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海峰
摘要:我們學校教學設施與城市學校教學設施比相對比較簡陋,缺少英語語言環(huán)境,學生素質(zhì)低。教學可謂困難重重,但這并不能成為英語教學的絆腳石。教師要針對本校實際情況結合香山文化,無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選擇恰當?shù)姆椒ㄟM行英語教學,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字:香山文化 小學英語教學
我校地處張家港市的鄉(xiāng)下,受各方面條件的影響,辦學條件與市區(qū)學校辦學條件相對落后,學生學習條件跟不上,英語語言素質(zhì)不高,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師應抱以積極的心態(tài),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教學。
一、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香山文化英語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素質(zhì)
約翰遜(J.S.Johnson)和紐伯特(E. Newport)于2011年發(fā)表了一項分析報告,指出:如果非英語國家的人從3-7歲開始不斷地學英語,到成年時,他們的英語有希望達到接近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英語水平;若從8- 10歲開始學英語,則有一定差距;若11歲以后開始學英語,則會有明顯的差距。
意大利學前教育家蒙臺梭利(M. Montessori)認為,在敏感期內(nèi),兒童對一定的事物會表現(xiàn)出高度的積極性和興趣,并且學得很快,而過了這個時期,這種情況就會消失。因此,我們學校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輸入大量香山文化的英語材料,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接觸英語,從而提高學生英語素質(zhì)。
(一)環(huán)境布置
教師利用香山文化可以把教室、校園布置成英語氣氛濃厚的地方,如在班里布置香山文化英語板報、香山文化英語角;在校園建立香山文化英語櫥窗、制作香山文化英語標牌等,讓學生生活在一個處處彌漫著英語氣息的環(huán)境中,感受英語文化。
(二)組織教學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不說漢語,要用簡單易懂的英語組織教學。起初,學生可能聽不懂,教師可以用一些手勢、眼神、動作、音調(diào)等輔助手段教學。長此以往,在語言學習和實踐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懂了。
(三)排除干擾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師要尋求同校其他學科教師和家長的幫助,同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從一個詞、幾個詞,一個句子、連續(xù)的幾個句子,再到一段話……認真聆聽孩子的語言,雖然多數(shù)家長不懂英語,但是也要讓他們做孩子忠實的聽眾,給孩子提供聽說英語的機會,以訓練學生用英語直接思維的習慣,克服母語的干擾。
(四)承認差異
由于受母語干擾,學生初學起來會很吃力。教師要承認同校學生之間、異校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做橫向?qū)Ρ?,不急不躁,相信每一個學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英語教學中去。
二、針對我們學校實際條件進行香山文化英語教學
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jīng)濟的到來,很多學校運用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但是農(nóng)村多數(shù)小學這些設施沒有跟上,就拿筆者所在學校來說吧,二百多名學生只有兩三名學生有配套的英語卡片。其他同學一本書是他們學習英語的全部家當。
(一)自制學具,運用香山文化的自然資源進行教學
學生沒有卡片不是問題,我們可以想辦法,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紙剪成各種精美的圖案,如香山文化動物的、植物的、鞋帽類的等,或是將卡片制作成賀卡樣,涂上鮮艷的顏色,畫上美麗的圖案。課前將這些卡片展示給學生看,當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卡片上時,老師問:“你們想用自己靈巧的手親自做一做嗎?”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想”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有了自己的單詞卡片,這些卡片凝聚著孩子們的心血,他們會愛不釋手,總想拿出來看,單詞的復現(xiàn)率會很高,這樣就容易記住了。
(二)運用香山文化常規(guī)教具,選用適宜的方法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如果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單一的直接呈現(xiàn)新詞、機械重復、反復朗讀的教學方法,肯定不能適應小學生好奇愛動的特點,教師應針對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選取實用性較強、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直觀教學法
小學生的直觀能力強,對顯而易見的事實和直觀信息很敏感、接受快,據(jù)此引用實物或創(chuàng)設情景等直觀形象進行單詞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課上教師把實物或香山文化圖片帶到教室,教師邊呈現(xiàn)實物,邊說此物的英文。表示動作一類的詞,教師可用TPR全身動作反應法將單詞的意思表演出來,比如:touch your nose,sit down,skip rope等。這樣的教學符合兒童的思維和智力發(fā)展水平,降低了難度,有助于學生掌握、記憶。單詞的引出要新穎有創(chuàng)意,要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極深的印象,這樣才會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2.游戲教學法
學生好動,愛做游戲,特別是像猜謎這類的活動,更是特別的喜愛。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思維,發(fā)揮其潛在的智慧和能力。例如:在學習完交通工具后,將模型放在一個袋子內(nèi),讓孩子摸,然后猜猜是什么交通工具,看誰猜得既快又準。學生個個躍躍欲試,他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了。課上,還可以把香山文化裝飾成簡筆畫進行教學,老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上一點后,說:“Guess,What's this?”每畫上一筆之后,都讓學生猜,學生自然會說出許多單詞,而學生想猜對的愿望又極強烈,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極濃,注意力也處在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下。每次盡可能多給學生以新鮮感,讓他們猜不著,摸不著下次會怎么做。久而久之,學生自然積極配合老師,期待著下一次好奇心的滿足,課堂效率將會大大提高。
總之,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實踐性較強。教師應使用各種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在活動中學,在玩玩樂樂中學,成為自主學習的小主人。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英語的興趣教學探究[J]. 金慈. ?課程教育研究. 2019(08)
[2]對小學英語觀課、議課的思考[J]. 趙繼華. ?青年教師.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