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
(商城縣人民醫(yī)院 麻醉科,河南 信陽 465350)
胃癌是消化科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目前手術是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因胃癌根治術的切口較大,手術時間不好把控,一般采取全身麻醉[1]。但全身麻醉不利于控制麻醉劑量,易對患者生命體征、血液流變學造成不良影響,影響術后患者清醒時間以及認知功能。隨著醫(yī)學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臨床對手術麻醉深度要求也愈發(fā)嚴格,患者術后需盡快清醒,保證其術后生命指標以及認知功能正常。因此,在胃癌根治術中,對麻醉藥品以及使用量的選擇和確定難度較大[2-3]。本研究選取商城縣人民醫(yī)院95例行胃癌根治術的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對胃癌根治術中患者血液流變學及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商城縣人民醫(yī)院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5例胃癌根治術患者,以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47例)與觀察組(48例)。對照組男21例,女26例;年齡為52~81歲,平均(74.38±5.34)歲;病程為8個月~4 a,平均(2.15±0.98)a。觀察組男18例,女30例;年齡為54~79歲,平均(73.25±5.81)歲;病程為9個月~5 a,平均(2.35±1.34)a。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商城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結果確診為胃癌;②經胃癌根治術治療;③對本研究用藥無過敏;④配合度高;⑤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衰竭;②凝血功能障礙;③過敏體質;④合并手術禁忌證;⑤合并惡性腫瘤;⑥伴有高血壓、糖尿??;⑦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礙。
1.3 麻醉方法患者入手術室后,接受常規(guī)無創(chuàng)血壓、心電圖等監(jiān)測,建立靜脈通路,后進行麻醉誘導,具體操作如下。使用靶控輸注泵,在血漿靶濃度在1 mg·L-1時將體積分數為1%的丙泊酚(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69)泵入,血漿靶濃度達到預設值后,以每次0.5 mg·L-1的遞增模式進行泵入,直至患者意識完全消失后靜脈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1以及阿曲庫銨0.15 mg·kg-1,后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并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等。麻醉維持:觀察組繼續(xù)靶控輸注丙泊酚。對照組將丙泊酚改為七氟烷(上海恒瑞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007)。維持期間,調節(jié)丙泊酚以及七氟烷的濃度,保證患者聽覺誘發(fā)電位指數在15~25。手術結束的前10 min靜脈注入氟比洛芬酯50 mg,縫合切口時,停止泵入丙泊酚和七氟烷。
1.4 觀察指標
1.4.1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水平 于患者入手術室(T0)、泵注后10 min(T1)、術畢(T2)、蘇醒時(T3)以及術后30 min(T4)記錄患者的MAP、HR水平。
1.4.2血液流變學 采集患者手術前以及手術1 d后清晨8點空腹靜脈血3 mL,經3 000 r·min-1離心6 min后取上清液,半自動凝血分析儀(北京普朗新技術公司,型號PUN-2048)檢測患者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
1.4.3認知功能 采用LOTCA認知功能評定量表對兩組患者術后1 d的認知功能進行評估,包括時間定向、地點定向、幾何圖形識別、身體方向、彩色方塊拼圖等26個項目,總分115分,分數越高表明其認知功能越好。
2.1 MAP和HR水平T0時兩組MAP、HR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T1~T4時MAP、T3~T4時HR低于對照組,T1~T2時HR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MAP和HR水平比較
2.2 血液流變學術后1 d,觀察組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血液流變學比較
2.3 LOTCA評分術后1 d,觀察組LOTC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LOTCA評分比較分)
胃癌根治術因手術時間長以及創(chuàng)傷大,造成術中體液丟失過多,從而引起酸堿紊亂,加之老年患者心臟功能下降、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等,在手術過程中易出現血液流動力學異常等情況,影響手術進程,降低治療效果[4-5]。因此,在手術中實施安全有效的麻醉藥物尤為重要。
靶控輸注技術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控制麻醉藥量,具有安全性。但麻醉效果和麻醉藥物的選擇也有密切關系,其中丙泊酚以及七氟烷均是臨床常用麻醉藥物。本研究結果顯示,T0時兩組MAP、HR差異不顯著,觀察組T1~T4時的MAP、T3~T4時HR低于對照組,T1~T2時HR高于對照組,術后1 d觀察組的血液流變學各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LOTCA評分高于對照組。這表明于胃癌根治術中給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有助于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對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有改善作用,同時有助于術后認知功能的恢復。分析其原因在于,丙泊酚是一種烷基類化合物,也是一種脂溶性藥物,具有時效短、起效快、安全平穩(wěn)的特點,對循環(huán)功能影響較小,有助于患者術后快速蘇醒[6-7]。臨床研究結果顯示,丙泊酚對人體的心腦血管系統(tǒng)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時因其是脂溶性藥物,故可能對脂肪組織較多的老年人血液流動學指標有一定影響,造成血液流動學指標出現障礙,延長蘇醒時間[8-9]。但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均恢復較好,可能和靶控輸注有一定關系。靶控輸注可精確控制藥物效應,具有一定可控性,可根據患者術中機體具體情況調控丙泊酚量,在保障麻醉效果的同時,可促使患者機體處于更安全狀態(tài)[10]。
綜上所述,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有助于胃癌根治術中患者的生命體征、血液流變學穩(wěn)定以及術后認知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