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蓮 楊麗萍 楊麗娟
摘 要:中國的國土遼闊,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樣各地就出現了很多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這些地域文化特色就給創(chuàng)新設計帶來了設計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泉,本文通過對地域文化特色進行調研了解,對地域文化特色與現代創(chuàng)新設計如何相互交融再設計進行分析,尋找中國創(chuàng)新設計的文化根源所在,實現地域文化特色為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新的文化支撐。
關鍵詞:區(qū)域文化特色;創(chuàng)新設計;交融
中圖分類號:J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1-00-03
因歷史遺存、文化形態(tài)、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形成了地域文化特色。而這種地域文化特色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做得有特色?這都是創(chuàng)新設計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要創(chuàng)新那可能更多的是從地域特色出發(fā),根據地域有限的資源出發(fā),以及具有代表性文化遺產項目為基礎研發(fā)創(chuàng)新。通過文獻和實地考察,對各民族特色信仰、民族工藝、文化遺產、特色圖案等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體現了地域文化特色。
一、獨特的民俗信仰——青蛙
廣西是一個少數民族集居比較多的區(qū)域,各種獨特的信仰非常多。如何研究和調研各地的信仰,從而引出來的故事和傳說,把這些故事和人物融入創(chuàng)新設計當中來,使設計擁有了信仰的故事傳說,使設計擁有了根的概念。
(一)設計故事的由來
廣西壯族很早就有青蛙崇拜,在早期壯族先人農業(yè)生產時就出現青蛙騰圖案。最早壯族先人在農耕過程里只要聽到青蛙的鳴叫聲出現時,天氣就會有變化,并且與天的陰雨晴朗相關。早期壯族先人于是就出現了崇拜青蛙的現象;其次,壯族先人慢慢也發(fā)現青蛙會捕捉害蟲,保護水稻;而且青蛙圖騰也與壯族崇拜雷神有關,這樣廣西壯族就有了崇拜雷紋的圖樣。廣西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有對青蛙的崇拜,相傳在廣西東蘭、巴馬等地區(qū)就有《螞蟲另歌》(所指就是現在的青蛙歌):“天下樹有根,地表水有源。說其孝螞蟲另,更是有來源。”民謠說到布洛陀、姆六甲就指遠古社會時代壯族祖先,這樣說明壯族對青蛙崇拜是很古老的事。所以,現在廣西很多出土的銅鼓當中都有青蛙的形象,祈求風調雨順的天氣,五谷豐登的收獲,寄托了壯族人民對生活希望。[1]
(二)設計的思維
在設計地鐵站出入口時,對屬于公共性建筑地鐵口設計,在滿足其實用性的前提下,也關乎城市形象。地鐵出入口設計以壯族文化為主題,主體造型采用壯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蛙飾等民族元素,結合玻璃、鋼材等現代化材質,讓地鐵站出入口穿上現代的衣服。建筑立面裝飾以銅鼓圖紋為設計來源,對圖形進行簡化組合,予以鏤空手法的裝飾,一方面遵循了地鐵站出入口通透性的原則,另一方面實現了“讓光來做設計”的想法。用光來捕捉時間的痕跡,用光來投射民族文化的影子。以壯族民族文化符號為靈感構思,將壯族傳統(tǒng)文化符號融入市現代公共建設中去,實現傳統(tǒng)文化符號與當代設計的交流相融。利用公共建筑的公共性、公開性,更好地展現極具特色的壯族文化青蛙是壯族的圖騰崇拜。在廣西很多的銅鼓上就有各式各樣的青蛙裝飾圖紋和蛙塑,體現了壯族人們濃濃的生活氣息與地方少數民族特征?;y、獸紋、羽狀紋、水波紋等紋樣,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銅鼓是廣西壯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之一,鼓身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獨特紋樣, 體現了壯族先人生活的記憶。青蛙紋樣體現壯族先人宗教信仰,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2]
