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玉
摘要:本文通過對烏魯木齊市社區(qū)小學音樂教師的一份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針對其中的幾個問題以此來梳理出音樂教師的觀念更新、教學能力等因素是導致課堂產生差異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教育觀念 ? 教學能力 ? 課堂差異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7-0114-03
一、問題的提出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全國人民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早已在學校教育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在培養(yǎng)21世紀合格的高素質人才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也普遍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鑒于當前我們正面臨著良好的發(fā)展機遇,我們注意到音樂教育的教師能力建設作為整個音樂教學中的短板正日漸凸顯,音樂教師成為整個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什么樣的音樂教師,就有什么樣的“音樂教育景觀”。在新一輪的音樂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音樂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在提高音樂教師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加快音樂教學改革的步伐等方面,音樂教師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無法被其他因素所替代的。
為了全面客觀地了解我市音樂教師的基本現(xiàn)狀,充分了解音樂教師在整個音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發(fā)揮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我市的音樂教育整體水平,促進我市的音樂教育水平,我們依據(jù)問卷調查基本方法,設計出了以音樂教師為調查對象的一套中小學音樂教師調查問卷,并在烏魯木齊市教研中心等有關單位的支持和協(xié)助下,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對我市部分社區(qū)小學的音樂教師進行了音樂教師問卷調查。在參與此次調查的音樂教師方面,我們均考慮到了學校差異,并考慮了民族、性別、學歷、教齡等方面的平衡。因此,本次調查的對象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調查對象對當前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與音樂教育觀念的評價,以及對音樂教學實踐層面的基本策略與方法等,它基本涉及了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諸多環(huán)節(jié)。最后在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中提出了自己的改進措施。我們感到此次調查帶給我們的諸多的啟示,其中有如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
二、教育觀念要不斷更新
音樂教育的育人目標是什么,音樂教育在國民音樂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義務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基本任務又有哪些,這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未必所有的教師都達成了共識。而這些音樂教育觀念層面上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它將會使得我們的音樂教育大打折扣。
關于音樂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是什么的問題,近55%的音樂教師認為,小學音樂教育培養(yǎng)的是未來的音樂聽眾;10%的人認為音樂教育培養(yǎng)的是音樂愛好者;;7%的音樂教師則認為小學音樂教育是屬于“專業(yè)人才”教育;1%的人認為小學音樂教育是為高等音樂院校輸送后備生。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對于小學音樂教育育人目標的認識目前還沒有達到高度的一致,但從總體上講,教師的基本共識已經達成。也就是說,教師們普遍認為小學音樂教育是國民音樂教育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基本藝術素質,而不是那種滿足少數(shù)已經有一定水平的藝術特長生的教育,因此這一點對音樂教師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對于音樂教育的價值的調查中,關于這個問題,調查問卷設計的題目是這樣的:“在您看來音樂教育的最主要價值是:第一,了解音樂作品;第二,學會一種學習的方法;第三,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愉快,進而提高生活質量;第四,學會做人。統(tǒng)計結果顯示,教師均認為音樂教育的主要價值并不在于讓學生了解音樂,這一點與他們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性質的認識是完全吻合的。眾所周知,音樂教育具有陶冶情操、開發(fā)智力、美的享受、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的價值的觀點已為人們普遍接受。與此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出,對于音樂教育的其他方面的價值,音樂教師們還沒有做出積極的反映。當然,學生最為看重的是音樂教育給人以美的享受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基本價值,而沒有關注到音樂教育的儀式象征意義、協(xié)調人際、啟迪智慧等方面,因此我們的音樂教育依然是任重道遠。
