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作為“計算批評”的“遠讀”※
      ——以網絡小說“升級文”中的節(jié)奏與情緒為例

      2020-10-10 02:32:42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萊蒂研究者節(jié)奏

      內容提要:依靠當代技術的強大能力,文學研究者在內的人文學者已經可以使用數(shù)字技術完成對超大規(guī)模文本的解讀。作為“數(shù)字人文起始點”的“遠讀”,是以犧牲細節(jié)為代價,實現(xiàn)對宏觀體系和長期結構的把握。不過在文學領域,“遠讀”仍不是一個成熟的理論,少有具體而微的運用,且從誕生之初就不斷遭受背離“人文之道”的質疑。本文將以類型化、模式化的男頻“升級文”為對象,在“遠讀”概念的基礎上提出并實踐一種具有操作性的文本遠讀方法,同時探討這一定量與計算方法的適合對象、使用難點及其可能與限度。

      一 “遠讀”:從“人文計算”到“計算批評”

      “遠讀”(distant reading)的概念由斯坦福大學英語和比較文學講席教授弗朗哥·莫萊蒂(Franco Moretti)在2000年首次提出。后來被視為“數(shù)字人文起始點”的“遠讀”并非誕生在一個定量與計算的語境中,出發(fā)點是比較文學研究者建構世界文學的焦慮,背后的問題意識是內在于文學研究之中的。在《對世界文學的猜想》①一文中,莫萊蒂坦陳自己討論世界文學時所面臨的困境:“除了英、法文學,其他全然是外行”——對別國文學中什么是經典,全憑各民族的文學專家說了算;就算在專業(yè)領域,“我實際上只是研究其中的部分經典作品”,無可奈何地忽略了那些“偉大的未讀作品”(Great Unread)——他指的是被文學史遺忘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

      世界文學的宏大體系加上有待重新發(fā)現(xiàn)的未讀作品,這看起來是永遠無法解決的難題,甚至于嘗試的努力都顯得過于野心勃勃了——人肯定是讀不完這么多作品的。莫萊蒂為此設想的一種方法就是“遠讀”。雖然目標是明確的,他要克服文本細讀范圍過于狹窄的弊病以及其中根深蒂固的經典崇拜,過程中要付出的代價也很清楚,他戲稱為與魔鬼的契約:不直接閱讀文本,以犧牲細節(jié)的豐富性為代價,獲取一種對系統(tǒng)的整體理解。但他此時并沒有找到具體的路徑,“遠讀”還只是一次大膽的猜想。直到2009年發(fā)表《風格公司:對7000個標題的反思(英國小說,1740—1850)》,莫萊蒂才第一次使用定量和計算的方法初步實踐了他關于“遠讀”的設想。在2010年,莫萊蒂更進一步與馬修·喬克思(Matthew Jockers)共同創(chuàng)建了文學實驗室,以科學實驗的方式來開展文學研究。②

      莫萊蒂被歐美學界視為“數(shù)字人文”的代表人物,“遠讀”被認為是“數(shù)字人文”最重要的“原初場景”(primal scene)③,就在于其中被解讀出了一種根本性的范式改變——盡管莫萊蒂本人從未承認?!皵?shù)字人文”領域的研究者普遍將“人文計算”(humanities computing)作為“數(shù)字人文”的前身,在這一“人文計算”時期,學者借助計算機超強的計算能力來解決人文領域的固有問題?!皵?shù)字人文”最熱切的擁護者也會承認,此時,“計算方法……是作為人文研究的輔助工具而存在的”④。莫萊蒂激進的“遠讀”概念與頗具傳奇性的文學實驗室,因潛藏著一種對文學研究中文本細讀的經典方法的顛覆性挑戰(zhàn),而被急切開拓新天地的后來者賦予了超出其本身承載能力的方法論革命的意義,在缺乏對“遠讀”概念充分討論的情況下,便匆忙宣布以此作為基石的“數(shù)字人文”的新時代到來了。