(三)設計構思和表現
銅鼓鼓面上沿邊的蛙塑是最有廣西銅鼓特征的立體飾物,以立體蛙飾作為地鐵站主入口設計的主體原形構思,結合折紙青蛙造型,采用塊面拼裝的方式,提出具有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的地鐵站出入口的外形。對銅鼓上眾多裝飾紋案進行提取、組合,用于地鐵站出入口外墻的鏤空裝飾。鏤空的裝飾更好的遵循了地鐵站出入口的通風透氣原則?!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边@樣“豐年”由此得來?!柏S年” 地鐵站出入口設計(見圖1)是實現了服務大眾交通方式的構想,亦是體現了廣西壯族民族文化的承載者。在現代氣息濃郁的城市街道上,在車水馬龍間,“豐年” 地鐵站出入口似一位少年,積極向上對未來有著無限憧憬,又似一位長者,默默吟誦著古今以往。
二、少數民族傳統(tǒng)工藝——扎染
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手工工藝非常多,主要是因為原來是落后又偏僻的原因,交通非常不便利,人們?yōu)榱藵M足自己的生活所需,當時常常就產生了不少獨特工藝的制作方法生產產品,形成了很多的自給自足的手工藝產品。這樣如何去收集和學習相關的傳統(tǒng)工藝知識,把傳統(tǒng)的手工藝用到現在的設計當中來,設計出適合現代人的生活產品。[3]
(一)設計歷史的由來
根據廣西壯族少數民族傳統(tǒng)的手工藝來進行嘗試實驗做皮扎染。扎染是少數民族地區(qū)常常采用一種民間傳統(tǒng)染色工藝。扎染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據歷史記載,《前漢書·西南夷兩粵朝鮮傳》中就有這樣說:“元狩元年博望侯張騫言,使大夏時見蜀布邛竹杖。問所從來?曰:從東南身毒國,得數千里得蜀賈人市?;蚵勞鑫骺蓛汕Ю镉卸旧韲薄T跂|晉時期,扎染手工藝就慢慢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工藝,采用扎結防染并可以批量生產。扎染就是織物采用扎、縫、縛、綴、夾等方式捆綁后,再用染料去染色,染色原理是結扎織物的地方不能著色,是中國比較古老傳統(tǒng)的手工技術之一。因為從調制染料到對織物進行上色,均為純手工的,因此,每次扎染出來的織物都別具一格,圖案一般都不會相同,有所區(qū)別。[4]
(二)設計的思維
設計主要以手工“扎染技藝”為工藝 ,打破原來主要局限于涂染工藝美術的傳統(tǒng)載體——布匹,而則將國家級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技藝”創(chuàng)新運用到皮革上,在皮革上無數次探索,不斷重復采用“扎染技藝”試制,使皮革這一制作的對象擁有獨一無二的花紋圖案。 “扎染”肌理是具有獨特性和不可重復性,這樣“扎染”出來的皮革,就有了避免當下產品同質化競爭,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扎染在皮革上的創(chuàng)新運用,符合了純手工制作、獨一性圖案的個性化消費需求,也重在向消費人群傳播“扎染手工藝”的傳統(tǒng)文化。作品立足非物質文化遺產“扎染手工藝”與“傳統(tǒng)手工皮革技藝”,傳承了民族文化精神與智慧,展現了有匠人情懷的、有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同時又是區(qū)別于工業(yè)生產的元素創(chuàng)新融和及創(chuàng)新文化產業(yè)范疇。作品的制作工藝與形象鮮明,在帶來驚奇的視覺沖擊的同時具有很大的實用性,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很強,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5]
(三)創(chuàng)意設計表現