對于目前音樂課改的主導思想,問卷設計了如下四個可供選擇的答案:第一,各門課程的有機整合;第二,改變過去的知識技能的傳授,注重學生參于學習;第三,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教育;第四,傳承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育資源。調查結果表明,文化背景下的音樂教育是他的主導思想。事實上,通過各門課程的有機整合是音樂教育體現(xiàn)出學科教育從來都不是孤立的,這一點藝術的發(fā)展歷史中得到了印證。另外,把小學音樂教育的最主要任務確立為培養(yǎng)學生傳承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育資源,這是符合音樂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眾所周知,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博大精深、種類繁多且異彩紛呈,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顯然應該是歷史賦予當下音樂教育神圣的歷史使命。注重學生參于學習是學生在音樂方面最終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的唯一途徑。當然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培養(yǎng)音樂的興趣與愛好無疑是中小學音樂教育成敗得失的一個基本前提。
三、音樂教師的能力是音樂教育水平的有力保證
教師是主流文化的代表,傳統(tǒng)文化的活載體,傳承文明的中介。因此,音樂教學實踐改革與音樂教育觀念更新實際上是音樂教師自身素質與能力的更新。目前,我國的音樂教學實踐的整體水平究竟怎樣,音樂教學改革的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等這些問題,與音樂教師的素質息息相關。
在教師問卷中,我們首先問教師是你是否正在學習本專業(yè)的那些知識,如聲樂、舞蹈、音樂教學法、樂器、中外音樂史。得到的結果是,81%的教師回答是能堅持音樂學習,19%的教師回答沒有時間或沒有精力。
當在教師問卷中被問及你認為音樂與其它哪些藝術有關聯(lián)的,如美術、戲劇、舞蹈、文學、哲學、宗教、歷史、民俗、地理、政治等。結果顯示,76%的教師都能認識到上音樂課所需要文化素質的,另外24%的教師則對此還沒有意識到。
當在教師問卷中被問及,教師對提高教學能力的一般途徑,如閱讀音樂書籍雜志、觀看音樂電視講座、聽其他教師的課、主動接受培訓等。絕大多數(shù)教師的途徑是聽其他教師的課與閱讀音樂書籍雜志,而學校的培訓不占主導。其原因是由于教育的發(fā)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觀看音樂電視講座是沒有時間保證的。
當在教師問卷中被問及,閱讀過下列哪些音樂雜志時,得到的調查結果是,音樂教師普遍還沒有養(yǎng)成從音樂雜志中獲得最新的音樂教育信息的習慣。
當在教師問卷中被問及,當問到你熟悉和了解哪些中外音樂教育思想有那些之時,如,柯達伊教學思想、玲木教學思想、達爾可羅茲教學思想、奧爾夫教學思想、美國的綜合音樂感課程思想等。教師所選出的前兩位分別是奧爾夫教學思想與達爾可羅茲音樂教育思想。由此可見,國外的音樂教育思想曾經在20世紀80年代對我國的音樂教育產生過積極影響,今天仍然具有研究參考價值。
當在教師問卷中被問及,在評職稱前參加的一系列音樂專業(yè)繼續(xù)教育學習中,是否達到了預期目的之時,其中40%的教師認為內容陳舊, 25%的教師認為內容已經脫離教學實際, 21%的教師認為培訓時間短無法提高,只有14%的教師認為能夠了解到最新教學信息。從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音樂教師繼續(xù)教育中存在與實踐脫節(jié)、培訓與訓練倒掛的現(xiàn)象,音樂教師教育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受到影響。
四、音樂教師是導致課堂產生差異的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外,通過這次問卷調查,我們感到目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還有許多,并且這些問題涉及到了音樂教育的各個方面,包括經費的投入、行政管理與師資隊伍的建設、音樂課時的安排、教學內容的比重。基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就下面三個問題簡單提出來供我們進一步思考。
第一,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教育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還要關注教師。然而,在現(xiàn)實中教師的生命價值常常被擠在學生、國家的行政命令和教師職業(yè)角色的夾縫中?,F(xiàn)實社會的變革的強烈要求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強調教師的自主性、主體性素質相呼喚,從而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生命意義。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生命的尊嚴,建立一個適合每個人在發(fā)展的每個階段都具有無限可能的環(huán)境。要使音樂教師能勝任新的教育改革和新時期學校發(fā)展的需要,音樂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和教研能力。對音樂教師的不斷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師素質,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增強教育競爭力。
