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何霄 馬麗詠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護理應用于兒童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總結其護理體會。方法 按照隨機采樣的方式,從該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兒童糖尿病患者中,擇取76例資料完備的作為實驗對象。按照電腦排序的先后,來對患兒進行平均分組。排序在前的38例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排序在后的38例作為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的血糖水平變化、家屬對護理滿意度與護理質量評估等指標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 在干預前,兩組患兒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相較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與護理質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童糖尿病患者護理中,運用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其血糖狀況,優(yōu)化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心理護理;兒童糖尿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7(a)-0123-03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Applied to Children with Diabetes
WANG Ping, HE Xiao, MA Li-yong
Emergency Department,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applied to children with diabetes and to summarize their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76 children with complete data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from the childhood diabetes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computer sorting, the patients were evenly grouped. The top 38 cases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opted; the bottom 38 cases were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ded to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blood glucose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family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evaluation of nursing quality.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0.0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family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care of children with diabetes,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blood glucose status, optimiz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hildren's family members with nursing car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are; Childhood diabetes; Effect
隨著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糖尿病的臨床覆蓋率逐漸上升。作為一種慢性病,在當前的醫(yī)療環(huán)境下,基本無治愈可能,只能夠通過長期的藥物與飲食來進行血糖控制,從而降低糖尿病對個體的影響,使之并發(fā)癥發(fā)生可能性受到限制[1]。在近幾年的臨床調研中指出,糖尿病的誘發(fā)人群逐漸年輕化,且兒童患者數(shù)量激增。對于兒童糖尿病患者,雖然運用胰島素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但在整個治療中,會因為其年齡的特殊性而導致治療存在較大的難度。例如患兒依從性較差、病情變化相對復雜等[2]。在這種狀況下,臨床必須要加強干預力度,以保證護理工作的落實,優(yōu)化治療結果。在該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臨床工作中,對76例兒童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采樣的方式,從該院收治的兒童糖尿病患者中,擇取76例資料完備的作為實驗對象。按照電腦排序的先后,來對患者進行平均分組。排序在前的38例作為對照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18例;年齡在5~12歲,平均年齡(8.22±1.23)歲;病程介于1~5年,平均病程(3.01±1.22)年。排序在后的38例作為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在5~13歲,平均年齡(8.12±1.24)歲;病程介于1~6年,平均病程(3.11±1.23)年。
所有患兒均符合臨床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患兒無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缺損與功能缺失;患兒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其主要包含: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疾病講解,從而提高其對糖尿病的認知,能夠提高患兒及其家屬在治療中的配合度。②定期進行患兒的血糖指標檢測,并加以記錄。③對患兒用藥狀況進行觀測,如果存在不良反應,需要及時停用藥物。④對患兒家屬進行飲食教育,告誡其在患兒日常飲食中,應當降低糖分的攝入量,避免血糖控制難度加大。
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其主要包含:①患兒心理評估。相對于其他患病人群來說,兒童的心理復雜性更強。這主要是因為,兒童的認知能力尚未完全,其對于糖尿病的誘發(fā)及其治療,都缺乏系統(tǒng)的了解。同時,其沒有意識到該種疾病的后果??赡軙p視也可能會過于嚴重化,在這些看法的影響下,會使得其心理狀態(tài)相對復雜。因此,在對患兒進行護理前,必須要以有效溝通的形式,盡可能了解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②患兒心理護理落實。一般來說,患兒的認知能力和年齡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因此,可根據(jù)其年齡層次來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年齡在8歲以下,其溝通難度較大,在糖尿病未對其造成疼痛或者不適時,基本不會產生過大的不良情緒。反而治療環(huán)境的陌生,會使之出現(xiàn)緊張、抑郁、焦慮等情緒。因此,對于這類患兒,必須要在其入院后,對其進行及時的環(huán)境介紹。并且,通過親和的態(tài)度,來與患兒進行溝通,使之能夠消除陌生感。年齡在8歲以上,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認知體系,溝通難度降低。這類患兒多會因為疾病的不可治愈或者治療難度較大等,產生負面情緒。對此,護理人員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對其疑問進行解答。適當?shù)慕M建院內游戲,來消除患兒對疾病的過分擔憂,使之能夠正確的面對疾病。③家屬心理護理落實。糖尿病作為一種不可治愈的疾病,患兒年齡過小就受到了疾病的困擾,在治療中還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良情緒。這些會使得家屬出現(xiàn)擔憂、抑郁等狀況,嚴重時還會引起護患糾紛。護理人員需要從環(huán)境著手,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用藥叮囑等,消除其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檢測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的血糖狀況,以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為主。同時,采取該院自制的患者(家屬)調研表,就兩組患兒家屬對該次護理的滿意度評分與護理質量進行評估。其總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則狀況越好。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以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以[n(%)]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干預前,兩組患兒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相較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評分與護理質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在當前,人們的飲食環(huán)境相對優(yōu)化,各種營養(yǎng)的攝入量都在逐漸增加。尤其是兒童,家長認為兒童飲食量大是好事,能夠保證其成長的營養(yǎng),促進機體發(fā)育。這就使得在整個成長過程中沒有進行營養(yǎng)控制,再加上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就很容易誘發(fā)糖尿病[4]。糖尿病作為一種病程較長且治愈難度較大的疾病,其兒童中以I型為主。在發(fā)病后,患兒以血糖指標波動性較大為主要特點,并發(fā)癥誘發(fā)可能性較高,限制著其健康成長?;诖耍谂R床對糖尿病患兒進行治療時,必須要保證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常規(guī)護理干預以患兒的機體特點為主,能夠對其生理穩(wěn)定性加以保障[5]。但是在整個實施過程中,患兒及其家屬仍舊會存在較強的負面情緒,從而使得治療工作開展難度較大。針對該種現(xiàn)象,該院提出了心理護理干預。在心理護理干預中,以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況為基礎,再通過心理評估后,針對其不同的心理特點或者年齡層次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6]。例如設計充滿童趣的娛樂活動,讓患兒在活動中忘記病痛,能夠達到舒緩心情的目的。同時,就患兒家屬的負面心理產生原因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使之能夠更加認同和配合臨床醫(yī)護工作的開展[7]。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患兒年齡會限制其溝通能力,從而使得其在整個護理工作開展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對于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也需要進行適當?shù)膬?yōu)化。在科室內,可根據(jù)兒科護理重難點,進行培訓。同時,以考核的形式確定其符合崗位的理論和技術水平需求。在開展中,創(chuàng)建意見制度。讓患兒家屬能夠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并且適當?shù)倪M行護理內容調整。在實踐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兒的血糖控制狀況更好,且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估分值均高于對照組。這也就認可了心理護理在應用于糖尿病患兒護理中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兒童糖尿病患者護理中,運用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其血糖狀況,優(yōu)化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蘇麗芬,林麗萍,王鳳霞,等.循證護理在兒童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8):161-162.
[2]? 王杰.心理護理在兒童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7):118.
[3]? 王俊秀.兒童糖尿病的護理干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8,18(94):292,298.
[4]? 連厚新,趙明,張永男.心理護理在8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0):162-163.
[5]? 鄧憲華.心理護理在兒童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143-144.
[6]? 張君.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6,23(10):1391-1392.
[7]? 柴明珍.心理護理在30例兒童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178-179.
(收稿日期:2020-04-07)