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馨璇
摘 要:《街舞狂潮》講述的是一群年輕人的故事,兩條主線,記錄了34歲的臺灣街舞斗士阿倫和國中生街舞團隊Undergraduate Eight的故事。兩個不同時代的人物將命運的巡回與夢想的承接串聯(lián)起了整部影片。并不規(guī)范精致的影像風格與人物內心焦灼熱烈的情緒相吻合,讓人置身于其中感受于平凡追求里的真誠,是一種樸素的感動。而《尋找小糖人》,更多是以一個客觀記錄的視角將一個傳奇并具有神話特質般的人物通過充滿懸念式的戲劇處理,用深刻并理性地方式記錄下來,穩(wěn)定凝長的影像風格將羅德里格斯的精神圣者的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紀錄片;《熱舞狂潮》;《尋找小糖人》
中圖分類號:J9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4-00-02
一、結構處理
34歲步入中年的舞者阿倫,和一群風華正茂即將步入大學的舞團少年,《街舞狂潮》運用典型的交叉剪輯方式用影像傳達出一種輪回的寓意。Undergraduate Eight在校園里瀟灑地揮霍著青春,用阿倫曾經澎湃過的心在各大賽場上叱咤風云。后臺是阿倫默默地分發(fā)自己印好的宣傳單,用渴望的眼神期待人們來觀摩他主辦的比賽。一邊是少年們在排練室揮汗如雨地釋放激情,一邊是阿倫用力不從心的身體在地上翻騰。一邊是年輕的舞團在首次得獎后涌上臺地手舞足蹈,一邊是阿倫在巴黎的賽場上鎩羽而歸。命運的強烈反差有力擊打在觀眾的心上,夢想的道路上一直都是成敗得失填滿了平坦的康莊,沒有絕對的孰是孰非,卻都有一顆真誠執(zhí)著的心境。[1]
《尋找小糖人》運用的是非常戲劇化式的懸念處理結構。一部影片的主人公可以在前半部分未出場,卻依然是故事圍繞的中心,并吸引觀眾更加期待地看下去。影片的前半部分,完全是通過各種人的追憶與講述,將羅德里格斯這個人物塑造得離奇又神秘。
他的歌聲感動所有的南非人,卻在自己的城市休士頓銷聲匿跡,賣不出唱片,最后傳言已經死在自己的舞臺。直到別人開始發(fā)現(xiàn)疑點,并尋找他的下落。他的唱片公司,發(fā)行商,新聞記者,歌迷……與羅德里格斯有關聯(lián)的互不相識人,都因為一個人的歌聲而將他們聯(lián)系起來。
尋找的過程遠比紀錄片能展示的要繁雜漫長。音像店老板Stepehen和初出茅廬的記者Craig是小糖人忠實粉絲的代表。他們先是追查唱片公司的現(xiàn)金去向,逐一排查每一個出現(xiàn)在歌詞中的地名,建立起“尋找小糖人”的網站,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畢竟他們也是普通人,若不是全然出于對Rodriguez音樂的愛,很難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直等到Rodriguez的女兒在網站上留言:我爸爸還活著,在底特律。[2]
當羅德里格斯出場,所有懸念與謎底終將揭開。我們看到一位滄桑得即將步入暮年的男人平靜地在鏡頭里說:我覺得現(xiàn)在的生活也很好。這是觀眾們意料之外的模樣,卻又是情理之中的平靜。沒有淡然平和的性情如何寫出那些扣人心弦的詞句,沒有在困窘里掙扎過在磕絆里黯然過如何寫得出那些接地氣的音樂。正是這種給人心理上的出人意料,造就了影片的魅力。
二、選擇·自我·夢想
兩部影片是藝術上不同領域的人的故事,不同國度,不同信仰。他們卻會面對許多共同的問題,如道路的選擇,堅持與否,與心境的改變。
無論是阿倫還是羅德里格斯,他們一直都在與自我進行對抗與審問,只是阿倫還懷著熱忱而躁動不安,羅德里格斯卻更加淡然地生活。
應該說兩部影片在探討這些命運心態(tài)問題的同時,為我們展現(xiàn)更多的是這些人在藝術里徜徉的愉悅。在臺灣剛從權威體制解放的90 年代,即使承受來自社會的異樣眼光和壓力,阿倫還是與伙伴組成了第一個本土嘻哈團體“The Party”,更發(fā)行了兩張唱片。然而舞團因故解散,伙伴們也各奔東西,阿倫則獨自前往大阪、紐約、歐洲、巴西等地,探索不同的街舞靈魂。
在他獨自面對鏡頭的時候,總是會有自己不安而黯然的一面。可是當跳起舞來,仿佛他又回到了年少的熱血時代,盡管舞姿與步伐已失去了少許鮮活的色澤,但也沒有人能想到這是一位34歲男人的樣子。
但阿倫在面對越來越多舞界的90后涌來,看到在巴黎街頭無數(shù)愛跳舞的新的一輩在社會的贊譽里得到肯定,他開始疑惑并自省。年齡的限制是他面臨的最大難題,缺乏支持也讓他產生自我懷疑。我想這是每個人在職業(yè)陷入瓶頸時都會產生的困惑,正是這些困惑讓生命重新審視,并開發(fā)出全新的自我。他在徘徊里依然來到了法國巴黎世界大賽,懷著奧運夢一般的心情只為給自己一個交代。