第二,音樂教育極容易出現(xiàn)教育不公問題。教育公正是指社會制度和政策對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之間受教育權的獲得和有關義務的分擔進行分配的合理性、正當性。所以,受教育權應該是人人平等,一切教育資源應該平等地向所有人開放。小學音樂教育是義務教育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我國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平衡,直接影響當?shù)卣畬逃耐度?,從而使得教育資源的在地區(qū)分布上不均衡。這些都對音樂教育的實施計劃產生重大影響。學校一時難以把有效的音樂教育資源分配給每一個學生,致使音樂教育淪為其他課程的附庸。
第三,從教育督導的層面上看,學校管理體制中的權力主義,排斥著教育的民主化和科學化。長官意志、個人意志束縛了作為教育主體的廣大音樂教師的主動性,扼殺了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音樂教師對課程改革風險的疑慮和對嫻熟的舊的教學模式的眷戀,使得其在教學上消極被動。音樂教師的繼續(xù)教育也變得功利化,一些管理部門仍然難以割舍課程的管理權力,使得音樂教師的繼續(xù)教育早已成為一些權利部門利益驅使的工具。而且,繼續(xù)教育的內容與實際教學嚴重脫節(jié),課程設置上缺乏一定的哲學依據(jù),盲目性、隨意性較為突出。
第四,音樂教師首先要面臨來自于同行同事之間的壓力。在這種競爭的環(huán)境下,自己就會擔心自己會失敗,從而使工作受到了影響。同時,他們有時會將其視為一種對自己的侵犯,因而注意力集中到與別人的關系上來了,不能專心工作。另外,一部分音樂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意識淡漠,與社會對音樂教師的道德期待和要求相差甚遠。更主要的是,他們的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學創(chuàng)新意識和研究能力不強,在教育教學上不思進取“吃老本”。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勢必會影響到整個音樂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第五,在學校管理方面,作為學校組織者、管理者、經營者的校長,必須改變重管理、輕經營,重權力、輕能力,重傳統(tǒng)、輕創(chuàng)新的思維定勢。校長姚從傳統(tǒng)辦學觀念中解放出來,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經營意識,努力提高自身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的管理能力、經營能力、科研能力。校長承受著上級行政部門、地方政府、家長、教師和學生的多重期望與監(jiān)督,同時也承擔著各種不同的風險與壓力。校長的一舉一動必然影響音樂教師的教學工作,音樂教師的教學自然也離不開校長的支持,這就要求校長要為教師提供一定的教學設備、學習材料等,還要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困難、問題和障礙時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支持。作為音樂課堂教學的參與者,音樂教師教學的成功是一種集體性的努力,而校長在教學實施中處于領導地位,因此學校的管理直接關系到音樂教育的成敗。
第六,在工作壓力方面,由于藝術教育和課程改革的需要,許多學校著力打造第二課堂。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學校依據(jù)現(xiàn)實條件增設了一些新的課程,如器樂訓練班、舞蹈班等。由于這些訓練班的訓練時間大都在課余時間,這就無形加大了音樂教師的工作量,也讓教師頓時感到不適應。再加上音樂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等問題,使得教師在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方面制定相應的規(guī)劃勢在必行。
五、結語
普通音樂教育的潛力依然是教師,而不是方法或教材。教師是導致課堂產生差異的重要因素。毫無疑問,音樂教師在整個音樂教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提高音樂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只通過外在的教學手段是不能解決的,必須讓它符合國家對新時期音樂教育提出的具體教育目標與整體要求。因此,教師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他們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音樂教學技能和專業(yè)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盡快地讓他們適應當前的音樂教育。
參考文獻:
[1]馬延偉,馬云鵬.課程改革實施中校長角色的轉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3,(01).
[2]呂景誠.對推進改我國教育公平的現(xiàn)實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4,(01)。
[3]周雋.教師職業(yè)壓力探索與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2004,(01).
[4]劉劍玲.卓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生命關照[J].課程教材教法,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