      莫萊蒂對此異常清醒,在2016年的訪談中他提道:“數(shù)字人文研究的成果要低于預期……數(shù)字人文研究自稱是一大新的研究領域,而且我覺得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拿出什么證據(jù)來證明這一點。我不想說得太過,不想說就完全沒有證據(jù),因為這很復雜。證據(jù)可以是各種形式的,可以是對概念的完善,也可以是確證的事實?!雹菽R蒂所憂慮的,不只是概念和方法未能完善,更是在十年左右的研究之后,實際成果的缺失——“為什么這么多人才投入了大量精力、借助了各種工具還難以取得重大成果?!雹拊谙騺砭o跟國際學術潮流的中國學界,如果沒有建立在對“數(shù)字人文”方法論反思基礎上的本土化實踐,剛剛興起的“數(shù)字人文”研究恐怕也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反思不妨從命名開始。莫萊蒂如今認為“‘數(shù)字人文’這一術語沒有‘意義’,‘計算批評’更準確些”⑦。這背后是對“數(shù)字人文”這一命名中暗示(或者說幾乎是明示)的用數(shù)字技術改造人文研究領域的雄心的壓抑,而把計算方法的位置放回到了一個必要的但仍是輔助的位置。作為他投身這一領域多年之后的定論,也是他對自身研究充分反思后的結果,這一結論尤其值得還沉浸在發(fā)現(xiàn)新方法的熱情中的中國學界注意。由向帆教授首先提醒我們的一個事實也可以作為例證⑧。被不少研究者奉為社會網絡分析和可視化方法在文學領域運用代表作的《網絡理論,情節(jié)分析》,莫萊蒂出乎意料地先后提供了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在2013年出版的《遠讀》(Distant Reading)⑨一書中,但在文學實驗室網站上公布的是多了《后記:理論、可視化的概念》這一章節(jié)的另一版本。在多出的后記中,莫萊蒂直言自己走進了死胡同,他通過計算機技術生成的《哈姆雷特》人物關系圖雖然呈現(xiàn)了更多的信息緯度,卻讓人看不懂,也觀察不到什么新的現(xiàn)象。

      盡管,我們可以像有些研究者那樣期待,懂得編程的青年學者會比缺乏算法支持的莫萊蒂更有“數(shù)字智慧”,會走向“數(shù)字人文”的通途。但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數(shù)字人文”的方法論真的不僅僅是一種實證主義的方法而有范式革命的意義嗎?在西方,方法論問題的提出是近現(xiàn)代思想學術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正如張沛教授指出的,人文科學自身方法論的建立,已經是經過了從1620年代培根的《新工具》到1720年代維柯的《新科學》的認識論轉型?!?7世紀20年代,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經院哲學的演繹法不足以發(fā)現(xiàn)真知,發(fā)現(xiàn)真知只能通過新的方法,這就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歸納法。”⑩培根之后的人文研究,從笛卡爾到斯賓諾莎再到康德,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數(shù)學方法。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的成功進一步加強了人文學者對數(shù)學方法的信心,此后數(shù)學—物理學方法充當了包括人文學科在內的一切科學的方法論模型。然而,隨著研究不斷深入,人們發(fā)現(xiàn)人文科學需要有自己的方法?!耙獯罄麑W者維柯在《新科學》一書中提出:人類社會文化是人類自身的創(chuàng)造物,認識人類自身必須通過語言回顧考察理念的歷史?!盵11]維柯的“新科學”為19世紀的歷史主義方法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預示了20世紀以語言學和解釋學為主軸的方法論轉向?,F(xiàn)今人文研究的“人文之道”正是建立在對把數(shù)學—物理學方法作為“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的反思之上的。

