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聰文,1985 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2009 年本科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2012 年研究生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現(xiàn)為南京書畫院專職畫家、南京書畫院青年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作品曾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國精神—2016 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金陵文脈—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布拉迪斯拉發(fā)國際插圖雙年展、中國美術館青年藝術家提名展、第二屆江蘇美術獎等展覽并獲獎。
欄目主持人陳林推介詞
堅守, 是一個畫者十分重要的品質。這種堅守包括對繪畫本身的堅守,以及某一時段對某一題材、表達方式等的堅守。林聰文這幾年畫了大量以石頭為題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他沒有為石頭自身孔洞之美所縛,而是著力營造了一種闊大深宏,同時又具有當下審美意趣的情境,耐人尋味。
林聰文創(chuàng)作自述
我之所以畫九色鹿,是因為這個意象深埋于心中,經過歲月的沉淀,感觸良多。
無論動畫中九色鹿的靈動,還是敦煌壁畫中九色鹿的莊嚴,都更多地從傳統(tǒng)角度塑造神鹿,身毛九色、角白如雪,體態(tài)優(yōu)美便成了九色鹿的標志形象。
然而,九色鹿不只是有九色斑紋的神鹿。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世間種種,而九色鹿正是這種世間百態(tài)緣起性空的縮影。我試著將“色”解構再拼接產生審美趣味,并揭示出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事物背后復雜的變化聯(lián)系。
工筆作畫注重細節(jié)與寫實,展現(xiàn)物體的質感。我在精細的描摹過程中,感受著一個個細微的存在,引出下一筆的走向,直至完結。而超現(xiàn)實主義則引領著我嘗試融合潛意識和夢境、幻象,落筆則有,放筆則無。
當崇尚精準的工筆與探索先驗的超現(xiàn)實主義相遇,在保留了傳統(tǒng)工筆畫“盡其精微”的描繪性的同時,我融入了夢幻般的意境和荒誕的元素。嚴肅的荒誕,更能夠喚起真實存在的震撼感、精神力量。
適爾,鹿漫無目的地行走于荒漠,拖著已然只剩骸骨的身軀,孤獨地尋找著生活的亮點、欲望、未來等問題的答案。
少頃,鹿又伏居于盆中成為一景,當短暫靈動的生命身負無形的社會壓力,抑或被人禁錮為永恒時,美則美矣,生命何在?靈魂何在?
抑或,鹿幻化為冷宮中孤寂落寞的影子,守護著虛無縹緲的愛情,等待著天涯踏盡的故人,追憶著悄然逝去的繁華。
一時,鹿、人結合為一體,仿佛人性與獸性的爭斗、理性與沖動的博弈,同時也是人心中對兩難抉擇的撕扯。
九色鹿是站立一點的“我”,觀察著世間百態(tài),體會著微妙因緣。同時,九色鹿也是無數(shù)不同個體的代表,通過與萬物的交錯融合來詮釋生命、表達情感、闡釋道理。
而我們,究竟是世間萬物的觀賞者,還是身在囹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