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溪美
【摘? 要】閱讀教學屬于小學語文教學十分關鍵的構成,閱讀與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對學生語文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同時,閱讀與理解能力的提高,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能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務必重視對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與理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4-0060-02
【Abstract】 Reading teaching is a very critical compon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has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n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rovement of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can also have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e learning of other disciplines.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in Chinese.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的重要意義
閱讀能夠使人進步,使知識得到更新,使人處于各不相同的發(fā)展階段獲得良好的進步和提升。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對學生學習具有關鍵的作用和影響。所以,小學教育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教育培養(yǎng)。語文學科屬于小學教學的關鍵構成,語文知識同生活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開展教學階段,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的教育培養(yǎng),這也對學生知識學習與理解大有益處。學生通過閱讀學習能夠使眼界得到有效拓展,使知識寬度與深度得到拓展延伸,使知識得到更新,并形成良好的文學思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這對學生學習與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創(chuàng)新閱讀活動,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閱讀學習能夠對眾多形式加以參考借鑒,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出自主選擇,使其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對閱讀學習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課堂辯論、閱讀游戲等均是閱讀活動的不同形式,教師應基于具體情況做出合理選擇,以此使學生形成深刻的閱讀認知。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共同對閱讀活動進行設計以及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對閱讀內容做出充分挖掘,如此學生方可形成更加深刻的閱讀認知。閱讀活動并不存在固定形式,教師應該基于教學內容,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有效地進入閱讀活動,通過活動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思維。關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師可設計課本劇創(chuàng)編演繹的閱讀活動任務,要求學生四人組成學習小組,基于課文創(chuàng)編精彩的課本劇,小組應明確角色分工,并對人物臺詞、表情與肢體動作等做出相應的設計,并在班級進行表演。部分學生迫不及待地開始進行創(chuàng)編,對人物性格進行仔細分析,對臺詞等內容進行思考揣摩。同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并對其加以相應的指導。通過師生協(xié)作,小組均完成準備,演繹活動得以有效開展。其間,教師應對學生演繹情況做出客觀、綜合評價。通過對閱讀活動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學生形成更加豐富的感官體驗,對閱讀學習產生良好興趣,為閱讀與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奠定重要基礎。
(二)整合閱讀內容,培養(yǎng)閱讀思維
小學語文學習是通過閱讀有效開展的,教師對閱讀教學進行設計階段,應基于教材內容,并聯(lián)系課外閱讀素材,為學生帶來豐富的閱讀感知。學生通過對閱讀素材的搜集與感知,閱讀與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材內容主要為主體單元形式,有利于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同時,可合理加入部分課外閱讀素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空間與機會。實際教學中,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對閱讀素材做出形象具體的呈現(xiàn),為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的切實提高提供可靠保障。關于《桂花雨》一文,課文內容主要是關于鄉(xiāng)愁,學生對主題內容敏感度并不高。因此,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要求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同學們學習的知識內容中,有很多同鄉(xiāng)愁有關的詩句,請大家仔細回憶,并對詩句做出整理,在課堂進行展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開始主動回憶,并做出仔細整理。課堂展示期間,學生便可以積極地做出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基于課文內容,闡述思鄉(xiāng)是怎樣的情感。學生開始進行對比閱讀,并進行交流探討。經過分析思考,學生便能夠形成相應的見解:思鄉(xiāng)是不舍與留戀的情感,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并描述作者對“桂花雨”有著怎樣的特殊情懷?學生能夠對課文有更加充分的理解與體會,以此,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獲得切實有效提高。
(三)教授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效率
閱讀教學階段,學生對閱讀實踐存在著各不相同的認識與見解,教師應重視對學情仔細調查與充分了解,對學生閱讀方法充分掌握,以此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閱讀方法,并對閱讀形成深刻認知。誦讀、細讀、創(chuàng)編等方式,均屬于豐富的閱讀方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自主選擇機會,并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加以有效驗證,從而掌握豐富的閱讀方法。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以此使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能夠獲得相應的提高。關于《將相和》一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期間,可為學生設置故事講述任務:選擇一個故事,為同學們做出講述,可通過自己的話做出講述,切勿照本宣科。學生了解到需要通過自己的話做出講述,便會覺得存在相應的難度。此時,教師便可教授學生相應的方法:故事均存在開頭、發(fā)展、高潮與結尾等部分,基于此做出梳理,發(fā)現(xiàn)具體的關鍵詞,并基于關鍵詞對故事做出講述。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做出實踐,很快便能夠對故事講述的方法做出了解和掌握。通過教師對學生方法的教授與指導,學生可以了解并掌握具體的方法技巧,使學生學習效率和閱讀與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增強。
(四)拓展閱讀訓練,鞏固閱讀認知
設計閱讀訓練階段,教師應基于學生具體情況,對學生閱讀基礎做出相應的了解,以此做出合理設計,使學生可以有效進入閱讀訓練。隨著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閱讀訓練可以基于網絡平臺開展教學,教師應基于學生思維情況,對閱讀訓練做出創(chuàng)新與拓展,以微課的形式進行閱讀訓練,鼓勵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參與閱讀討論,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訓練體驗。關于《珍珠鳥》一文,教師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對情節(jié)做出梳理,訓練設計階段,教師可為學生設計相應的課外調查任務:生活中,你是否仔細觀察過鳥兒?同學們可以進行生活調查,到公園等地方進行實地觀察,獲得有價值的重要信息,以課外觀察的主體,以觀察日記的方式,對課外活動情況做出記錄。教師對活動注意事項做出重點強調,并對觀察日記向學生做出指導。通過課外實地調查,學生對觀察日記做出仔細記錄與書寫。課堂分享期間,學生積極、踴躍地分享觀察日記。通過開展觀察日記的拓展訓練,學生對閱讀學習產生良好的興趣,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鞏固閱讀認知,提高閱讀與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與理解能力的教育培養(yǎng)十分關鍵,教師應重視對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與不斷實踐,對閱讀教學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使學生能夠對閱讀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至閱讀教學,使其閱讀理解能力能夠得以有效提高,增強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的同時,使學生語文核心素得到切實提升。
參考文獻:
[1]梁定.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J].語文學刊:(高等教育版),2016(1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