      年輕的“數(shù)字人文”研究領域現(xiàn)在還沒有能力和實績去與這一人文傳統(tǒng)對話,更談不上在與歷史主義乃至海德格爾的闡釋學的競爭中論證自身足夠作為一種具有方法論革命的“新科學”。但不強調范式革命的意義,并不代表“數(shù)字人文”就失去價值,更不代表人文科學就要全然排斥實證主義的方法。莫萊蒂的文學實驗室之后,斯坦福大學人文領域的十余位學者共同組建了一個名為Humanities + Design的研究實驗室,在立足人文科學自身方法的同時,保持人文領域對數(shù)字時代的開放性,嘗試一種數(shù)據(jù)驅動和算法支持的人文研究。而具體到文學研究領域,莫萊蒂提倡的“計算批評”仍是對這一傾向更準確的命名。

      “計算批評”或“計算研究”首先是始終在“歷史末端”保持著開放性的文學批評和研究傳統(tǒng),面對數(shù)字時代的一次自我調適和進化。文學研究者在對人文研究的主體性有清醒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數(shù)字環(huán)境中前所未有的文學大數(shù)據(jù)和超級計算能力,進行數(shù)據(jù)和計算支持的文學批評和研究。這一“新工具”仍將在理論的前提下工作,并為理論之中可以量化的部分在超大規(guī)模的文本里(如果不是窮盡全部文本的話)尋求“證據(jù)”,然后回過來進一步完善既有的理論。

      人文學者為何要擁有“計算批評”的思維并掌握“計算批評”的能力,就在于這一驗證過程中,現(xiàn)有理論特別是其中依靠歸納方法而得以成立的部分的假設本質會充分暴露出來?!坝嬎闩u”的核心就在于對“證據(jù)”的強調。在印刷時代之前,博學之士可以追求“一事不知,儒者之恥”,學者也是有可能窮盡歷代典籍(困難主要在于收集而非閱讀)來做研究、下論斷?,F(xiàn)代印刷文明到來后,研究者已經不可能窮盡自己的研究對象了,只能選取有代表性(即使代表性常常存疑)的標本或把目光完全集中在少量經典上,甚至逐漸發(fā)展到了連經典也讀不完的地步。在數(shù)字時代來臨后,這一研究者有限的精力與幾乎無窮的文本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雖然缺乏全局的視野,但研究者又不得不對總體做判斷,因為對局部的理解總是離不開對整體的理解。同時,在個人目力所及和專業(yè)范圍越來越狹窄的現(xiàn)實中,學者要么放棄對大問題和大結構發(fā)言,要么被迫在證據(jù)不足的情況下說話。作為“計算批評”的“遠讀”,正是當下緩解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法。

      二 一次文學實驗:基于網絡文學的文本遠讀方法

      既有的基于“遠讀”概念的文學研究很少,且普遍都遭遇過兩個陷阱。其一是用“遠讀”之法行“細讀”之事,對已往研究路徑的依賴一時難以擺脫。這一問題的核心就在于仍然把研究的對象限定在單一的經典文本之中。如莫萊蒂本人在《網絡理論,情節(jié)分析》一文中對《哈姆雷特》的建立在社會網絡分析上的情節(jié)研究最終無功而返,就因為對于少量的經典文本,從各方面來說,機器仍遠沒有人特別是頂尖的研究者讀得好,尤其缺少一種好的文學研究應當有的靈動。其二是用大量關聯(lián)度極低乃至沒有明確相關性的文本作為研究對象。這一模式雖然在文本規(guī)模和信息維度上大大超過了過去比較文學的研究,但若缺乏歷史演變及系統(tǒng)模式上的關聯(lián),仍不過是陳寅恪所批評的“古今中外,人龍?zhí)旃?,無一不可取以相與比較。荷馬可比屈原,孔子可比歌德,穿鑿附會,怪誕百出,莫可追詘,更無所謂研究之可言矣”。[12]在新領域剛開辟出來時,這類研究有試錯的意義,也是一種新技術與新方法的操練。但研究的深入需要大量實質性成果的出現(xiàn),然而整個數(shù)字人文領域現(xiàn)在都面對著成果缺失的尷尬,這里面最現(xiàn)實的困難是材料的缺乏。