而羅德里格斯,他看起來面對的掙扎都是外界賦予他的,他的本身只剩下如盛開在高寒山巔之上的雪蓮,獨自綻放,孤寂而高潔。人們會看到一個在南非紅遍全國,歌聲讓人瘋狂的歌手一個人默默地修理房檐,背著重物扛上樓房,安靜地清掃屋子。在底層人的平凡生活里,充當著一個老者,用心靈去體味生命蕩滌的音韻。
他的女兒說,羅德里格斯好像在面對這個跌宕起伏的人間與為他瘋狂的人群時,一直都是種淡淡的開心。他的生命仿佛是由兩個平行時空構成,一個是在南非,他是舉世矚目的歌手,在舞臺的炫彩霓虹里被掌聲環(huán)繞。一個是在他自己的國度里,過著普通平凡的生活,養(yǎng)兒育女,默默勞動。他從來未面臨過何種焦慮與決斷,很自然地就回來,好像兩種生活都是種回歸。[3]
他的歌聲里唱著:小糖人,請你快一點。給你這枚藍色硬幣,我五彩斑斕的夢境,我們跳躍著,喝汽水。到底他是獵人,還是戲子。他倒輕輕松松,你是否被自己的欲望折磨。一會兒是好奇。你說你手頭有事情要忙,但我看到你自怨自艾。
完全是隨性寫下的句子,如同天空漂浮的云朵肆意變換的姿態(tài),行云流水般流瀉的音符,帶著慵懶的嗓音,寫下平凡人群中卑微心靈里的哀慟。
三、影像風格
在臺灣的舞蹈界,每個人都在自己拼命滑行的船槳里行進,每個人都懷著熱忱的夢想,在動感的節(jié)奏里釋放青春。只是時間不會等待人心的留戀,再漫長的幸福都會有個自然的終結。因此《街舞狂潮》用大多手持的攝影方式奠定了影片稍顯浮躁與無法按捺的焦灼的基調。采訪人物也大多在時間發(fā)生現(xiàn)場非常臨時地記錄他們當時的心情,讓觀眾不自覺與主人公融合一體,感受著他們的不安,傷痛和精彩。[4]
細節(jié)的捕捉是此片動人的亮點。如青春洋溢的Undergraduat Eight少年們坐在地上旋轉水瓶決定誰將上臺致辭,讓人感受著年輕的生命在此刻如鮮花般盛放在陽光下。如阿倫放下身段親自教學說唱的小孩子,任憑他如何耐心地勸說和教導,也拿淘氣地爬上梯子耍鬧的男孩子無可奈何。小孩上課時嘻嘻哈哈地故意搗亂,讓整個課堂呈現(xiàn)出無法控制的無奈。還有Undergraduat Eight少年們在捷運杯比賽宣布結果前的緊張激動,舞者們無法控制的淚水和汗水,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面,讓人感受到夢想的力量。
很多鏡頭因為實況的混亂顯得顛簸晃動,卻絲毫沒有影響街舞傳達出奔放與堅持的精神。正是這種基調讓我們感受著內心火山噴發(fā)般的萌動。
而《尋找小糖人》的影像,接近于平實與穩(wěn)定。構圖講究的空鏡頭讓人在傾聽各類人物的敘述時感到人生境遇的厚重與寧靜。影片喜歡用大海,海燕,夕陽作為意象來描述主人公淡泊而又靜默的一生,在沉暗的色調里,羅德里格斯就像海面壯闊波瀾里的一朵浪花,隨時會翻騰,隨時會湮沒。
每當放出有羅德里格斯富有磁性的嗓音的歌聲時,一個個緩緩移動的長鏡頭平鋪直敘在我們眼前,看到一個背著吉他戴著墨鏡的穿著皮靴的老者,穿過陽光,走過雪地,路過商鋪,行過馬路。最終回歸到他簡陋的平房里,一個人獨守靈魂。一組組長鏡頭就像羅德里格斯的人生,始終在不緊不慢地行走,經過了一路風雨各異的風景,心境如同潺潺在山間的溪流,一步一步朝著壯闊的大海邁進。
影片運用得很多創(chuàng)新的手法也讓觀眾身臨其境在無法記錄下的光陰里。如伊娃手機錄下的模糊的視頻,真人模仿的情景再現(xiàn),動畫制作的仿真情形,以及最后導演用手機錄下的畫面,都讓人們的回憶追溯到那個遙遠美好的時光中,找尋一段記憶。人們在一點點地期待里迎來了羅德里格斯的巔峰,又在一點點的失望里等來了他漫長的沉寂。
再繁華的城市也裝點不了他內心的落寞,在響亮的掌聲也激蕩不起他對富貴的渴求。他只是一個在黑夜默默點燈的路人,在我們的生命里帶來美好,便默默離去。
參考文獻:
[1]王家奇,王棟棟.相近題材中外紀錄片對比——以《大國崛起》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24):57.
[2]彭燕君,艾爾登才克.中外紀錄片發(fā)展進程和現(xiàn)狀[J].戲劇之家,2018(09):99-100.
[3]徐曉明.中外文化交流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實踐與思考——以紹興臺獲獎作品《文化使者——周令飛》為例[J].采寫編,2017(05):94-95+84.
[4]王晶,邢莉.跨文化視野下的中外紀錄片[J].科技資訊,2014,12(3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