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洋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總院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00)
某地區(qū)屬于推覆體下內(nèi)部構造復雜,受區(qū)域推覆構造影響,已探明總體構造呈軸向近東西的不對稱倒轉褶曲形態(tài)。某礦處于推覆體斷層上盤,可采煤層為A組煤,主要包括1煤、1上煤。F斷層是推覆體下原地地層中最大的正斷層帶,東西走向。擬施工一條貫穿F斷層的石門,石門是穿過斷層帶用以連接斷層上下盤的巷道,石門的開挖將面臨大量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問題。依據(jù)勘探資料和前期已測的F斷層區(qū)域原始地應力,進行工程地質模型的建立,通過數(shù)值模擬應用分析,為過斷層石門工程方案比選提供依據(jù)。
工程地質模型的建立選用有限差分軟件進行,模型如圖1所示,其尺寸為:420m×360m×240m,地層近似水平,1煤和1上煤厚度取值分別為5m和3m,斷層破碎帶寬度為6m,傾角取值72°,斷層2盤地層落差為20m。在計算模型中,X軸為垂直于斷層走向,Y軸平行于斷層走向,Z軸為重力方向。石門位置依據(jù)不同模擬方案深度變動,工程地質平面平面模型及三維模型如圖1、圖2所示。
圖1 工程地質平面模型
圖2 工程地質三維模型
模型上邊界施加等效荷載,在具體模擬方案中為上覆巖體的計算有效重力值,前后左右各側面邊界施加法向約束固定,并賦予初始應力,底面采用全約束邊界條件,頂面為位移和應力的自由邊界。模型采用Mohr-Coulomb本構關系,巖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如表1所列。
表1 巖石物理力學參數(shù)[1]
該礦井共分為3個水平開采:-550m以上為“一水平”,標高為-550m;-550m~-750m為“二水平”,標高為-750m;-750m以下為“深度水平”,標高為-1000m。3種水平作為擬施工石門開挖的備選方案。結合礦區(qū)地應力特征[2],最大主應力方向隨深度由近南北向轉變?yōu)榻鼥|西向,應力差隨深度的增加有減小的趨勢。為探討過F斷層石門的開挖條件,針對石門位置(水平選取)和掘進方向,結合實際地層,模擬開挖方案如表2所列。
表2 數(shù)值模擬方案
在石門掘進過程中,迎頭的應力受到F斷層帶的阻礙,斷層帶的存在使應力的傳遞不連續(xù),應變也不連續(xù),掘進后的應力影響范圍受弱面的干擾,使之應力梯度增大,造成應力向上盤下端部位置集中[3]。由模擬結果來看,應力集中分布區(qū)是最佳方案選取的最重要依據(jù)之一。
圖3是數(shù)值模擬結果的后處理切片,方案1的最大主應力的方向是南北向,方案2與方案3則是東西向,不同深度位置,應力差、側壓比等不同,表現(xiàn)為自上而下呈減小趨勢。在SH方向一定的情況下,比較上述應力云圖方案2與方案3,可看出方案2豎向應力集中程度較大,呈“品”字形特征,且距離石門位置很近,最大豎向應力為66.67MPa。方案3應力集中程度相對較小,最大豎向應力為54.12MPa,與方案2相差12.55 MPa。這說明最大主應力方向和石門掘進方向不一致時對石門的影響較大,“二水平”不宜選取為石門位置,分析得出方案2的應力集中分布是應力差較大和東西向最大主應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所以依據(jù)彈性力學理論和數(shù)值模擬結果,同等條件下方案3較合適。
圖3 石門掘進過程中豎向應力云圖
比較方案1和3,因應力差隨深度的增加呈減小的趨勢。應力差較大時,掘進過程中豎向應力云圖應力集中現(xiàn)象較明顯,方案1應力集中區(qū)域較小,基本不會造成影響或者影響程度較小,這說明SH方向對石門的影響效果更明顯,模擬結果顯示方案1效果最好,應力集中位置位于X軸方向160m,距離斷層位置28m,進一步對比還需考慮水平應力變化。
在圖4中,方案1中石門位于“一水平”位置,水平應力相對其他2個方案較低。石門兩幫受壓應力作用,壓應力變化范圍在0~2 MPa,壓應力較小。頂?shù)装鍓簯?,底板壓應力集中區(qū)域較大,最大壓應力值17.326 MPa,在較高壓應力作用下頂板易發(fā)生擠壓破碎變形,底板水平應力集中,有可能出現(xiàn)底臌現(xiàn)象。
圖4 石門掘進過程中水平應力云圖
方案2中石門位于“二水平”位置,石門兩幫大部分受壓應力作用,壓應力變化范圍在0~5MPa,小部分受到拉應力作用,拉應力最大值0.26 MPa,兩幫位置受壓應力值較大,相對方案1發(fā)生變形破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頂?shù)装鍓簯?,最大壓應力?5.154 MPa,較方案1壓應力值大。
方案3中石門位于“深部水平”, 水平應力云圖的分布與方案2相似,壓應力值較方案2整體增大,說明最大主應力方向一致的情況下,深部應力值的增大是石門兩幫破壞較嚴重的主要原因。當主應力方向為南北向時,圍巖應力變化較小。綜合考慮3種模擬方案,結合考慮實際情況,方案1相對較為合理。
由于石門掘進造成頂?shù)装搴蛿鄬悠扑閹Щ罨?,掘進迎頭會產(chǎn)生導水裂隙,若連接活化斷層破碎帶的斷層水和上、下盤地層存在的承壓水,承壓水就會沿著活化帶導通進入掘進工作面,造成突水事故,這也是在正斷層上盤開挖易發(fā)生突水的原因[4]。F斷層閉合性較好,斷層破碎帶為泥質充填,富水性弱、導水性差,自然狀態(tài)下斷層帶一般具有一定的阻水特征,石門掘進擾動后,可能會因為礦壓或水壓的變化而被突破。圖5是方案1條件下石門掘進過程中塑性區(qū)分布圖,隨著掘進面逐漸向斷層推進,塑性區(qū)分別向頂?shù)装搴蛿鄬臃较驍U展。
圖5 石門掘進不同長度時塑性區(qū)分布圖
石門開挖140m時頂?shù)装逯饕约羟衅茐臑橹鳎畲笥绊懛秶另敯?0m和底板15m位置,掘進方向上影響至24m處,斷層破碎帶部分活化。石門掘進188m時,即距離斷層12m時,受到高應力作用下,迎頭破壞程度變大,出現(xiàn)導水裂隙,最終和斷層活化帶導通。這時應注意預防突水災害,180m之前應做好超前探水工作。此外,斷層帶的塑性區(qū)僅占斷層破碎帶的一部分(約一半左右),推測石門掘進過程造成斷層帶應力變化較大,整體破壞可能性較小,即石門工程的擾動造成F斷層活化的可能性較小。
三維工程地質模型更直觀的反應地質情況,有利于邊界條件的施加和石門工程的模擬開挖,較適用于工程實施方案的比選。數(shù)值模擬結果得出方案1較合理,即石門的最佳掘進方向是近正南北方向,根據(jù)已有地應力資料,石門掘進方向取NE60°,深度宜在“一水平”(標高-550m)處,更有利于巷道支護,減少應力集中現(xiàn)象出現(xiàn),石門工程的擾動造成F斷層活化的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