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美伊
誦讀篇章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朗讀技巧
《春江花月夜》是由唐代詩人張若虛所作,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本詩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寫了春江的美景、面對江月而生的感慨、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因此我們在朗誦時,要注意情緒的轉(zhuǎn)換,把握每一層次的情感。
第一部分,從詩篇開頭到“皎皎空中/孤/月輪”,從江、花、月、夜四個角度描寫了春江美景。見到美景的作者心情應(yīng)該是美好的,因此這一部分的情感基調(diào)應(yīng)該是明麗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連海平”是一個大的景象,因此我們在朗誦的時候這三個字要穩(wěn)而慢,營造出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的景象,后面的主語是明月,“共潮生”意思是“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因此,“共”也要強調(diào)。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這兩句進一步描寫了江上美景,是一個小的高潮,我們在朗誦時情感要逐字遞進。
第五句至第十句,由江面描寫到江岸,再到空中。我們由作者的視角環(huán)顧整個春江美景?!敖?宛轉(zhuǎn)繞芳甸,”先講江水如何;“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流霜”是細(xì)微的景象,不易察覺,可以輕而快地帶過,而“白沙”是我們可以看得見的景象,雖然此刻看不見,但與“流霜”相比是比較大的,因此這句話要凸顯;此時目光轉(zhuǎn)向空中:“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這兩句既是第一部分的收尾,同時也引出了第二部分作者對江月的感慨,在誦讀時要做出一點結(jié)束感,但又不是真的結(jié)束。
第二部分是從“江畔/何人/初見月”開始至“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幾句詩描寫了作者面對江月提出的哲學(xué)問題、產(chǎn)生的感慨,同時也是詩篇的高潮,而這樣的問題作者并沒有給出答案,而是為下文思婦游子的愁緒做鋪墊,因此這一部分的情感基調(diào)應(yīng)該是低沉的。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兩句都是疑問句,“何人”與“何年”相對比,重音強調(diào)要有所調(diào)整。“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這兩句是作者的感慨,展現(xiàn)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因此我們在朗誦時情感基調(diào)要多一些傷感及憂愁。
第三部分“白云一片去悠悠”至結(jié)尾,描繪的是思婦游子離別的愁緒,這種憂愁是層層遞進的,這一部分的情感基調(diào)是哀怨與憂傷的。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這幾句借用“白云、青楓浦、扁舟子、明月樓”這幾個意象托物寓情,在誦讀時這些意象可以重讀。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四句詩描寫了思婦的愁緒,層層遞進,第一句作者可憐的是思婦,在誦讀時要充滿同情,后兩句則著重描寫相思之情卷不走、拂不掉,情緒要向下轉(zhuǎn)落。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這兩句除了相思之情外,還有對思念之人的祝愿,誦讀時情感要一掃之前的哀怨,轉(zhuǎn)為積極。
“昨夜閑潭夢落花……落月?lián)u情/滿/江/樹”這幾句詩所描繪的是游子思?xì)w之情,與婦人思夫的情感有所不同,要更大氣一些。因此在誦讀時,我們的情感基調(diào)要少些哀怨之情,多些凄苦之感。尤其最后一句作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在誦讀時要飽含深情。
小主播播音示范
大家好!我是來自吉林省第二實驗高新學(xué)校小學(xué)部三年(4)班的王舒冉。我今年9歲,我的愛好是朗誦、跳舞和讀書。我喜歡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索現(xiàn)在的、遠古的以及未來的奇妙世界;我想用我那黃河一樣粗獷的聲音和我那飛天般翩翩欲飛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我對生命的熱愛。希望大家喜歡我。
(掃描二維碼,即可收聽小主播關(guān)于誦讀篇章的播音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