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寶玉
【摘要】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教師的教學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如果能以富有智慧、幽默、激情的聲音語言進行教學,將讓簡單枯燥的教材變得生動有趣,讓乏味的說教變得富有情趣,從而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藝術(shù)的具象性十分重要。教師若能把場面、細節(jié)形象具體地描述出來,不但易于學生理解和體會,而且會讓語言文字的造像功能得以充分體現(xiàn),更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趣味無窮、成效顯著。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sh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痹谡Z文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中,廣大語文教師都在尋求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希望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高耗低效”說再見。語文學科是以言語形式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的特殊學科,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shù)就顯得尤為重要。葉圣陶曾說:“口頭為語,書面為文?!边@說明了語言藝術(shù)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馬里連柯也曾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苯虒W語言是教師傳遞信息的媒介,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開發(fā)學生智力的主要工具。正如有人總結(jié)的:“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在學生的心里扎根,開花,結(jié)果?!?/p>
作為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但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教學功底,而且應掌握課堂教學語言藝術(sh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語言藝術(shù),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能營造愉悅的教與學氛圍
生活在農(nóng)村的學生,因受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接觸的事物非常有限,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多以方言進行交流,說、聽普通話的能力遠遠不及城市學生。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教師如何將這些寶貴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呢?這就需要教師用其獨特的語言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不讓其走神。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使課堂語言更形象生動且富于變化,讓學生容易理解、樂于接受;教師要善用形象生動、充滿童趣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語言貼近農(nóng)村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能營造生氣勃勃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農(nóng)村學生聽、說漢語的能力。
二、教學語言要等合農(nóng)村學生的學齡特征
有的農(nóng)村地區(qū)網(wǎng)絡沒有普及,鄉(xiāng)村小學的圖書館也不是很完善,導致學生的閱讀量少、知識面窄、詞匯積累較少。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感嘆道:“貧乏,語文教學的致命傷?!鞭r(nóng)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確保教學語言兒童化,要適合農(nóng)村學生的學齡特征,多用精練的口頭語言,少用書面語言,多用雙音詞,少用單音詞,讓淺顯通俗的兒童語匯拉近學生與文本間的距離,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
1.化抽象為具體
要想讓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guān)鍵在于教師教學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農(nóng)村語文教師要廣泛收集與教材、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笑話、故事、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順口溜、民間諺語、俗語、方言、歇后語等,并有目的地引入課堂,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感到語文課堂的新奇多趣,進而使學生認真聽講,更容易理解所學內(nèi)容。課堂上,教師應盡量采用直白的口頭語、簡單具體化文本內(nèi)容,讓學生一聽便知其意。對于一些書面語的語匯,或難懂的成語,教師要善于化抽象為具體,或以白話文,或由淺入深,讓學生以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課堂教學效率就會顯著提高。
2.注重雙音詞的運用
詞匯積累較少的學生在說話時常用單音詞,就像剛?cè)雽W的兒童喜歡把單音詞說成疊音詞,如“飯”說成“飯飯”,“凳”說成“凳凳”,“桌”說成“桌桌”等。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慢慢適應學生的語言習慣,逐漸地用雙音詞來代替單音詞,可以在單音詞后面或前面加上一個輔助成分,如“凳”變成“凳子”,“桌”變成“桌子”,“石”變成“石頭”,“姨”變成“阿姨”等;還可以在原來的單音詞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同義詞或反義詞,合成雙音詞,如“穿”變成“穿戴”,“議”變成“議論”,“說”變成“說話”,“怪”變成“奇怪”等;也可以把單音詞變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個詞,如“夷”變成“平坦”,“傍”變成“靠近”,“邦”變成“國家”,“眠”變成“睡覺”等。漸漸地,學生的語言習慣就會改變,詞匯積累也會豐富起來。
3.大力推廣普通話,糾正學生的“方言詞”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狈窖允钦Z言因地域方面的差異造成的變體。生長在北方農(nóng)村的學生,其語言雖然和普通話屬于同一語言體系,但仍然深受方言的困擾,影響了交流和寫作。那么,如何糾正學生的這些“方言詞”呢?筆者認為,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相當重要的,其最大的好處就在于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聽廣播、多看新聞聯(lián)播。這也是農(nóng)村學生接觸普通話最常見的途徑,對他們了解普通話語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還能深化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認知,一舉兩得。當然,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批改作文的過程中,要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給學生做好示范和榜樣。日積月累,學生儲備語匯的讀音就會越來越準確,語匯量也會增加,“方言詞”的使用逐漸就會減少。
三、注意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思維方式
有的農(nóng)村學生對語法修辭知識了解較少,缺乏語言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思維方式。
語法修辭枯燥難懂,但如果教師能夠巧妙解釋,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例如,“雨來剛來到堂屋,十幾把雪亮的刺刀就從前門沖了進來”,“刺刀”本身不會“沖進來”,這里的“十幾把雪亮的刺刀”就“代替”十幾個鬼子。又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中用“帆”這一標志性的事物來代替“船”,“孤帆”的意思就是“孤單單的一只小船”等。這樣的講解,既讓學生明白了“借代”這一修辭手法,又讓學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長句字數(shù)多,容量大,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故表意嚴密、內(nèi)容豐富、富有氣勢;短句字數(shù)少,修飾成分少,結(jié)構(gòu)簡單,表意靈活,簡潔明快,節(jié)奏感強。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句式,簡化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易于接受。
例如,“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jīng)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nèi)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國人民的心一齊歡呼起來”,這是一個長句,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教師可以采用“留主干去枝葉”的方法,把長句化為短句:“毛澤東的宣告?zhèn)鞅榱巳袊?,使全國人民的心一齊歡呼起來”。
四、掌握藝術(shù),巧用激勵性語言
優(yōu)秀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有一種 “魔力”,能讓學生充滿激情地、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這種“魔力”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精彩的課堂評價語言。生動形象、幽默詼諧、精練準確的語言,猶如一首美妙的樂曲,敲打在學生的心里,激起學生的熱情,開拓學生的思維,把學生引入生動具體的奇妙境界中。比如,“你字音讀得準確,富有感情,如果聲音再響亮一些,就更好了”“你的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你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你的提問很有價值,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等。又如,“雖然你答錯了,但老師也一樣喜歡你”“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確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jié)論是錯誤的,沒關(guān)系,再想想”等。精彩的評價飽含著無窮的動力,能讓學生不恥下問、知難而進。
五、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語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鍛煉和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克服一些常見的不良語言習慣,如口頭禪、語詞句式的單調(diào)、話語啰唆等。同時,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該簡潔明白、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其次,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豐富的眼神、面部表情等神態(tài)語言與手勢、身體動作等肢體語言,會使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更為融洽,進而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明顯的提升。
總之,語言是語文教師的生命。要使語文課堂教學煥發(fā)出勃勃生機,語文教師就必須以淵博的學識來豐富自己的語言,以飽滿的熱情去充實自己的語言。具有豐富的語言和嫻熟的口才,教師就會像磁石一樣,具有了牢牢吸引學生的磁力,以此“粘”住學生,讓學生隨著教師的教學語言展開激情的雙翼,在語文的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張秋萍.關(guān)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shù)的培養(yǎng)[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0):150.
董珊珊.淺析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shù)[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45.
安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shù)[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10):250.
張敏.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shù)研究[J].名師在線,2018(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