      就文學領域而言,遠讀所需的文本,一是規(guī)模要大到超出研究者個體的閱讀能力,否則文本細讀的方法就完全足夠了;二是文本之間仍然要有明確的相關性,這是生發(fā)問題意識的內在要求。滿足這兩個條件之后,還有一個特別現(xiàn)實的困難:這樣大規(guī)模的文本數(shù)字化的成本太高——除非它們本身就是誕生在數(shù)字環(huán)境之中的。因此,海外的研究者雖然普遍認可“遠讀”概念與大眾文化有與生俱來的親緣關系,但基本沒有條件開展與此相關的研究。面對一開始就是以數(shù)字化形式存在的網絡文學,中國的網絡文學研究者有了得天獨厚的機會。作為一種激進設想的“遠讀”概念,也真正有了落實為具有實踐性的文本遠讀的方法的可能。在網絡文學領域,文學研究者可以通過窮盡某一類型或某一主題之下的所有文本,來為自己的判斷和理論尋求最有力的證據(jù)支持。

      在文本遠讀的視野中,經典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概念是檔案/數(shù)據(jù)。一個文本并不會比另一個文本更重要,機器將對所有文本一視同仁——盡管研究者可以為不同等級的文本賦予不同的比重,并在分析中重新發(fā)現(xiàn)經典的價值乃至重新定義經典的概念。但在機器閱讀的過程之中,魯迅的雜文也不會比任何一位不知名的雜文作者得到多一點的關注。文本遠讀能為文學研究帶來的新東西,正是以此為代價獲得的一種從各個角度觀照整體、結構、系統(tǒng)的能力,這也是細讀的方法所缺乏的能力。在過去,這類問題只能依靠最具天才和毅力的研究者經年分析之后的一朝綜合。如今,這種綜合的價值并沒有被削弱,但有了進一步提升的可能,它的權威也需要得到數(shù)據(jù)的全方位支持。

      文本遠讀是由理論驅動、數(shù)據(jù)支持的。文本遠讀在過程之中是排斥細讀的,但文本細讀是它得以運作的前提。沒有對研究對象的充分細讀,就不能提出好的理論假設。沒有一個好的理論假設,文本遠讀絕不可能得出一個有用的結論。在這里,可以說,問題比答案更重要。從一個好的理論假設中引出的真問題,無論最終數(shù)據(jù)是否支持,它一旦經由驗證的過程,就已經得到了解答。數(shù)據(jù)支持固然好,倘若不支持,其實更好,新的發(fā)現(xiàn)和突破就潛藏在對細讀結論的否定中。因此,文本遠讀是困難的,門檻不僅在于技術,更在于研究者要有提出好的理論假設和研究框架的能力。

      一個適合驅動文本遠讀的理論假設,還應當是可以被量化的。計算機的能力是強大的,但同樣也是愚蠢的。如果理論不能被量化,就無法被轉換成機器可以理解的機器語言,文本遠讀自然也就無法開始。文學研究和批評中哪些部分的理論或判斷是可以被量化的?甚至說一直是內在要求著在量化中得到檢驗的?這或許會成為文學研究者在使用文本遠讀方法時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就網絡文學而言,可以也應當被量化的仍是關于整體和結構的部分,比如網絡文學類型學、網絡文學的敘事模式研究。在可以被量化的領域中,今后,研究者必須要在數(shù)據(jù)的支持下才有下論斷的權力——當研究者斷言一種普遍性存在的時候,眾所周知和基本如此已經完全不夠用了,普遍性需要在每一個特殊中驗證它的普遍存在。

      量化后的理論假設被放到選定的數(shù)據(jù)材料中去驗證的過程,就本質和原理而言,與工科和社會科學的實驗過程沒有兩樣。在一場文學的實驗中,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工具、實驗過程和實驗結論,都需要和化學、生物的實驗一樣嚴謹,唯有如此,文學研究者才可以期待它的效用。接下來,我就將以網絡文學中的男頻“升級文”為對象設計一次文學實驗。實驗目的是研究最流行的男頻“升級文”從2005—2019年的升級節(jié)奏的變化,并探究節(jié)奏變化背后的“情緒結構”及其變動,由此一窺“升級文”讓億萬當代讀者如癡如醉的奧秘所在。

