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蕾,王夢雨,王紅民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呼吸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肺隱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新生隱球菌和格特隱球菌機會性感染引起的深部肺真菌病,曾被視為罕見的機會性感染。1924年全球報道了首例PC[1],近幾十年隨著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器官移植的增加,PC的發(fā)病率不斷提高[2-3],已有研究數據顯示該病在全球的發(fā)病率達15.6%,僅次于肺曲霉病(37.9%)、肺念珠菌病(34.2%),居于真菌感染第3位[4]。目前國內對隱球菌感染的報道大多集中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陽性患者,然而在臨床工作中HIV陰性PC并不罕見[5]。因此,有待進一步研究,以期提高廣大醫(yī)護人員對該病的認識,降低誤診率。
1.1 臨床資料收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0年5月至2019年5月經組織病理活檢或病原菌檢查確診為PC的病例。通過電子病歷系統(tǒng)檢索診斷為“肺隱球菌”的病例,剔除HIV陽性者和實體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選取經組織病理活檢或病原菌確診且臨床資料完整的病例,共獲得60例。
1.2 研究方法回顧性分析60例HIV陰性PC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基礎疾病、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胸部CT、確診方式、治療及預后等。療效評價主要根據胸部影像學資料,治愈為病灶完全吸收,有效為病灶吸收或無進展,無效為病灶無吸收或進展。
2.1 一般情況60例HIV陰性PC患者中,男32例(53.33%),女28例(46.67%),男女比例為1.14∶1,年齡為23~81(50.55±11.96)歲。4例(6.67%)有禽糞或潮濕環(huán)境接觸史。33例(55.00%)有基礎疾病,其中糖尿病15例(45.45%),高血壓13例(39.39%),乙型肝炎5例(15.15%),風濕免疫性疾病4例(12.12%),膜性腎病2例(6.06%),冠心病2例(6.06%),丙型肝炎2例(6.06%),多發(fā)性骨髓瘤1例(3.03%),纖維腺瘤1例(3.03%),潰瘍性結腸炎1例(3.0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3.03%)。
2.2 臨床癥狀18例(30.00%)患者無臨床癥狀,42例(70.00%)因不同的呼吸道癥狀就診,其中咳嗽32例(76.19%),咳痰23例(54.76%),發(fā)熱9例(21.43%),胸痛6例(14.29%),胸悶5例(11.90%),咯血2例(4.76%),氣喘1例(2.38%),呼吸困難1例(2.38%)。臨床癥狀與影像學的關系見表1。
表1 60例HIV陰性PC患者臨床癥狀與影像學的關系(n)
2.3 實驗室檢查所有患者中白細胞升高6例(10.00%),中性粒細胞數升高7例(11.67%)。45例患者接受CRP檢查,數值升高20例(44.44%)。38例接受G實驗檢查,陽性5例(13.16%)。13例接受GXM檢查,陽性6例(46.15%)。
2.4 影像學表現(xiàn)60例患者肺部病灶分布:雙肺23例(38.33%),左肺9例(15.00%),右肺28例(46.67%),單發(fā)14例(23.33%),多發(fā)46例(76.67%),鄰近胸膜下7例(11.67%)。表現(xiàn)為結節(jié)或腫塊影35例(58.33%),浸潤影11例(18.33%),混合病變14例(23.33%)。伴淋巴結腫大16例(26.67%),胸腔積液8例(13.33%),空洞8例(13.33%),毛刺征7例(11.67%),淺分葉6例(10.00%),空氣支氣管征5例(8.33%)。部分胸部CT表現(xiàn)見圖1。60例患者中有5例行PET-CT檢查,結果均顯示病灶區(qū)代謝稍活躍。
A~C示右肺不規(guī)則斑片影,邊緣可見細毛刺,鄰近胸膜受牽拉;D~E示右肺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影,可見淺分葉及毛刺;F示右肺不規(guī)則結節(jié)狀高密度影,邊緣較清。
2.5 初治情況60例患者中48例(80.00%)初治診斷為其他疾病,其中診斷為肺炎24例(40.00%),肺癌13例(21.67%),肺轉移瘤5例(8.33%),肺結核4例(6.67%),機化性肺炎2例(3.33%)。
2.6 中樞神經系統(tǒng)侵犯21例患者行頭顱磁共振檢查,均未見病灶。5例患者行腦脊液病原菌檢查,結果全陰。
2.7 確診方式53例(88.33%)經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組織病理活檢確診,4例(6.67%)經手術切除肺組織病理活檢確診,2例(3.33%)經支氣管鏡下病理組織活檢確診,1例(1.67%)經肺泡灌洗液發(fā)現(xiàn)隱球菌病原體確診。
2.8 治療及預后氟康唑(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64)治療39例,其中21例(53.85%)有效,2例(5.13%)治愈。伏立康唑(Pfizer Ltalia S.r.l.,批準文號H20150052)治療4例,其中3例(75.00%)有效,1例(25.00%)治愈。伊曲康唑(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367)治療1例,有效。伏立康唑序貫氟康唑治療1例,有效。氟康唑序貫伏立康唑治療6例,5例(83.33%)有效,1例(16.67%)無效。兩性霉素B(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0284)序貫伏立康唑治療1例,有效。氟康唑聯(lián)合兩性霉素B治療1例,有效。手術切除2例,治愈。
