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領導的現代革命與傳統的農民起義不同,每次密謀起義,都要先籌足款項,用以購買、運輸軍火,雇傭敢死隊員,撫恤烈士家屬,這些都是要花錢的。有人統計,從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chuàng)立興中會到1911年辛亥革命,歷時17年,先后發(fā)動了10次武裝起義,孫中山及其革命黨人所籌得的款項總額為112.3萬余港元。這些錢是怎么來的呢?
孫中山一生都在為革命奮斗,同時,他一生也在為籌款而奮斗。1895年前后,孫中山于廣州、檀香山、香港等地先后成立興中會。興中會會員,入會時每人交底銀5元,另有義捐,以助經費。香港《興中會宣言》第8條還作了號召會員買“革命股票”的規(guī)定,“特設銀會以集巨資,用濟公家之急,兼為股友生財捷徑……”具體做法是,每股收銀10元,認一股至萬股隨便,收銀后發(fā)給入股者一張“銀會股票”,革命成功后,每股可收回本利百元。
例如,1906年同盟會委托在西貢的法國人安尼制作了四箱“中國革命政府軍債券”,每張面額100元。這些債券先后在新加坡、法國和馬來西亞銷售,得款5700美元,約合11400港元。次年,該債券的200余張分兩批付給了潮州黃岡之役后被解散的軍人,其余部分則付之一炬。
買革命債券的多是海外華僑,義捐也多是海外華僑。孫中山經常去美國、加拿大、日本、南洋各國的華僑聚集區(qū)舉行演講,演講過后,聽眾受其愛國精神感召,便把身上的鈔票掏出來捐獻。
中國同盟會籌集和收到的各種款項中,華僑的錢所占比例高達79%。其實當時國內的大商人都很有錢,據統計,武漢商會僅在1911年10月13日一次就向義軍捐款500萬兩,重慶商會為四川境內的革命軍籌餉有錄可查的有40多萬兩,不過卻沒給孫中山多少資助。
在孫中山看來,華僑的捐款決定了革命的成敗。1910年2月,因消息泄露,廣州新軍起義被迫提前發(fā)動,孫中山談到這次起義時說:“此次之失敗,實因于年底缺款5000。波士頓致公堂初許擔任,所寄不過1900多元,遂致年初二黨軍亦以欠款而不作應援之計,新軍第一標、遂不支退散?!彼裕瑢O中山曾稱“前時帝制之破壞,華僑實為一最大之力”。
為了革命的資本和武器,孫中山還曾與友邦承諾一些不甚具革命性的條款?!懊绹送庠?7個月之內籌足350萬元,分四期付給孫博士。”1911年武昌起義后,孫文轉道倫敦,尋求英國政府的幫助。
(粟月靜/文,摘自《老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