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楨然 王暢 王曉青
摘 要 昆蟲綱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的動物,它們的生長發(fā)育、消長規(guī)律與其生存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觀察昆蟲的種群數量,分析昆蟲盛衰的變化,對防治農林病蟲害、監(jiān)測與評估環(huán)境質量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對浮溪村的昆蟲群落進行采樣調查,在實驗室解剖鏡下觀察昆蟲標本的形態(tài)特征,鑒定出13246頭昆蟲標本分屬25目334科,其中鞘翅目昆蟲種類最多,半翅目次之,食毛目、蚤目、長翅目和石蛃目最少。采集到的30科常見林業(yè)害蟲昆蟲標本中,松梢螟、松褐天牛等是危害黃山珍稀植物黃山松的主要害蟲,夜蛾取食植物的各部分器官,危害植物生存。
關鍵詞 浮溪村 昆蟲多樣性 調查
中圖分類號:Q949.36文獻標識碼:A
昆蟲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分布最廣,適應能力甚強,與人類關系極為密切的一類動物。迄今已發(fā)現的昆蟲超過100萬種。昆蟲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監(jiān)測環(huán)境質量水平,因此保護和利用好黃山昆蟲資源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對保護環(huán)境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安徽黃山地處亞熱帶中海拔山區(qū),雨量充沛,植物種類極其豐富,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植物在此匯集,并相互滲透和過渡,以植物各器官為食物來源的大量昆蟲在此繁衍生長。浮溪村位于黃山風景區(qū)內浮溪中上游,同時具備山地、林地、河流等資源,此地居住人口少,環(huán)境保護良好,生物種類復雜多樣,具備開展昆蟲調查的基本條件。
本研究依托于南京農業(yè)大學大二學生的普通昆蟲學與普通植物病害的教學實習,2019年7月中旬,120名實習生與指導教師入住浮溪村,在浮溪沿岸進行了為期5天的昆蟲標本采集工作。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采集標本的材料主要有捕蟲網(木質短網、金屬制長網)、吸蟲管、毒瓶、三角紙袋、黑光燈、白熾燈、幕布、指形瓶、標本盒、昆蟲針、展翅版、還軟器、硫酸紙、75%乙酸乙酯、脫脂棉、鉤線毛筆、解剖針、記錄本、標簽等。
昆蟲采集后立即放入毒瓶殺死,鱗翅目和其他目的昆蟲先放入三角紙包中再放入毒瓶。
1.2昆蟲標本采集方法
將參加教學實習的120名學生分成20組,每組6人,設組長1人。出發(fā)前集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捕捉方法、工具的制作與使用、現場標本的處理與保管等。
1.2.1網捕法
網捕法是最常用的昆蟲采集方法,主要采樣捕蟲網捕捉鱗翅目的蝶類、蜻蜓等昆蟲。具體操作方法對準目標揮舞捕蟲網,將其網入后用手或鑷子拿出放入自制的乙酸乙酯毒瓶中,數分鐘后即可毒死,然后放入三角紙袋帶回實驗室進行標本制作并進行鑒定。捕捉到蝴蝶等鱗翅目時用手捏住腹面的胸部,使其丟失飛行能力,然后放入三角紙袋中帶回。
1.2.2燈誘法
在夜間利用480W高壓汞燈和1.5m?.0m白布自制燈誘器具,將昆蟲引誘至白布上,直接捕獲,收集后帶回實驗室制作標本和鑒定。
1.2.3步甲陷阱
由陷阱和誘餌構成,誘餌使用發(fā)酵瓶發(fā)酵產物,發(fā)酵瓶為提前1將果皮、啤酒、酵母、蔗糖等混合發(fā)酵制成,陷阱由2至3個塑料瓶制成。將步甲陷阱半埋在草地間土中,放置4天,每12小時收集一次昆蟲。
1.3昆蟲標本制作
回到實驗室后,先對標本進行回軟、整姿。昆蟲幼蟲、卵及柔軟易腐爛無法干制昆蟲則使用浸漬法制成浸漬標本并保存。鱗翅目、蜻蜓目昆蟲采用展翅法制作成標本,其余大多數使用針插法,大型昆蟲標本需清除內臟后再整姿,然后放入標本烘烤箱中烘烤至干燥,制成干制標本保存。
1.4昆蟲標本鑒定
利用解剖鏡觀察昆蟲標本的形態(tài)特征,與《中國動物志》、《中國昆蟲生態(tài)大圖鑒》和《秦嶺巴山蝴蝶圖記》及其他相關文獻進行對比分析,確定物種名稱,部分有疑問的種類請相關專家?guī)椭b定。
2結果與分析
2.1黃山浮溪村昆蟲群落組成
黃山風景區(qū)生物多樣性豐富,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穩(wěn)定平衡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給昆蟲的生長、發(fā)育、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本次考察獲得昆蟲標本25目334科共13246頭,其中有翅亞綱22目326科,無翅亞綱3目8科。由表1可以看出,黃山浮溪村夏季昆蟲中,鞘翅目資源最豐富,達71科,占科總數的21.26%;其次是半翅目,共獲得49科昆蟲樣本,占科總數的14.67%;鱗翅目40科,占11.98%;食毛目、蚤目、長翅目和石蛃目最少,均只有1科,各占科總數的0.30%。