隱球菌是一種無菌絲的單細胞芽生酵母型真菌,屬半知菌亞門,芽孢菌綱,隱球酵母目,隱球酵母科。其種類繁多,侵襲人類并致病的主要為新生隱球菌和格特隱球菌,格特隱球菌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在國內引起致病的主要是新生隱球菌,新生隱球菌廣泛存在于土壤、腐爛的蔬菜及鴿子糞中,以孢子形式隨空氣吸入呼吸道而致病[6-8]。以往普遍認為PC發(fā)病與宿主免疫因素及環(huán)境暴露相關,如密切接觸動物糞便、植物以及真菌污染的污染源等[9],但近年來無明確接觸史的報道[10]增多,更有研究發(fā)現(xiàn)空氣中彌散的塵埃亦可作為污染源[11]。本研究60例患者有56例無隱球菌感染相關接觸史,分析其原因可能與HIV陰性PC患者環(huán)境暴露更加隱匿有關。
PC可發(fā)生于任意年齡段,以中青年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為1.4∶1[12-13]。本研究男女發(fā)病比例為1.14∶1,平均年齡為(50.55±11.96)歲。
健康人體內存在健全的免疫防御系統(tǒng),感染隱球菌的機會不多,感染后僅表現(xiàn)為無癥狀病原攜帶,而機體的免疫功能一旦受損,感染隱球菌的機會將增加。據報道,常見引起HIV陰性PC患者免疫力下降的風險因素有糖尿病、惡性腫瘤、器官及造血干細胞移植、應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風濕免疫性疾病等[8,14-15]。本研究60例患者33例有基礎疾病,其中糖尿病15例為首要基礎疾病,可見糖尿病是HIV陰性人群感染毛霉菌的常見風險因素。
PC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輕者可無任何癥狀,重者可發(fā)生呼吸衰竭,常見癥狀包括咳嗽、咳痰、發(fā)熱、胸痛、呼吸困難、盜汗、咯血[16]。本研究有42例患者表現(xiàn)出不同的呼吸道癥狀,其中咳嗽、咳痰較常見,其次為發(fā)熱、胸痛、胸悶、咯血、氣喘、呼吸困難??梢娖渑R床表現(xiàn)與肺炎等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相似,通過臨床表現(xiàn)對該病進行診斷存在困難,仍需借助影像學、病理檢查等進行診斷。對18例無癥狀者,經研究發(fā)現(xiàn)其胸部CT主要表現(xiàn)為結節(jié)或腫塊影。因此,當無癥狀體檢者胸部CT呈現(xiàn)結節(jié)或腫塊病灶時,除考慮肺炎、肺癌等常見病外,亦要排除PC。據文獻報道,HIV陰性PC總誤診率為85.37%,誤診為肺炎15例(36.59%),肺癌13例(31.70%),肺結核7例(17.07%)[9]。本研究60例患者的總誤診率為80.00%,初治診斷為肺炎24例(40.00%),肺癌13例(21.67%),肺轉移瘤5例(8.33%),肺結核4例(6.67%),機化性肺炎2例(3.33%),與上述報道相符。因此,臨床上診斷肺炎、肺癌等疾病時應注意與該病相鑒別,以降低PC的誤診率。
PC影像學表現(xiàn)多樣,可分為結節(jié)或腫塊型、實質浸潤型、混合病變型3種類型。其中以孤立性、多發(fā)性結節(jié)或腫塊最常見,常見伴隨征象有空洞(52%)、磨玻璃影(17%)、暈征(7%)、縱隔淋巴結腫大(7%)、胸腔積液(10%)[17]。本研究60例患者肺部病變主要位于右肺(46.67%),且以結節(jié)或腫塊影(58.33%)多見,伴隨征象中淋巴結腫大(26.67%)為多數。
因血、痰隱球菌培養(yǎng)陽性率極低[18],PC的診斷主要依靠組織病理學檢查。據報道,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確診率高[1],是目前確診PC的首選方法[19]。本研究60例患者53例(88.33%)經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組織病理活檢確診,故可推行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組織病理活檢作為診斷PC的首選。隱球菌莢膜多糖抗原檢測具有敏感性高、特異性強的特點,本研究GXM陽性率為46.15%,對PC的診斷有一定提示意義,與報道[6]基本相符,故可將GXM作為隱球菌感染的常規(guī)篩查方法。本研究G實驗陽性率為13.16%,分析陽性率低的原因可能是存在假陰性結果,故必要時需重復檢測。60例患者白細胞升高6例,中性粒細胞數升高7例,45例患者行CRP檢查,數值升高20例(44.44%),提示隱球菌感染時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多數正常,C反應蛋白可升高。
隱球菌具有噬中樞性,易侵犯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本研究21例患者行頭顱磁共振檢查,結果均未發(fā)現(xiàn)病灶。5例行腦脊液病原學檢查,結果全陰。分析原因可能與本研究患者大多數免疫功能正常,隱球菌侵襲機體后被包裹機化,不易隨血液播散有關。
PC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目前國內外針對PC的藥物治療尚未達成共識。據2010年美國傳染病學會《關于隱球菌疾病管理臨床實踐指南》[20]最新版推薦,對非HIV感染、非移植宿主建議:誘導期,兩性霉素B(每日0.7~1.0 mg·kg-1,靜脈注射)聯(lián)合氟胞嘧啶(每日100 mg·kg-1口服,分4次服用)治療至少4周;鞏固期,氟康唑(每日400 mg)治療8周;鞏固期后,氟康唑(每日200 mg口服或每日3 mg·kg-1)維持治療6~12個月。本研究大多數患者接受抗真菌藥物治療,但由于選取的治療方案多樣,療程不同,對整體療效評價尚不能得出客觀結論。
綜上,HIV陰性PC好發(fā)于中青年男性,環(huán)境暴露隱匿,糖尿病是其發(fā)病常見的風險因素,其臨床表現(xiàn)和影像學表現(xiàn)均缺乏特異性,容易誤診為肺炎、肺癌等疾病而延誤診治。因此,對疑似病例應盡早行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組織病理活檢明確診斷,GXM檢查陽性率相對較高,可作為常規(guī)篩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