      本次實驗所選取的文本量不大,只以15年間起點中文網每年的年度月票榜第一名為對象。自2005年起點中文網建立月票榜至今的15年中,只有2007年的年度月票總冠軍為歷史官場小說(月關,《回到明朝當王爺》)而被排除在外,其余年份的頭名均為典型的玄幻或修仙類型的“升級文”,這一現(xiàn)象正是本次實驗問題意識的起點。特別是,作者在多年的閱讀經驗中也明確體會到,這些小說的升級節(jié)奏中充滿了理性化的定量與計算的痕跡。14部小說的總字數(shù)已超過5000萬,但仍不到這些年出現(xiàn)的“升級文”的萬分之一。雖然它們已經是讀者千挑萬選出的代表作品,然而就實驗的代表性而言,每年應該至少要選取一百部流行的“升級文”才是一個比較讓人滿意的數(shù)量。可惜,限于作者實驗條件的不足,特別是文本和實驗助手的缺乏,本次實驗注定仍只是一次操練,或者說是研究計劃和系列實驗的第一步。

      實驗所采取的方法為關鍵詞分布與關系。首先通過計算機搜索和標記出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段文字中的關聯(lián)關鍵詞——小說主角姓名和升級體系中的每一等級,再輔之以人工的核對,最終定位出小說主角每一次升級時所處的文本位置和每一次升級所間隔的文本空間,并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xiàn)主角的升級節(jié)奏。因為實驗的方法并不困難且文本量相對傳統(tǒng)的數(shù)字人文研究仍是較大,所以實驗使用的工具是專為網絡小說數(shù)據(jù)分析而開發(fā)的“一葉故事薈”[13]平臺,而非學界更為熟悉的斯坦福大學或臺灣大學開發(fā)的數(shù)字人文研究工具和平臺。

      三 “升級文”的修辭術:小說節(jié)奏與讀者情緒

      從2005年到2019年,每一年最受歡迎的男頻小說類型都是“升級文”?!吧壩摹痹谧钌钐幋騽恿私^大多數(shù)的男頻網文讀者,這是一個清晰的事實。但這一類小說何以使大眾讀者如此沉迷,則是一個有待回答的問題。要回答“何以”的問題,不妨先考察“升級文”的本質屬性是什么?!吧壩摹钡谋举|是一種“爽文”,準確地說,是一類追求讓讀者的閱讀快感最強的小說。從精英的立場來看,這里面毫無疑問有一種對大眾讀者的討好乃至諂媚。但更準確地說,這是媒介變革之后,大眾自己獲得了書寫權力后的自娛自樂。

      對當代的大眾而言,快樂主義是最普遍也是最深固的人生哲學。在快樂主義的人生觀中,人的一生的最高利益是得到最大的快樂,而最大的快樂通常并不來自最強烈和最豐富的快樂體驗——大眾無法得到也很難承受這樣的快樂,因為與之相伴的必然是同等程度的痛苦和挫折。最大的快樂只能被等同于最多的快樂,即那種大眾承受和理解能力之內的快樂的無限疊加。對當代讀者特別是男性讀者而言,升級,即獲得更大的力量/權力并得到隨之而來的種種享樂(即使暫時克制,也是可以預期的),是他們最能接受的快感模式?!吧壩摹本褪亲屪x者代入主角在不斷的升級過程中得到此種“人生的最大快樂”。在閱讀“升級文”時,讀者會有一種穩(wěn)固的安全感,因為作者預先就承諾過挫折必定被克服且上升的快樂一定會實現(xiàn),而在這一安全感的基礎上,讀者就可以安心代入主角,讓自己的情緒隨小說的節(jié)奏起伏了。