2.2黃山浮溪村發(fā)現國家珍稀昆蟲
2.2.1陽彩臂金龜
陽彩臂金龜屬于昆蟲綱鞘翅目臂金龜科彩臂金龜屬陽彩臂金龜,數量稀少,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安徽黃山非陽彩臂金龜的主要分布區(qū)域,但自2018年至今,已連續(xù)三年在黃山風景區(qū)觀察到,表明陽彩臂金龜業(yè)已“入住”黃山風景區(qū)。
2.2.2寬尾鳳蝶
寬尾鳳蝶是中國特有的珍稀蝶類,屬鱗翅目鳳蝶科寬尾鳳蝶屬寬尾鳳蝶。2000年中國國家林業(yè)局第7號令頒布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將寬尾鳳蝶列為國家保護物種。根據往年實習調查數據顯示,此地生存著大量寬尾鳳蝶,本次調查獲得寬尾鳳蝶10頭以上。
2.3農林有害昆蟲對黃山植被造成威脅
黃山風景區(qū)森林覆蓋率達98.29%,有高等植物222科827屬1805種,包括黃山松、黃山杜鵑、天女花、木蓮、紅豆杉、南方鐵杉等珍稀植物。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昆蟲群落的種類和數量,反之,豐富多樣的昆蟲群落對黃山風景區(qū)植物的生長、繁衍影響也非常大,尤其是病蟲害危害,甚至有可能帶來滅絕性的隱患。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林業(yè)蟲害危害范圍和程度日益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國民經濟所受的影響也隨之加重。
根據《城市森林病蟲害圖鑒》,本次在黃山浮溪村發(fā)現30科常見林業(yè)害蟲(表2),占科總數的8.98%,包括松褐天牛、松梢螟、麻皮蝽、青蛾蠟蟬、碧蛾蠟蟬、八點廣翅斑衣、蠟蟬、大青葉蟬、樟青鳳蝶、柑橘鳳蝶、玉帶鳳蝶、茶褐樟蛺蝶、柳紫閃蛺蝶、黑蚱蟬、雙叉犀金龜等。
鱗翅目暝蛾科的松梢螟、油松球果螟等是危害黃山珍稀樹種黃山松的主要害蟲。此次采集到暝蛾科昆蟲1482頭,占昆蟲總數的11.19%。松梢螟幼蟲蛀食球果影響種子產量,蛀食樹冠嫩梢使枝枯頂禿,樹冠畸形,蛀食幼樹枝干可造成幼樹死亡。
農林業(yè)害蟲中的主要危害昆蟲鞘翅目天??撇杉?28頭,其中的松褐天牛是危害松樹的主要蛀干害蟲,成蟲啃食嫩枝皮造成松樹衰弱,幼蟲鉆蛀樹干致松樹枯死。同時,松褐天牛也是松材線蟲的寄主,松材線蟲病是松樹的一種毀滅性流行病,傳播快,致病力強,寄主死亡速度快,一旦發(fā)生治理難度極大。松褐天牛繁殖能力強,攜帶線蟲能力強,攜帶線蟲的機率高達61.3%,平均每頭成蟲可攜帶3622條線蟲。
鱗翅目夜蛾科昆蟲許多是危害農林作物的種類,并且不少種類是重要害蟲,給農林業(yè)生產帶來較大損失。夜蛾會取食植物的各部分器官,對植物造成外傷,危害植物生存。本次采集到的夜蛾科昆蟲有929頭,占昆蟲總頭數的6.91%,采集到的種類有小地老虎、枯葉夜蛾等。
3結論
本次考察共鑒別昆蟲標本25目334科共13246頭,其中有翅亞綱22目336科,無翅亞綱3目8科。發(fā)現農林業(yè)害蟲30科共5322頭,占總科數的8.98%、總頭數40.18%,農業(yè)害蟲種類多、數量大,對黃山松、柑橘類經濟植物有很大的危害作用。發(fā)現珍稀昆蟲2種,但數量較少,建議多角度采取對珍稀昆蟲的保護措施。
作者簡介:袁楨然(2004-),男,漢族,北京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保護生物學。
參考文獻
[1] 姚侃,徐鵬,張廣群,汪杭軍.基于圖像的昆蟲分類識別研究綜述[J].智能計算機與應用,2019,9(03):29-35.
[2] 曹萬友.黃山地區(qū)夜蛾科昆蟲調查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10,12(05):65-66.
[3] 湯宛地.松材線蟲病入侵黃山風景區(qū)的風險性評估[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
[4] 付春伶.昆蟲標本的制作、保存及管理概述[J].生物學教學,2019,44(08):73-75.
[5] 黃國華,李密,周紅春.寬尾鳳蝶的保護生物學研究[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5(06):660-663
[6] 劉冬,沈渭壽,朱四喜,等.中國農林業(yè)害蟲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生態(tài)學雜志,2014,33(12):3322-3331.
[7] 張式偉.黃山松良種基地主要害蟲危害與防治探討[J].南方機,2017,48(08):148+163.
[8] 夏尚光.氣候變化對黃山區(qū)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影響與對策——以黃山市自然保護區(qū)為例[A].中國林學會.第十屆中國林業(yè)青年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1-6.
[9] 丁德貴.黃山風景區(qū)松材線蟲病風險性評估和管理[D].合肥:安徽農業(yè)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