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華
摘 要:教育幼兒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領域的目標內(nèi)容之一。在幼兒教育中,提及愛國主義教育,就是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如國旗、國徽的外形、顏色及來歷代表意義等。幼兒獲得的有時候缺乏情感色彩的,甚至是沒有生命力的知識。其結(jié)果是教師年年教,孩子年年記,成為一個簡單的認知和操作。愛國教育效果最終成了一種反復識記后的結(jié)果和技能練習。
關鍵詞:幼兒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家園共育
作為中國的一名一線幼兒園教師,我們肩負著向每位幼兒傳達祖國的知識與文化的重任。這不僅為了中國幼兒的身心與文化和諧成長,也是為了將我國的民族文化與精神進行傳承。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邁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在信息化、互聯(lián)網(wǎng)、新媒體技術等浪潮的沖擊下,幼兒園“愛祖國”教育也面臨著日益豐富的、復雜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綱要》明確指出,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育人全過程中去,這說明愛國主義教育不是一個短暫的課題,而是一個從小抓到老的永恒課題。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能激勵人們在勞動崗位上為祖國的繁榮而努力奮斗。愛國主義是人們一切良好行為的動力,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更應該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這是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的責任。
在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家園共育,讓老師與孩子們的互動不斷聯(lián),是我們近幾個月一直在進行研究和探索的。借此契機我在班級以“升旗儀式”為切入點,通過在自己班級的實踐,我有以下感悟:
一、云上視頻,云互動
寒假期間,我們在電視媒體,手機網(wǎng)絡上都看到了疫情在這個蔓延。一開始我們有不知所措,也有焦慮惶恐。利用我園的“萌寶家園”互動平臺,我們每周都會向家長分享一些疫情期間的宅家育兒知識,一開始互動的反響并不理想。于是我們和孩子們在線上進行了視頻互動。
在互動前,提前發(fā)布了一些視頻、圖片,幫助幼兒回憶在園時所看到的大班哥哥姐姐主持組織的升旗儀式。為了保證能對每位孩子有現(xiàn)場互動,我們將事先進行了孩子們的自由分組,每組6-7名幼兒,老師和孩子們線上的面對面互動讓孩子們不再覺得和我們有隔閡,也更愿意與同伴一起分享溝通。我們就升旗儀式所需要做的準備入手,將所需的音樂、材料、裝束等進行了細化和解讀,幫助孩子們建立一種儀式感。也讓孩子們學學護旗手,在家中一起踏步練習,看看誰的本領大。
二、動態(tài)互動,多跟進
在家中,家長們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些直接的育兒方法或指導,因此我們在互動的過程中都要對每個孩子進行跟進指導。在線互動后,我對于孩子們一些共性的問題如拿旗踏步的動作進行了分解演示。利用在園值班的時間拍攝視頻,將踏步的動作要領細化,一邊講解一邊做動作示范。在形象的示范中,通過家長發(fā)布的視頻,我們同樣會給予一些專業(yè)性的建議指導:對于節(jié)奏感欠缺的幼兒,鼓勵他們聽有節(jié)奏的音樂,自己嘗試喊口令“121”讓自己的腳步和節(jié)奏進行匹配,之后在進行行進的聯(lián)系;對于動作不夠協(xié)調(diào)的孩子,我們會請家長多幫孩子先將原地踏步的動作鞏固練習好,再慢慢嘗試一只手不動,讓幼兒逐漸適應動作。
三、家園共育,促進步
愛國主義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它主要是情感與行動教育。教育者在這 方面的外部表現(xiàn),往往成為教育對象學習、模仿的榜樣,從而受到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所以,家長和教師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們做出良好的榜樣。面對今年9月就要升入大班的孩子,孩子的表達表現(xiàn)能力和自信心都是我們關注的。升旗儀式是一個鍛煉幼兒多種能力的契機,那么在家中我們又可以和家長如何配合做好準備呢?
每周年級組都會發(fā)布一些寶貝宅家的課程,有繪本故事、有運動游戲、有節(jié)日介紹等。作為每次活動的延伸,我們會鼓勵孩子們多說,多做,多介紹,將自己的作品、想法對著鏡頭進行表述。同時為了鼓勵孩子們關心身邊的事,我們也開展了“新聞我知道”的欄目,讓孩子先將一件事情能清晰地表達清楚,在此過程中也對幼兒的自信心和表達表現(xiàn)能力有了鍛煉。
兒童也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正如宋慶齡所言“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量,社會與家長往往會濃縮“社會文化中最基礎最核心最根本的東西”、“該文化最為排個珍視的內(nèi)容”教給兒童,既是為了兒童的成長,也寄予了傳承的希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從兒童和兒童教育中能夠發(fā)覺社會文化背景的縮影,也能夠觀測社會文化發(fā)展的未來。因此,作為幼兒園教師,應當充分把握兒童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來理解兒童,兒童既在生物意義上發(fā)育和成長,也在文化的意義上浸染與淬煉。對于兒童而言,“不同文化中個體間的差異”是與“同一文化中的個體之間的差異”同等重要的。
陶行知先生說:“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之幼苗,必須培養(yǎng)得宜,方能發(fā)芽滋長?!痹谟變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也需要幼兒的認知特點,因人而異,采用幼兒可接受的方式,把復雜的、抽象的事物轉(zhuǎn)化為簡單的形象具體的東西,才能成為幼兒可接受的事物。因此,幼兒園的升旗儀式及其開展的教育活動與小學應有所區(qū)別,做到既要嚴肅認真,又要生動形象,關鍵是我們怎樣利用升旗儀式去增強幼兒國旗意識,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內(nèi)容,通過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幼兒可接受的方式去感染幼兒,萌發(fā)幼兒的愛國情感和行為,讓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這才是我們要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幼兒愛國主義教育研究專題》 《學前教育研究》1995年 第1期(總第4期).
[2]《幼兒園升旗儀式與愛國主義教育》.
[3]《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與探索》《黑龍江科技信息》 江玉紅.
[4]《幼兒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幾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