      雖然成功的“升級文”必定都有一套同樣的程式,但仍有微妙又重大的不同,其中最關鍵處便是升級節(jié)奏的快與慢,敘事的其他部分也幾乎都由這一節(jié)奏主導。最慢的節(jié)奏可以慢到并不被視為“爽文”,也沒有明確的升級體系,比如《平凡的世界》,孫少平的生活雖然不斷在上升,但到全書的結局也不過是個礦工。然而這部被著名網文作家貓膩稱為“最偉大的YY小說”[14]的慢節(jié)奏,其頻率是與時代共振的,正因其上升得慢而顯得扎實、豐富,也使那一代自我期望并不高的讀者有足夠的安全感和代入感。對于當代讀者,礦工作為終點無論如何是不夠的了,他們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升級的節(jié)奏自然也要大大加快。雖然網絡小說的總體節(jié)奏伴隨當代生活的節(jié)奏一同加快了,但快節(jié)奏總是會以犧牲小說的細節(jié)和飽滿(也是生活的豐富與充實)為代價,其實特別需要時代氛圍的加持。這15年間最流行的“升級文”的升級節(jié)奏基本是與時代的情緒同步的,總體而言,有一個慢—快—慢的變化——這是作者細讀的模糊感受,最終也得到了數(shù)據(jù)的支持。在14部小說中,就總體趨勢而言,2005—2008年的節(jié)奏較慢,2009年之后,節(jié)奏大大加快,到2018—2019年,升級節(jié)奏再度慢了下來。這背后有技術與受眾變化的緣故,但最根本的應當還是社會氛圍和大眾心理的變動。

      不過,真正的意外之喜是,數(shù)據(jù)揭示出一個筆者從未意識到的事實:最流行的“升級文”根本上只有兩種節(jié)奏。先談第一種慢節(jié)奏的“升級文”。具體到文本,《褻瀆》(煙雨江南,2005)、《獸血沸騰》(靜官,2006)、《惡魔法則》(跳舞,2008)和《將夜》(貓膩,2012)以及《大王饒命》(會說話的肘子,2018)、《詭秘之主》(愛潛水的烏賊,2019)六部小說屬于此類,升級的階梯至多不超過二十個,少則只有幾個。在這些篇幅普遍在300萬字到500萬字的小說中,“升級”雖是主線,但沒有成為小說的主要內容。在這個意義上,這些小說是“傳統(tǒng)”的,可以被歸為“史詩”一類,因為它們仍有通過事件和人物去描摹整個世界的野心?!吧墶辈恢皇菫樽x者帶來爽感,同時成為改換敘事視角和推動敘事發(fā)展的動力,也變成了使超長篇小說仍是一個有機體的關鍵結構。通過“升級”,主角的位置實現(xiàn)了從底層向高層/邊緣向中心的移動,環(huán)境、人物與事件也隨之移步換形,最終完成對世界的全景展現(xiàn)。要盡可能地展現(xiàn)一個時代乃至一個文明的全貌,這的確是需要300萬字至500萬字才能完成的文學事業(yè)。

      在這六部小說中,《詭秘之主》的升級節(jié)奏是最有代表性的。近450萬字的規(guī)模容納了主角的十次“升級”,每次“升級”要間隔大概40萬字——幾乎就是一部紙質的大長篇小說的篇幅了。且不論小說的完成度是否足夠,就結構而言,這類“升級文”就是多部紙質長篇小說的連綴?!对幟刂鳌芬驳拇_是一路從底層平民寫到帝王將相再到宇宙神靈。在“升級”以外,作者同樣顯示出了遍采百家資源來把每個階段的人物、生活和事件都描摹好的野心。

