題,但學生并不感興趣,也很難說出個什么。在教學《觀潮》這一課時,“農(nóng)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學生就談起了九月十日教師節(jié),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等近期重要節(jié)日。在教學完這一課后,我以“節(jié)日”為主題,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內(nèi)容練習說寫。
三、開辟說寫訓練平臺,讓學生樂于說寫
莎士比亞說過:“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人類將不能生長?!币虼耍槐頁P、被贊美是一種需要。為學生開辟說寫訓練的平臺,讓學生經(jīng)常曬出說寫作品,在展示交流中提高表達的自信。
1.變講臺為舞臺。在學校里,結合每節(jié)語文課設置“課前說寫三分鐘”欄目,每節(jié)課2—3名同學上臺展示,一個月內(nèi),每位學生大約可以上臺展示一次;結合每周閱讀課開展主題閱讀說寫活動,每次15—20位同學上臺展示。這樣一個月下來,平均每個學生至少在全班面前說寫展示兩次。雖然只是小小的講臺,但因為有了欄目主持人的組織,有了麥克風的擴音,有了同學們的掌聲……一切變得有儀式感,有舞臺感,有亮相感……
2.變微信群為直播室?,F(xiàn)代辦公軟件日新月異,目前最流行的是微信群。班級微信群是一種家校聯(lián)系的現(xiàn)代辦公軟件。它群內(nèi)發(fā)布的內(nèi)容有條不紊,表情功能強大……學生和家長掌握了手機中說寫語音轉文字功能、文檔編輯功能后就能隨時進行說寫訓練。經(jīng)過培訓后的家委會、老師們就能在群中與說寫者互動、交流,微信群就成了說寫訓練直播室了。
3.變說寫本為說寫集。小收獲小喜悅,大收獲大喜悅。讓學生時常處于收獲喜悅之中是增強自信的有效辦法。采用語音轉文字軟件,學生每周都可以有作品產(chǎn)生。家委會代表每周協(xié)助老師收集一次,一周就有一本班集說寫專集產(chǎn)生。每個學生家長協(xié)助老師把自家孩子的每周的說寫作品收集起來,一學期,每個學生就可以有一本個人說寫專集產(chǎn)生。
說寫是一種終身能力,更是一種可以終身不斷發(fā)展的能力。在小學生階段,教師把握說寫訓練的特點,拓寬學生說寫訓練的內(nèi)容,為學生搭建說寫訓練和展示的平臺,積極開展說寫實踐,讓學生學會說寫、用上說寫、樂于說寫,讓說寫真正成為學生表達的利器。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新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