采用天然原色植鞣皮革,進行手工“扎染”出獨特圖案,分別手工制作兩個風格相異的系列作品,每個系列包括手拿信封包、長款錢夾、駕照本三個皮具(見圖2),通過皮革扎、縛、夾等形式的組合,加以喜好的顏色染料,分別形成特有的白底藍花、白底紅畫,以深藍為主色,紅色、黑色為綴色的白底藍花為“卷”,色彩濃郁,基調內斂;以桃紅為主色,檸黃、深藍為綴色的白底紅畫為“舒”,三彩齊放,綺紋交錯,根據制作過程的把控不同,制作時染料慢慢向周圍暈散,彼此浸透,這樣慢慢顯現出具有肌理效果而又斑駁麗美的色彩,染色效果也可似潑畫的粗獷、工筆畫的細膩、現代畫的抽象等等。
三、壯族壯錦圖案—再設計
廣西各少數民族都擁有大量漂亮的圖騰紋樣,如何運用這些形象進行再設計。這是設計師要思考的現代設計問題,通過進行民族圖案的收集和整理,然后再經過提煉,重新組合運用,形成新的適合現代人生活的圖案,這樣要美麗又要適用。
(一)壯錦圖案的歷史
壯錦壯文稱為mbaw laiz fax,意為天紋之頁。壯錦圖案活潑喜慶,顏色艷麗動人,反映了當地民族地域特色,也反映了壯族對自然的崇敬以及對生活的希望和向往。據考證最早出現在宋代。據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記載,當時壯錦出產廣西兩江流域,并稱這為“羰布”。在民間的嫁奩和土錦被面中壯錦是決不可少的物品,而且本地人都是會織的。壯族傳統(tǒng)手工織錦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過去,早些朝代還是作為貢品晉獻皇宮禮品之一。主要產區(qū)有靖西、忻城、賓陽等地。圖案有龍戲珠、回紋、水紋、云紋、雷紋、花卉、動物等抽象及具象的,現在有“桂林山水”“民族大團結”等各式各樣反映現代審美一些地方特色紋樣。壯錦不過去是壯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用品和裝飾品,雖然慢慢淡出廣西現代人的生活,但編織壯錦還是壯族婦女必不可少的“女紅”,壯錦也是嫁妝中的不可或缺之物,更是一種反映壯族精神的物質文化產品。
(二)設計構思
立足廣西本土文化,將服裝、陶瓷、木雕等藝術表現上的傳統(tǒng)工藝技法——鏤空創(chuàng)新運用在天然原色植鞣革,簡約背包力求用皮革的光影效應展示歲月的痕跡并折射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工藝:采用全手工制作,包含草圖設計、制版、裁剪、打磨、縫制、封邊以及特殊的鏤空工藝,將壯錦的紋樣圖案應用在天然原色牛皮上,以求壯錦團的重塑與再設計。利用鏤空后的光影交錯,將壯錦在皮革上表現得更通透、活潑,讓一個背包也能精巧入圍,玲瓏剔透。作品特色突顯,避免了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將壯錦圖紋重塑、再設計于皮革在現代和傳統(tǒng)中找到平衡點。
(三)創(chuàng)意表現
從視覺表現來看,皮質的暖色調加之燈光,光線透過鏤空的皮革,壯錦紋樣顯得躍然活潑,在光與影的交錯中,壯錦紋樣、皮革的傷痕、血筋等都散發(fā)出時間的味道,皮革上展現出織錦的別樣風情皮革包(見圖3)。
四、結束語
地域文化特色的產品設計可以通過本土設計師來根據地域文化特色資源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設計產品就是根據地域文化特色來創(chuàng)新設計的產品,也是對有特色的產品向外介紹和推銷,要更多地了解廣西,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通過設計也形成了不同的多種文化表現的設計產品。增進設計師對設計的信心和自信,對克服本土設計師本來自信不夠很有幫助。所以創(chuàng)新設計可以通過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進行地域文化特色的產品設計來實現。
參考文獻:
[1]黃媛媛.淺析壯族銅鼓上青蛙塑像的蘊意[J].傳承,2008(02):102-103.
[2]房斐.色彩斑斕的扎染藝術[J].中國國情國力,2015(10):43-44.
[3]董慶帥.西南地區(qū)傳統(tǒng)藍染工藝的探索與研究[J].青年時代,2018(29):18.
[4]張莫桑.桂南風物志大自然的饋贈和斑斕的壯錦[J].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8(13):26-37.
[5]趙仰玉.廣西壯錦傳統(tǒng)圖形考辯研究[D].西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