      《詭秘之主》的升級節(jié)奏圖

      其余八部快節(jié)奏的“升級文”則大多有近百個升級的階梯。盡管作者風格各異:唐家三少(《斗羅大陸》,2009)感情細膩,天蠶土豆(《斗破蒼穹》,2010)勇猛精進,辰東(《完美世界》,2014;《圣墟》,2017)大氣磅礴,我吃西紅柿(《吞噬星空》,2011;《莽荒紀》,2013)節(jié)奏精當,忘語(《玄界之門》,2016)擅長寫底層奮斗,耳根(《我欲封天》,2015)爽快又不失歡快;但總體而言,這些小說的全部內容都是圍繞著主角的“打怪”與“升級”,主菜是同一個,只是各有調味。其中,《斗破蒼穹》的升級節(jié)奏是最有代表性的,小說在500余萬字總計1624章中,“升級”了超過一百次,平均十幾章就有一次“升級”。這樣不顧一切代價只管勇猛精進的節(jié)奏,在中國經濟狂飆突進的高速增長期中,于青少年男性讀者群體中得到了巨大的共鳴,讀者的情緒跟隨著主角的“升級”以及“升級”前的小小挫折而起落。由于《斗破蒼穹》的升級節(jié)奏極其陡峭,為了保證可視化的效果,作者甚至只能截取出升級節(jié)奏圖的前五分之一來展示。

      《斗破蒼穹》的升級節(jié)奏圖

      在本次實驗的所有“升級文”里,《將夜》在數(shù)據(jù)和節(jié)奏上的表現(xiàn)都是最特別的。首先,2009年到2017年的近十年中,只有《將夜》一部慢節(jié)奏的“升級文”獲得了年度月票第一名,可謂逆勢而上。同時,《將夜》的“升級”節(jié)奏也是最“奇葩”的,對想要學寫“大紅文”的作者而言,可以說是絕對的“反面教材”。在370萬字中,主角寧缺總共只有五次明確的“升級”,不但沒有升到最高層次且在小說的后半段一次也沒有“升級”過。在《將夜》中,調動讀者情緒與感情的不是“升級”,而是人類更根本更深沉的悲歡被連通了起來。這樣一部可以說是在挑戰(zhàn)玄幻小說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期待心理的作品,在快節(jié)奏的“升級文”最為流行之時于讀者的評選中奪冠,不但是在數(shù)據(jù)層面確證了這位“中國網絡文學大師級作家”[15]的獨特性,也側證了中國網絡文學生態(tài)的豐富性。

      《將夜》的升級節(jié)奏圖

      結 語

      就像終結中世紀騎士文學的并非《堂吉訶德》,而是資產階級的新生活。只要當代生活主要還是“打怪”與“升級”,最流行的當代小說就只能是“升級文”。當然,我們應該追問,最快樂的生活就是不斷“升級”抵達“巔峰”嗎?孟子的回答是:“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盵16]也可以進一步追索,人生的最高利益就是擁有最大的快樂嗎?不過,這都不是本文能完成的任務了。但我想《將夜》曾經并且以后也會讓它的讀者產生這樣的疑惑,其中的一部分人一定會去追問,什么才是最好的生活。

      注釋:

      猜你喜歡
      萊蒂研究者節(jié)奏
      花有自己的節(jié)奏
      幼兒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夜行車
      綠洲(2022年4期)2022-02-24 07:22:39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吃飯有個最佳節(jié)奏
      100件東西
      研究者稱,經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英語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0
      研究者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中華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 10:37:42
      YOUNG·節(jié)奏
      醫(yī)生注定是研究者
      論《開普雷斯》中萊蒂女士的危險征程
      健康| 淮滨县| 大安市| 忻城县| 海林市| 镇赉县| 萝北县| 丰城市| 濮阳县| 苗栗市| 大姚县| 哈尔滨市| 望谟县| 中宁县| 尉犁县| 普洱| 易门县| 桑日县| 克拉玛依市| 博兴县| 扶沟县| 饶平县| 延川县| 竹溪县| 遂溪县| 连平县| 临湘市| 汝南县| 南阳市| 泰安市| 鹰潭市| 孙吴县| 和硕县| 六安市| 大关县| 大丰市| 屯门区| 巢湖市| 扶绥县| 双柏县|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